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1-2课教案(新编写)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74527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1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历史1-2课教案(新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上历史1-2课教案(新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历史1-2课教案(新编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 1 章(课)第 1 节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 1 课时 总第 1 个教案 主备人:俞丰城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的地域、距今 年代、特征及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 史事物的能力;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人类历史是从低级到高级不 断演化的。 2、过程与方法: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 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 族自豪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学习重点 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学习难点远古居民的

2、生存方式。 教具学具黑板、图片。 教学设计: 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 考 与 调 整 活动内容师生行为 预 习 交 流 一、板书设计 : 1、比较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代表遗址 距今时间 地点 体质形态 使用工具 生产活动 火的使用 社会组织 2、祖国境内的元谋人、 北京人、山顶洞 - 2 - 人生活的地域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3、祖国境内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 一、故事激发学生兴 趣,由此导入新课。 (我们历 史这门学 科主要是 学习人类 的历史,有了人类, 才有人类的历史。 那 么人类又 是怎样产 生的?古 今中外都 有很多的传说, (西 方上帝造人传说、 中 国的女娲

3、抟土造人、 盘 古 开 天 辟 地 等 等。 )这些神话传说 不是真实可靠的, 那 么人类到 底是怎样 诞生的呢 ?是由什 么进化而 来的呢? 在远古时期, 我国境 内 又 有 哪 些 居 民 呢?) 二、师点拨,要求生 全面答题。 二、问题交流 : 1、 看了 “导入框”中的这些“神话传说,” 请思考:随着科学的发展,想想人类是 由什么进化的结果? 2、阅读教材P2,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 并回答: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生 活在什么地方? 3、阅读教材 P35,课本上标出知识点 并完成问题:我国境内除了最早的元谋 人外,在北京地区还先后生活过两个远 古居民代表? (出示“人类演变”的图片) -

4、 3 - 4 、 远 古 居 民 为 什 么 要 群 居 生 活 ? 什么是氏族? 5、小组讨论“预习作业” 。 展 示 探 究 1、派 4 组代表每人一题展示“预习作 业” 。 2、讲评预习作业。 就“自学,群学”环节中的问题进行讨 论。然后派组代表发言,其它组有不同 答案的可以补充质疑回答,师生再一起 总结。 (1)比较远古人类: 代 表 遗址 元谋人北京人山 顶 洞 人 距 今 时间 约170 万年 约 70万 20 万年 约 3 万年 地点云南省 元谋县 北 京 西 南周口 店 的山洞里 北 京 西 南 周 口 店 龙 骨 山 顶 部 的 洞 穴 里 体 质 形态 保留猿 的 某些特征

5、 与 现 代 人 基 本 相同 使 用 工具 打制 石器 打制 石器 打 制 石 器 已 掌 握 磨 光 和 钻 孔 技术 生 产 活动 采集 狩猎 采集 狩猎 采集、 狩 猎、 捕鱼 讨论时先 学生畅所 欲言,自由议论,再 代表发言 和个人发 言补充; 师提示引 导生看问 题要全面; 师概括总结。 - 4 - 火 的 使用 知道 用火 天然火人工 取火 社 会 组织 原始 人群 原始 人群 氏族 公社 (2)远古居民为什么要群居生活? (3)识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的物品是什么? 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中什么人的情况? 说明了什么问题? 4、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 步? 小组合作交流:

6、 (生产力 水平极端 低下和险 恶的环境 所决定。 ) 小组合作交流。 师生共讨得出: (骨针和装饰品 山顶洞人 说明:山顶洞人已掌 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会做装饰品, 懂得爱 美;山顶洞人制造工 具的技术 水平大大 提高了;人类是在不 断向前发展的。) 小组讨论,师生共讨 得出总结: (1)北京人的模样保 留了猿的特点, 山顶 洞人模样 和现代人 基本相同。 (2)北京人只会打制 粗糙的石器; 山顶洞 人已经掌 握磨光和 钻孔技术,使用骨针 缝制衣服,穿项链, 懂得爱美,扩大活动 范围。 (3)北京人只能使用 天然火,山顶洞人则 - 5 - 5、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7、? (生答: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 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 生火。 ) 6、思考:北京人可以用火干什么呢?火 的使用有何意义? 已会人工取火。 (4)北京人过群居生 活,山顶洞人已进入 氏族公社时代。 (生答:照明、防寒, 烧烤食物 ,驱赶野 兽。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 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是人类进 化过程中 的一大进步。) 检 测 反 馈 见当堂反馈上的习题。 课 堂 评 价 小 结 本节课通过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学习, 市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 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

8、后 反 思 - 6 -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 1 章(课)第 2 节原始的农耕生活第 2 课时 总第 2 个教案 主备人:俞丰城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 始居民的农耕生活,进而认识到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对中国远古时 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读懂图片、文字材料,总结出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 的代表的相同之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我国远古人类对世界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 的特有贡献,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激发学生对 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学习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原始社会晚期人际

