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体悟山水神韵单元测评 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7880530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体悟山水神韵单元测评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体悟山水神韵单元测评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体悟山水神韵单元测评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体悟山水神韵单元测评 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体悟山水神韵单元测评 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体悟山水神韵单元测评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体悟山水神韵单元测评 鲁教版必修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鲁教版单元测评第四单元 体悟山水神韵单元测评一、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惊蛰(zh) 蓊郁(wng) 轮埠(b) 淅淅沥沥(l)B.岑寂(cn) 忐忑(t) 瞰视(kn) 惊心动魄(p)C.倾跌(di) 微茫(wi) 斑斓(n) 山隐水迢(tio)D.青荇(xng) 神龛(kn) 比拟(n) 春寒料峭(qio)解析:C项中的“斓”读作“ln”。答案:C2.下列各句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优静中,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泄的细股雨水,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B.任雨点敲在黑布伞或是透明的朔胶伞上

2、,将骨柄一旋,雨珠向四方喷贱,伞椽便旋成了一圈飞檐。C.说起桐君山,原是桐庐县的一个接近城市的灵山圣地,山虽不高,但因有仙,自然是灵了。D.空旷的天空里,流张着的只是些灰白的云,云层缺处,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点两点的星,但看起来最饶风趣的,却仍是欲藏还露,将见仍无的那半归月影。解析:A项“优”应为“幽”,“泄”应为“泻”;B项“朔”应为“塑”,“贱”应为“溅”,“椽”应为“缘”;C项“圣”应为“胜”;D项“张”应为“涨”,“归”应为“规”。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

3、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_了。(2)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_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3)袁先生说:“我们可以_众星罗秋这句诗形象地说明唐代诗人数量之多。”A.凄迷 柔婉 借用 B.凄婉 委婉 引用C.凄迷 委婉 借用 D.凄婉 柔婉 引用解析:“凄迷”虽也有“哀伤”之意,但此处重在“迷”,即“悲伤、惆怅而又无奈”,“凄婉”无此意。“柔婉”意为“柔顺而婉转”,后者无此意。答案:A4.下面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乡愁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抒情散

4、文。B.徐志摩,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主要诗歌收集在志摩的诗。C.苏轼和王安石均为宋代著名词人,后者号为半山。D.郁达夫,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解析:A项乡愁的文体应是诗歌。答案:A二、综合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

5、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息。B.夫夷以近 夷:平安。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解析:A项“叹”,感慨;B项“夷”,平坦;D项“孰”,谁。答案:C6.选出下列各项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有志矣,不随以止也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解析:A、B、C三项均为连词,可译为“而”;D

6、项是连词,译为“因为”。答案:D7.对上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B.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C.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解析:A项后半句牵强附会,文中没有此内容。答案:A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解析:翻译这段文字,

7、要注意“于”“谬”“传”“名”“胜道”“所以”“深思慎取”等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要以直译为主。参考答案: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听雨的奢侈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绝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

8、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人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

9、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蒙头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地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

10、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毋庸赘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冤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

11、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

12、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9.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发现文章写了三个时期“听雨”的情况:少年“最恼的是雨天”,长大后“渐渐地喜欢起雨来”,现在身居闹市“还是喜欢雨”。据此概括即可。参考答案:(1)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匮乏时),雨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2)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3)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10.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

13、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解析:此题考查文章引用材料的作用。这些材料都是有关“听雨”的,表现了不同的人听雨的感受。联想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也能体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参考答案:内容上,(1)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2)丰富了雨(或雨声)的文化内涵。结构上,(1)宕开一笔,使文章摇曳多姿;(2)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11.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含蓄语句的阐释。重点是对“难得”的理解以及对“奢侈”含义的理解。这句话和文章的题目密切相关,回答时要紧扣文章的主旨。参考答案:说“难得”是因为:客观上,身居

14、闹市,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水泥屋顶使雨声少了美的韵致。主观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使人们郁闷烦乱,疲惫冷漠,少了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心境。说“奢侈”是因为有一种热情而又平和的心态,就可以尽情享受雨声带来的美妙情思。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描写了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的淡然的心境,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B.文章由雨夜听雨“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起笔,以“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落笔点题,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全文脉络清晰,开阖自如,严谨有致。C.作者借写听雨的感受,回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豪迈,且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D.文章写对雨声的不同感受,实际也暗示了生命成熟的过程。在作者看来,既要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生命才能走向圆满。E.作者把风声比作“大幕揭开的前奏”,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赞美诗”,把闪电比作“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独特新颖而又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解析:A项“淡然的心境”“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理解不当;C项说“感情基调昂扬豪迈”错。答案:AC三、语言运用13.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上下文不连贯,请加以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