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3.1《光的色彩_颜色》教学设计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490320 上传时间:2020-10-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3.1《光的色彩_颜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3.1《光的色彩_颜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3.1《光的色彩_颜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3.1《光的色彩_颜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3.1《光的色彩_颜色》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光的色彩颜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3)了解光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4)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光源的要领及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 2、色光的混合。 3、光具有能量。 难点:色光的混合及颜料的混合。 三、教具准备: 三棱镜、光屏、平面小镜子、手电筒两只、绿色和蓝色玻璃纸各一张、红绿蓝颜 料各一、白纸若干、颜料笔一支(分组) 。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 一、引入: 1、伴随着音乐红太阳的

2、播放,利用投影出示 一组图片(图 3-1、3-2、3-3、3-4、3-5) 。 师提议与学生共同探讨光的色彩和颜色之谜。 2、新授: (一)活动 3.1 分解太阳光 (1)师提出问题: 17 世纪前,人们以为白色 的阳光是最单纯的,真是这样吗? (2) 师鼓励学生利用实验进行探究, 找出正确的答案。 (3)师生交流:分析讨论实验结论,并举例说明结论 的正确性。 (4) 教师利用 “ 雨后彩虹 ” 的例子,略加解释色散现象。 学生对照图片,阅 读“ 信息快递 ” ,了 解什么是光源,学 生通过观察各图, 不同光源发出的 光,发现它们的色 彩不样,产生了探 究其原因的想法。 学生就此问题进行 讨论

3、,并各执已端 提出猜想。 (二)活动 3.2 观察白光透过有色玻璃纸的现象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为了美观常在玻璃上帖上带 有色彩和图案的玻璃纸。 1、教师提出新的问题: 当白光通过红色 (或蓝色或绿 色)玻璃纸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得出正确结论, 并由教师介 绍光的三原色及滤光镜(出示给学生看) (三)活动 3.3 观察色光混合的现象 色光可以进行混合产生不同颜色的光。将红、绿、 蓝中任意两种色光照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是 什么颜色? 实验表明:将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 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而自身却无法用 其他的色光混合得到。因此,我们将红、绿

4、、蓝叫做 光的三原色。 (四)活动 3.4 观察彩色图片 (1)没有光照在图中的鹦鹉上时, 你能看到它身上的 颜色吗? (2)在自然光条件下观察鹦鹉, 它身体的各部分分别 是什么颜色? (3)为什么照在图片上的是白光, 而我们看到鹦鹉身 体各部分的颜色却各不相同? (五)光具有能量 结合身边事例,师生共同讨论光的作用。 2、小结 师鼓励学生课后继续交流,通过协作探究解决心中疑 问。 学生对照书本图 55、56 进行分组实 验,得出结论,并 相互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提 出猜想。 学生分组进行调 色,并对比色光和 颜料重叠区域的颜 色,总结结论。 学生明确光具有能 量,并举例说明。 学生按分组,

5、分组 派代表相互交流本 课本小组的收获, 并提出心中的疑 问。 五、练习: (一)随堂练习 1、光源是指 _ 的物体,光源可分为 _和_两种。 2、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B、闪闪发光的红宝石C、萤火虫D、电子表上的液晶 3、光的三原色是指 _。 4、白色光可分解为 _ 七色光。 5、冬天在阳光下人感到暖和,这说明光是具有_的。 6、一名演员穿着红色上衣,白色裙子在台上表演,若二束蓝色的光束照在她身 上,在台下的观众看到的该演员的衣服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是这种颜色? 7、为什么人们夏天一般穿浅色的衣服,而冬天穿深色的衣服的较多?试从光的 能量角度给以解释。 (二)科学探究 1、早晨观察草上露珠映在日光中显现出的颜色,并改变自己视线方向进行观察 颜色是否变化,如果改变,为什么?通过实践进行解释。 2、研究透明物体的颜色,找一根试管,装一半清水,然后用滴管将硫酸铜溶液 慢慢地倒入试管的底部, 用激光笔发出的红色激光束分别照射到清水和硫酸铜溶 液上,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上述现象,你又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