9、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 级。 教具学具黑板、图片。 教学设计: 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 考 与 调整 活动内容师生行为 预 习 交 流 一、板书设计 : 1、比较原始农耕生活时代原始居民: 原始居民河姆渡 原始居民 半 坡 原始 居民 大汶口 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生活地区 原始农耕 生活方式 原 始 家 畜 饲养业 原始 - 7 - 手工业 2、原始的农耕时代的居民生活的地域: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大汶口原始居民: 3、我国种植粮食作物最早的有哪些?人物? 一、故事激发学 生兴趣,由此导 入新课(指出那 时人们已从采集 者变为生产者, 但这仅是神话而

10、 已,还有大量考 古发现的文物可 以佐证) 。 二、师点拨,要 求生全面答题。 二、问题交流 : 1、看了导入框“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 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想想我国 原始农耕是怎样开始的呢? 2、阅读教材 P78 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 并回答: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的粮食作 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并仔细观看骨耜图。 3、阅读教材 P89 页,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 完成问题: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的粮食作 物?生活在什么地方? 4、思考:大汶口原始居民晚期为什么出现私 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 5、小组讨论“预习作业” 。 - 8 - 展 示 探 究 1、派 4 组代表每人一题展示“预

11、习作业” 。 2、讲评预习作业。 就“自学,群学”环节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然后派组代表发言,其它组有不同答案的可 以补充质疑回答,师生再一起总结。 (1)比较原始农耕生活时代原始居民: 原始 居民 河姆渡 原始居民 半坡 原始居民 大汶口 原 始 居 民 距今 时间 约七千年 约五六 千年 约四五 千年 生活 地区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 黄河流域 山东泰安 原始 农耕 磨制石器 骨耜、 耒耜耕地 种植水 稻 (世界 最 早) 磨制石 器 木制耒耜 种 植粟 (世界 最 早) 农耕经 济 更大发展 磨 制 石 镰、石锄 生活 方式 干栏式 房 子,定 居 生活 半地穴 式 房子

12、, 定 居生活 原始 家畜 饲养业 饲养家畜 饲养猪 、 狗等动物 原始 手工业 制 造陶 器、玉 器 和原始 乐 器 制 造彩 陶、纺线、 织布、 制 衣 制 造 黑 陶、白陶, 手工业 更 大进步 2、指导学生归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 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讨论时先学生畅 所欲言,自由议 论,再代表发言 和 个 人 发 言 补 充; 师提示引导生看 问题要全面; 师概括总结。 小组合作交流得 出: 已使用磨制 石器;用耒耜耕 地,种植水稻; 住着干栏式的房 子,过上定居生 活;已挖掘水井, - 9 - 3、看图分析 讨论 P10页回答:你能说出这 种陶器的用途吗 ? P1

13、1页看图分析 ,讨论回 答? 4、指导阅读 P7 页白虎通语句:思考 : (1)神农为什么“教民农作”? (2)材料反映的是什么生产情况? (3)生产工具? (4)居民的生活情况? (5)列举这一时期我国长江、 黄河流域的典 型代表居民及粮食作物? 5、通过学习,请你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半 坡原始居民的相似点? 饮水更方便,还 饲养了家畜,会 制造陶器,并能 制作简单的玉器 和原始乐器。 师点拨: 蒸食物 鱼和鹿(说明 半坡原始居民还 捕鱼打猎 ,食物种 类丰富。 ) 小组合作交流。 师生共讨得出: (人口增多,食 物不够; 原始农耕; 耒耜; 住 干 栏 式 房 子, 定居生活; 长江流域河

14、姆 渡 原始居民、水稻; 黄河流域半坡 原始居民、粟。) 生比较后得出相 似点: 农耕,种植 农业作物,都使 用磨制石器,用 耒耜耕地,制造 陶器,并饲养家 畜,过定居生活。 - 10 - 6、根据所学的知识,思考各题: (1)把半坡原始居民遗址,大汶口原始 居民遗址,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填在图中相 应的位置上。 (2)图中的,各代表一处我国 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它们为:、。 (3)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最早 可追溯到时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最 早可追溯到时期。 (4)生 活在黄 河流 域的原始居民是 和。 (5)图中的 A 是, B 是。 结合 P8页的

15、图看 清地理位置: (2)时间顺序排 列: 河姆渡 原始居民遗址, 半坡原 始居民遗址, 大汶口 原始居民遗址。 (3)河姆渡原始 农耕时期; 半 坡 原 始 农耕时期。 ( 4 ) 、 (5)白陶; 河 姆 渡 出 土 的 骨耜 检 测 反 馈 见当堂反馈上的习题。 - 11 - 课 堂 评 价 小 结 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方面对人类文明的 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河姆渡原始居民: 约七千年, 浙江余姚 (长江流域 ),磨制石器、骨耜、 耒耜种植水稻 住干栏式房子,饲养牲畜盖屋挖井、制陶、玉、乐器。 半坡原始居民: 约五六千年 ,陕西西安 (黄河流游 ) ,磨制石器、木制耒耜、 石刀、种粟和蔬菜,住半地穴式房子,养猪、狗,制彩陶、纺织、制衣。 大汶口原始居民: 约四五千年 , 山东泰安 (黄河流游 ),磨制石镰、石锄 , 制 黑陶、白陶。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 后 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