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巡诊】-消化系统-肝脏影像学

上传人:NU****AN 文档编号:147898763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8.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像巡诊】-消化系统-肝脏影像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影像巡诊】-消化系统-肝脏影像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影像巡诊】-消化系统-肝脏影像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影像巡诊】-消化系统-肝脏影像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影像巡诊】-消化系统-肝脏影像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像巡诊】-消化系统-肝脏影像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巡诊】-消化系统-肝脏影像学(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肝脏占位影像学巡诊,Case1,LCP,64/M 腹痛20日,发热10日 2015年11月2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胀痛,VAS 5分,伴乏力 11月10日出现高热,Tmax40,夜间著,日间可稍降低,伴畏寒、寒战、大汗、乏力,无胸痛、恶心、呕吐、腹泻、尿痛等 考虑肝脓肿,抗生素(不详)6d,热峰下降,腹痛稍好转 12月7日就诊我院门诊,查血常规:WBC、N%显著,Hb略,生化:AST、GGT,hsCRP、ESR显著,PCT 0.82ng/ml,腹部增强CT:,肝左叶8.6*7.9cm低密度病灶,符合肝脓肿改变。 平扫呈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清楚 “双靶征”或“三环征”坏死组织-纤维肉

2、芽组织-周围水肿带 【特征性】中央气泡或气液平,较少见 Rx:肝穿刺引流,肝脓肿,T1,T2,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MR增强后,脓肿典型表现为周边强化,随后中央缓慢强化。少见“双靶征”,Case2,WGL,55/M 腹痛、发现肝占位2周 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轻度钝痛,无其他不适 腹部超声提示:右肝内可见13512.9cm,稍偏高不均质回声团,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CDFI:血流呈靶向性流动,另可见左肝内2.51.9cm低回声团,边界清,肝内管系显示清晰,门静脉内径1.4cm,考虑肝癌?,Case2,既往:“小三阳”2周,余个人、婚育、家族史无殊 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检出病变直径:1-2c

3、m 准确估计病变范围 典型表现:低密度,不均匀增强 增强扫描对1cm以下病灶检出率:80% 薄层扫描,血管造影,碘油,螺旋,原发性肝癌,US (Ultrasound),检出病变直径:1-2cm 典型病变:低回声、等回声、强回声 肿瘤与血管关系 门脉、肝静脉瘤栓 彩色多谱勒: 病灶血供情况 增强后阳性率1cm:67% 最常用的定位诊断方法,但受检查者经验、手法和细致程度的影响,右肝内可见13512.9cm,稍偏高不均质回声团,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CDFI:血流呈靶向性流动,另可见左肝内2.51.9cm低回声团,边界清,肝内管系显示清晰,门静脉内径1.4cm,MRI,无电离辐射,无需用碘造影剂,

4、三维成像 清晰显示肿瘤与血管关系 肝硬化结节与肝癌的鉴别诊断 高场强超快速MR机问世 顺磁质造影剂运用 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疗效跟踪观察较CT更有价值,PET-CT,正电子发射显像技术(positi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反映肝脏占位的生化代谢信息 病灶精确定位 了解全身情况和评估转移状况,DSA,检出病变直径:0.5-1cm 典型表现: 供应肿瘤血管增粗、扭曲 新生血管、包绕征 肿瘤染色 动静脉瘘 发现微小肝癌的最佳手段(非首选),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肿瘤(0.4%20%) 雌激素、孕激素致病作用中年女性多见。 可单发,也可多发。 偶

5、尔肿瘤内血栓形成,出现钙化;较大肿瘤可出现囊性变。 临床可无症状,占位效应 右上腹部疼痛、腹胀、食欲缺乏、恶心 罕见的临床情况:梗黄、大量血栓、动静脉瘘。自发性破裂罕见。 少有压痛,偶有血管杂音,鉴别诊断,影像学表现,CT 平扫:肝内低密度灶,轮廓清楚,密度均匀,少数不均匀。 增强扫描:“快进慢出” 早期(动脉期)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状”。 随时间延长,强化范围向病变中央扩展。 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于正常肝实质(平扫是病变内囊变坏死区无强化),影像学表现,MRI “灯泡征”血窦及血窦内充满缓慢流动的血液形成MRI特征性表现。 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边缘锐利,且随回

