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全集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87513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188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全集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全集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全集新修订(1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电 子 教 案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 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 识。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

2、、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重点和难点】 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 ; 结合自己的实 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 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 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 ; 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 ,结合实验观察, 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 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 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 了解不同介

3、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同时通过阅读课文 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 课堂交流, 并由教师指导总 结归纳结论。 【教学准备】 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 、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 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 (一) 声波的产生 1声音的发生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 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波的产生

4、 分组实验: 如图一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 撒一些泡沫塑料屑, 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 推测其中的原因。 课堂交流: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叙述原因。 (2)演示实验:如图二所示,观察和描述 图一 课堂提问:当低频扬声器发声时,纸盆前方的烛焰会有怎样 的反应?为什么? (3)发声体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 演示实验:弹簧形成的疏密波 提问:当用手推动长弹簧的一端时,请你叙述观察到的 现象。 当疏密相间的形状在弹簧中传播时,弹簧的每一 图二 圈是否一直向另一端运动? 分别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讨论回答。 3作业: (1)思考与练习2。 (2)预习声波的传播,收集有关现代声纳技术的应用。

5、 (二) 声波的传播 1声波传播的条件 (1)提问:只要有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 演示实验:如图三所示,将闹钟放入真空罩中,连续抽气。 结论: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传播需要通过介质。 (2) 由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卡 P271 和 2(其中 2 可当堂选择几名学生实践后 当堂交流) 图三 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学习活动卡 P273,教师事先用录音机录 一段本班学生的讲话,在班中播放,让同学们猜一猜是谁? 结论:声波不仅可在气体中传播,而且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阅读课文 2声速 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P15 (1)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声波的传播速度(声速) 物质

6、速度(米/秒)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 空气34010 倍 水150044 倍 木材(松树)330097 倍 铁、玻璃5000147 倍 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空气的温度低,声速就小。 (2)声波的反射 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 ; 另一部分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 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 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3)回声 介绍回声产生的原因、回声的应用及防止和现代声纳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现代声纳技术应用的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声波的接收耳 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 3作业 思考与练习1、3、4、5。

7、 (三)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活动卡 P28 中的实验。 1选择相同实验内容的学生分组交流。 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课堂进行交流。 3教师根据课堂交流情况作小结。 4作业:学习指导“基本训练” 。 【教学反思】 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 各种声现象充满了 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 习知识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初步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 力等。老师还要注重第一次对学生的作业指导。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人耳感知声音传播的基本过程。 了

8、解骨传导。 知道什么是“双耳效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社会生活,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 通过动手动脑中的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通过贝多芬耳聋后继续进行创作等例子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骨传声。 难点:骨传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靠哪种形式? 声波进入人耳后,经过哪条途径,最后感觉到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人耳的构造 声波 鼓膜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大 脑 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

9、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如果仅只是传导障碍,但能通过 其他途径传给听觉神经,人仍能听到声音。 2、骨传声 “想想做做”: (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旁,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3)请同学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 齿上,听音叉的声音。 分析得出:骨头能传声。 失去听觉的人能靠骨传导来听到声音。 介绍贝多芬的故事。 3、双耳效应 由学生自习完成。 利用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来确定声音的位置。 三、作业布置 教材第 18-19 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师要作充分的准备,多做实验,让学生经

10、历科学全探究过程。 立体声立体声 首先, 立体声是什么?你应该了解一下。 普通立体声 (2.0) , 从声音来源开始。 录音时, 由两个麦克风同时在声源两边进行录音,录出来的音乐信息是同时进行的双声道。播放音 乐时,由双声道进行还原,分别到两个扬声器中(音箱就为两组) (左,右) 。利用人的双 耳效应,人听到的音乐就会富有立体感。当然两个音箱的摆放要有一定距离。到现在的信 息时代,记录音乐已经不用磁带了,改为用电脑。同样的,电脑里的音乐文件一般是双声 道立体声(大多数) ,所以平时(多数)用电脑,手机或 MP3,MP4播放器,听到的都是(2.0) 的立体声, (当然前提是耳机和音箱没问题) 。

11、 还有更先进的环绕立体声 (7.1) , 我就不说了, 只不过多几个声道而尔(对音箱的要求更高) 。 首先, 立体声是什么?你应该了解一下。 普通立体声 (2.0) , 从声音来源开始。 录音时, 由两个麦克风同时在声源两边进行录音,录出来的音乐信息是同时进行的双声道。播放音 乐时,由双声道进行还原,分别到两个扬声器中(音箱就为两组) (左,右) 。利用人的双 耳效应,人听到的音乐就会富有立体感。当然两个音箱的摆放要有一定距离。到现在的信 息时代,记录音乐已经不用磁带了,改为用电脑。同样的,电脑里的音乐文件一般是双声 道立体声(大多数) ,所以平时(多数)用电脑,手机或 MP3,MP4播放器,

12、听到的都是(2.0) 的立体声, (当然前提是耳机和音箱没问题) 。 还有更先进的环绕立体声 (7.1) , 我就不说了, 只不过多几个声道而尔(对音箱的要求更高) 。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 大特征,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 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3教学模式: 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成本节教学目标。 【教学器

13、材】 1演示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发声齿轮、硬卡片。 2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 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 但 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 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 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 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和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

14、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 乐审美能力。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 辨这些特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通 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先来聆听一组音乐。(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声),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 点呢?指 出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 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1

15、响度 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投影:活动 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微弱 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 同 学们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怎样做 呢?学生操作,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思考,勇敢说 出自己 的猜想,根据猜想的科学性,找出有价值的猜想,进行检验。“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 的幅度有关。”能设计出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吗?让学生 讨论得出实验方法。鼓 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学生实验。轻敲鼓, 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 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 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试一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换个声源, 情况又会怎样?我手上有音叉和乒乓料, 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 验呢?学生回答,教者演示。 (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 (投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_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 播放小孩、大人唱歌声,投影“小孩、大人唱歌”图,让学生就图中提出的问题和学生 的音乐知识,通过交流和辨析,引入声音高低即音调的学习。 (投影:活动 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同学们桌上都有木梳, 用一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