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高一生物3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8772058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高一生物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高一生物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高一生物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高一生物3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高一生物3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高一生物3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高一生物3月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3月月考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如图所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的名称依次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2. 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

2、过少,会引起C液减少B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CA液中的氧气浓度比C液中的高DC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内的高3. 右图为人体内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A、B、C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4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5关于动物内环境

3、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6下列哪种情况与发生组织水肿无关()A毛细淋巴管堵塞B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C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多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7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D葡萄糖、胰岛素和胰蛋白酶都属

4、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8对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血浆渗透压90%来自钾离子和氯离子C人体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D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9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 C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D效应器只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10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手部感受器脊髓 牵动上下颌的肌肉脑ABCD11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

5、果传出神经受损,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能力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12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内 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13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B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C刺激部位、突触小

6、体、突触后膜 D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14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B兴奋经过突触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15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A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B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D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16下列关于人的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布有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 B分布有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C可感知外部

7、世界 D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17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A大脑皮层的V区 B大脑皮层的S区C大脑皮层的H区 D大脑皮层的W区18当人体长时间大量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被大量消耗,此时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变化是()A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胰岛B细胞活动减弱B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活动都加强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活动都减弱D胰岛A细胞活动减弱,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19下列有关血糖来源和去向,以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C胰

8、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 D胰岛素促进、等过程20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D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21下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22下列选项中,属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的是()CO2胰

9、岛素组织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HABCD23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过程的调节C如果感受器、下丘脑、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最终为图中的组织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的增加可能引起和的减少24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25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则图中所示结构(W为虚线框部分)正确的是()AX表示大脑皮层

10、体温调节中枢 BY表示肾上腺CZ表示骨骼肌 DW表示效应器26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抗体是一类分泌蛋白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水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27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C体内的B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体内的T细胞数目增加28关于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B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C吞噬细胞与体液免疫无关 D记忆细胞与效应淋巴细胞产生于抗原刺激之后29.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

11、胞、细胞和细胞均能识别抗原B.图中细胞、细胞、细胞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C.免疫过程比要慢,免疫效应比要强 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30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10分)如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1)图中2的主要功能是 。(2)图中1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3)蓝藻没有图中的 ,但仍能光合作用,是因为它含有

12、_和 。(4)若该细胞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5)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 供给,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完成上述生理过程所需的酶是由 合成的。(6)如果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32(8分).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图乙是图甲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1分)(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2分)(3)图丙中若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称为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_个。(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融合,通过A细胞的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