6、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加。 Gd-DTPA增强后动态扫描,表现同CT。 海绵状血管瘤T2值比肝癌高,比囊肿低。,肝转移癌,一般为多发性散在结节低密度影,少数单发结节或肿块。 “牛眼征”增强后肿瘤血供不丰富,仍呈低密度,部分表现为低密度中更低密度,鉴别诊断,肝囊肿,单纯性:可以先天,可继发于创伤、炎症 “真性囊肿”:内层有上皮细胞,澄明液体,不与胆管树交通 1%成人尸检。但很少引起症状(女:男 9:1) 较大囊肿并发症:自发性出血、细菌性感染、胆道梗阻等。 超声:无回声单房性液性暗区,伴后方回声增强。难以看清囊壁。一般无分隔。 CT:边界清晰,均匀低密度。无增强。出血时容易和囊腺瘤或囊腺癌混淆。,

7、鉴别诊断,肝细胞腺瘤(liver cell adenoma LA),先天性与后天性 多见于成年女性,与生育期妇女口服避孕药有关(RR:3040)、合成雄激素、糖原累积病有关。 肿瘤一般为单发,多为圆形,被覆被膜,大小不一。多由类似正常肝细胞组成。 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比正常肝细胞体积稍大,可有空泡形成。间质为纤维的毛细血管及结缔组织。 生长十分缓慢。肿瘤小时无任何症状,肿瘤大时,占位效应症状。 可破裂出血或恶变,鉴别诊断,LA影像学表现-CT,(1)平扫:肝内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合并出血为不规则高密度;边缘光滑;周围出现“透明环” 常为特征性表现,其病理基础为瘤周被挤压的肝细胞脂肪变性。 (2)增

8、强:动脉期可见均匀性增强,之后,密度下降与正常肝组织呈等密度。延迟期呈低密度。瘤周透明环无增强表现。 (3)肿瘤恶变可呈大的分叶状肿块或大的环死区,偶尔可见钙化。,肝细胞腺瘤。CT平扫(上图)示右肝类圆形略低密度占位性病变(箭头),边缘光滑,上缘可见“透明环”,密度均匀。增强(下图)示肿瘤轻度增强,仍显示低密度,内部有小灶状低密度,平扫所见“透明环”为受压之血管与肝交界缘。,平扫见中心钙化,低密度病灶内见高密度出血灶,LA影像学表现-MR,【MRI表现】 缺乏特异性。 T1WI为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 增强同CT。 【诊断与鉴别诊断】 CT见肝内境界清楚、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有明显强化

9、的肿块;出现瘤周低密度环有助于诊断。 影像学往往难与FNH和分化程度好的肝细胞癌鉴别。,T1,T2,T1,T2,内出血,强化不明显,诊断、预后与干预,诊断: 影像学(CT/MRI/PET)有提示意义,结合避孕药史和AFP(-) 临床疑诊 与FNH难鉴别。确诊依赖病理。一般不做穿刺。 预后 有明显症状者:出血风险2564% 恶变:813%。肿瘤大小:AFP 部分在停用类固醇后缩小 干预: 5cm,手术切除 5cm,症状轻且诊断基本明确,停用类固醇,观察。 未减小,切。 考虑妊娠者,建议妊娠前切除,局灶性结节型增生FNH,病因有争议:多认为是继发于炎症、创伤、血管畸形的修复再生 除血管瘤外,第二常

10、见的良性“肿瘤” 病变主要由正常肝细胞、胆管、肝巨噬细胞等组成,但无正常肝小叶结构;虽无包膜,但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 病变内可见星状纤维疤痕,向周围呈放射状分隔,分隔内含动脉、静脉及增生的胆管。 一般无症状。,FNH影像学表现-CT,【CT】大多无特异性。 (1)平扫:肝内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边界清楚。 (2)增强: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密度渐低,等于或稍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密度。病变中央疤痕组织和放射状纤维分隔早期无强化(车轮状),延迟期逐渐强化,为其CT特征。,1,2,3,CT平扫(1图)见肝左叶球形占位病灶,边缘清晰。增强早期(2图)病灶明显强化,中央未强化区呈放射状。增强后期

11、(3图)病灶几乎呈等密度,中心见裂隙状低密度灶(箭头),代表疤痕组织。,延迟期中央疤痕强化,FNH影像学表现-MR,【MRI】 肿块 T1WI、T2WI均接近等信号; “星状疤痕”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同CT。 FNH容易被发现,有时难与肝癌、肝腺瘤等鉴别。 CT、MRI出现“星状疤痕征”可做出诊断。,“星状疤痕”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密度渐低,等于或稍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密度。星状瘢痕逐渐强化。,星状疤痕(箭头),星状疤痕逐渐强化,诊断、治疗及干预,诊断 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手术或穿刺 不需要特殊处理 不恶变,不破裂,一般不长大 手术多因难以和肝癌、肝腺瘤等鉴别,Thanks for your tim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