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155861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陈 阳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如何面对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 生,促使全体学生获得良好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这是当前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一 个突出课题。我校数学组从去年开始尝试分层教学,探索在学生学习能力显著差异的班里如 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虽然目前处于实验阶段,但一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分层教 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潜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 质。 一、分层教学的理念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 施教、分层测试评价。在教学

2、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 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分层教学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 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的教学策略,它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教学论专家认为,教学要求与学生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教学过程展开的动力,两者 如果处于比较协调的情况下, 教学过程便能顺利展开, 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能有效提高; 反之, 当两者之间的矛盾统一性被破坏时,教学过程就不能有效展开,学生的发展就会受阻,各种 类型的学业不良就会发生。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水平存在差 异,导致学生

3、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存在差异。根据教学原则中“可接受原则”,由于学生学习 可能性水平的差异,不同层次学生乐意接受或只能接受不同层次的教学过程。 为了解决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与参差不齐的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教”要适应 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也要有差异,因学定教,因材施教,不能以牺牲一部分 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 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分层教学注重发展每一 个学生的潜能,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分层教学将学生的差异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以推动各层次学生的合作学习, 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

4、关系的建立。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在各自学 习“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人格受到尊重,个性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 总之,分层教学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对学生发展有利,符合学生愿望,实施分层 教学是必要而又可行的。实施分层教学是手段,促进学生发展是目的。 三、分层教学的具体作法 实施分层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 层评价。 1、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 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 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15% 、70% 、15% ,学 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

5、性分层。为了减少显性分层的负面心理效应,老师可与 每个学生个别联系,不予公布。学生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 由教师掌握,作为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 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 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 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 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层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 组成四人合作小组 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评价作用。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情感、态度

6、、价值观三者融为一 体,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诸方面考虑,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学习 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目标分层适宜低起点、多层次、有弹性。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 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 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 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根据分层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备课,每节课不是备三个教案,而是在一个教案

7、里分三个 层次,主要体现在目标、例题、练习、作业的分层。 3、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中最关键、 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 应采取灵活、 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1)按课型确定分层 新授课的教学内容不必明显分层,A、B、C 三层学生都应掌握章节的基本概念、例题、 基本运算、基本技能。对低层学生要求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提问、练习、辅导、评讲, 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掌握教学基本内容;对中高层学生则要求在教师启导点拨后自主学习、 理解、掌握。 教师按照学生的分层而设置分层练习,建立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同学生意识中已有知识 的联系,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

8、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 (2)按教学内容分层 例如,对教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 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 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 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 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 分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 次学生选用。 (3)提问分层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 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

9、待C层学生,适中 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4)练习、作业分层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 合性练习。 对 C、B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 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 中基础题; 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 B组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 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 选做, A 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练习、作业。这样可 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

10、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 了”的矛盾。 (5)辅导分层 平时利用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 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 单、基础。对 A层学生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与灵活应变能力。 4、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把握 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 基础题量占70% ,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以二道为宜。必做题各层次学 生都做, B层学

11、生选做选做题, 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5、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处于不同学 习状况的学生及时进行激励调节工作。 (1)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作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 (2)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以学生自己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 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达标及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给予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 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3)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所存在的问 题。对部分学习不到位的C 层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

12、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 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4)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 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分层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1、实践证明分层教学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具有可操作性。教学越 贴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效果越显著,分层有“度”,递进有“量”。 2、 实施分层教学,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由过去的“学”适应“教”改变为“教”适应 “学”; 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控制、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各层 次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大面积提高。 3、面对两极分化严重、人数过多的班,实施分层教学确实有一定困难。运用多媒体手段 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容量, 调整教学节奏和进程, 突破因分层教学而导致的时空的紧张及不足; 能够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至于怎样完善现代化教学设备,在为学 生减负的同时也为教师减负;作为教师应怎样强化与提高自身基本素质,更好地实施分层教 学,这些都有待继续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