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861285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溪一中 2014 届高三年级九月月考语 文 试 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选考题作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 “和合”一词中的“合” ,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

2、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 ;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 ,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 ,有别于“同” ,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3、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 ;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 ;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 ;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 ;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精神的趣旨是“放得下” ;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 。用佛

4、教的术语说, “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

5、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 ;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 ;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2011 年 11 月 29 日光明日报有删节)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 “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合” ,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

6、需求,儒讲“拿得起” ,道讲“想得开” ,佛言“放得下 ,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2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 ,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7、A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 ,不研究“死” ,而佛学的引进则作了必要的补充。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D只有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薛嵩,绛州万泉人。祖仁贵,高宗朝名将,封平阳郡公。父楚玉,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嵩少以门荫,落拓不事家产,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自天下兵起,委质逆徒。广德元年,东都平,时皇太子为

8、天下兵马元帅,遣仆固怀恩东收河朔。嵩为贼守相州,闻贼朝义兵溃,王师至,嵩惶惑迎拜于怀恩马前,怀恩释之,令守旧职。时怀恩二心已萌。怀恩平河朔旋,乃奏嵩及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分理河北道;诏遂以嵩为相州刺史,充相、卫、洺、邢等州节度观察使,承嗣镇魏州,忠志镇恒州,怀仙镇幽州,各据数州之地。时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嵩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累迁检校右仆射。大历八年正月卒。嵩子平,年十二,嵩卒,军吏欲用河北故事,胁平知留后务,平伪许之,让于叔父崿,一夕以丧归。及免丧,累授右卫将军,在南衙凡三十年。宰相杜黄裳深器之,荐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理有能名。元和七年,淮西用兵,自左龙武大将军授

9、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累有战功。滑州城西距黄河二里,每岁常为水患。平询访得古河道,接卫州黎阳县界。平率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同上闻,开古河南北长十四里,决旧河以分水势,滑人遂无水患。居镇六年,入为左金吾大将军。未几,复为郑滑节度观察使。长庆元年,幽镇叛,杜叔良统横海全军讨伐不胜,王庭凑围牛元翼于深州。棣州为贼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师援棣州,平即遣将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居数月,刺史王稷馈给稍薄,兵士怨怒,叔佐不能戢,宵溃而归。仍推突将马狼兒为帅,行及青城镇,劫镇将李自劝,并其众;次至博昌镇,复劫其镇兵,共得七千余人,径逼青州城。城中兵士不敌,平悉府库并家财募二千精卒,逆击之,仍先以骑兵掩

10、其家属辎重,贼众惶惑反顾,因大败。狼兒与其同恶十数辈脱身窜匿,余党降,稍后者斩于鞠场。明日,狼兒亦就擒戮,胁从者放归田里。诏加右仆射,进封魏国公,由是远近畏伏平之威略。在镇六周岁,兵甲完利,井赋均一。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在河中凡六年,召拜太子太保。明年,上疏乞老,以司徒致仕,居一年卒,册赠太傅。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七十四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伍,委质逆徒 委:顺从,归附 B.时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 安:安排C.嵩少以门荫,落拓不事家产 落拓:豪放,放荡不羁 D. 兵甲完利,井赋均一 完:坚固5.以下句子中

11、,全都直接表明薛嵩与薛平父子二人功绩的一组是( ) (3 分)宰相杜黄裳深器之,荐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嵩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累迁检校右仆射自左龙武大将军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累有战功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平悉府库并家财募二千精卒,逆击之开古河南北长十四里,决旧河以分水势,滑人遂无水患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薛嵩原本替贼兵把守相州,贼兵败后,王师到来,薛嵩就到怀恩马前迎接叩拜,怀恩放了他,并让他做了相州刺史。B宰相杜黄裳很器重薛平,推荐他做汝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治理得好,在当时很有名声。在淮

12、西战事中,又屡有战功。C薛平在滑州时,率领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开凿古河南北总长十四里,挖开旧河来分流水势,滑州百姓于是没有水患了。D青州城兵士不敌乱军时,薛平拿出府库和家里的全部钱财招募二千精锐的士兵,迎击对方,叛贼士兵惶惑反顾,于是大败。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军吏欲用河北故事,胁平知留后务,平伪许之,让于叔父崿,一夕以丧归。 (5 分)(2)棣州为贼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师援棣州,平即遣将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千秋岁 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

13、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8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 分)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达技巧进行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1 )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 (逍遥游 )(2 )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 (蜀

14、道难 )(3 )当余之从师也,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 (送东阳马生序 )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25 分)品 质(英)约翰高尔斯华绥格斯拉先生的店房朴素安静,橱窗里陈列的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是模范品,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格斯拉先生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皴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人们不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一个人年纪

15、大了而又荒唐起来以至于赊账的时候,也决不赊格斯拉先生的账;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吧”的心情,而是像走进教堂那样。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过了一会儿,看到他从店堂二楼楼梯口往下边望,随后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趿拉着木皮拖鞋踏在窄狭木楼梯的踢踏声;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我说:“格斯拉先生,可以给我做一双俄国皮靴吗?”他一声不响地离开我,退回去,我继续坐在木椅上欣赏皮革的香味。不久,他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张黄褐色皮革。他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等我也赞美一番后,他继续说:“你什么时候要?”我回答说:“啊!你什么时候方便,我就什么时候要。 ”于是他说:“半个月以后,好不好?”我含糊地说:“谢谢你,再见吧。 ”他边说“再见” ,边继续注视手里的皮革。一天,我对他说:“格斯拉先生,在城里散步时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 ”他看了我一下,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