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五单元导学提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746963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五单元导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上五单元导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上五单元导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上五单元导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上五单元导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上五单元导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五单元导学提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智取生辰纲教学目标:一、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二、分析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教学设想:智去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情节简单,因是用古代白话文写作的,通俗易懂,所以学生在理解文意上没有太大障碍。只是需要对杨志的经历作必要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杨志这一人物形象。同时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科学地、充分地预习课文,设计了导学纲要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最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导入提问:1、片断中主要涉及到那些人物?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1、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要

2、人物、主要情节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明确:双线结构: 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2、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明确: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 主要矛盾冲突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三、紧扣住智 ,分析小说中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体会作者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一)个体形象-杨志1、杨志有没有智 ?他的智 体现在哪里?从文中找出来并概括。明确:更变起行时间 催促军健赶路斥责虞侯顶撞老督管三问枣客警惕卖酒者2、杨志为什么要这样做?明

3、确:一方面是杨志为人谨慎的表现;另一方面因为这次押送是他唯一的机会,他一心想做官,想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害怕担当 责 任,只为自身考虑,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可见他十分自私。3、概括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蛮横、刚愎自用、自私、官迷(不必苛求词语相同,能够概括杨志的性格即可。 )4、杨志为什么会失败?明确:主要是杨志一方内部的分崩离析,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的矛盾冲突十分尖锐。其中最关键的是杨志与老督管的矛盾,老督管实际上是梁中书的代表,梁中书只是看中杨志的高强武艺,是在利用杨志以确保生辰纲的安全,并非真心识才任用。正因为如此,老督管是瞧不起杨志这个遭死的军人,站在军健、虞侯一方,孤立杨志。

4、生辰纲被夺后,老督管伙同虞侯、军健把全部责任都推给了杨志。杨志内部的不团结反衬出了晁盖、吴用等八位好汉的团结一致。杨志的智固比不上吴用的智 ,以杨志一人的智对晁盖等八人的智,以不团结的集体对团结的集体,这导致杨志最终失败的必然性。(二)群体形象-晁盖、吴用等八位英雄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晁、吴等人的智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1)智用天时-酷热的天气a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气炎热的语句直接描写:天气、时间、太阳、天空等间接描写:人物(军健、虞侯、老督管、白胜等人)的语言、动作b.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2)智用地利-山冈树 林黄泥冈,是两条线索的交

5、汇点(3)智用矛盾-杨志的内部矛盾军健虞侯 杨志老督管(4)智用计谋明确:乔装打扮-消除杨志的戒心酒为诱饵-难以抗拒的诱惑巧妙卖酒-天衣无缝的计策 卖而不卖-喝酒买酒-饶酒夺酒-巧下蒙汗药(欲擒故纵)2、小结小说运用衬托的手法成功地塑造出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阮氏三兄弟八位英雄的群体形象: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整部小说在这里开始转折,由个体斗争转向集体斗争。四、总结通过这样一场智 的激烈斗争,我们在小说中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冲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个体形象,又有群体形象,作者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去展现自我,并且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由

6、于水浒传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列、杨家将系列、说岳系列等不同的作品,而且对其他题材的作品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五、讨论:生辰纲被夺对于杨志而言是他人生一个转折点,从此落草为寇,最终归梁山。他是被逼上梁山的,梁山的一百零八将中有许多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让我们从中选择几个人物(林冲、杨志、鲁智深)相比较,来看一看他们的被逼有何不同?杨修之死导学稿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通过探

7、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五、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六、教法学法创境激情:创设民主和谐互动的氛围,师生情感沟通交流。质疑释疑: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师:(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歌曲):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三百年来被誉为“第一才子书” “

8、第一部奇书” ,他是我国一部断代体历史小说。它与“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回肠荡气的红楼梦不同,这里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周公谨赤壁鏊兵”恢弘壮观的场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中的片段杨修之死 (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师:我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背景:西山一战,蜀国老将黄忠手斩夏侯渊,曹操一怒之下出兵为夏侯渊报仇,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屡屡受挫,但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关,以待时机,终因蜀兵防守积极,难以进取。杨修之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进行“男女生”对抗竞 赛( 任务:完成必答题、抢答题及展开口述比赛和辩论比赛,训练学生思考

9、和回答问题的速度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力)(一)完成必答题(随机找生回答)(1)解释下列加点字并注音杨修以鸡肋之意对 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与众分食讫( ) 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操疑修谮( )害曹丕 操方麾( )军回战马超 延弃弓绰( )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适庖官进鸡汤 数犯曹操之忌 人皆不晓其意 丕如其言 植然其言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3)翻译下列句子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4)本文节选自_,作者_,元末明初_。(二)完成抢答题 1、本文

10、的叙事线索是什么?2、叙事的方式有: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 D 补叙本文属于哪一种( )3、本课的主要意图是A 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 B 表现曹操难容贤良,滥杀无辜C 表现曹操借除杨修以消除隐患 D 表现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4、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你给每个小故事定小标题。 (7 分)答: (三)我要难住你:看谁“讲”得好: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故事:“鸡 肋”的故事;“一盒酥” 。 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故事, “梦中杀人” ; “代作答教” 。看谁“问”得妙:(每有一个问题加 1 分,回答上来加 2 分)(四)展开辩论杨修之死真正原因是什么?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

11、别任主辩、 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 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 三 、总 结 1、分出胜负方。 2、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者,即女同学所持观点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聪明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后果。四、宣布结束 培养学生用唯物辨证法观点分析问

12、题的能力附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原因杨 修 曹操 恃 狂 好 虚 老才 妄 耍 伪 谋放 轻 小 残 深旷 率 聪 诈 算 内 因 外 因 (男)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 借违反军纪之名, 处死杨修 香菱学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4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资料链接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

13、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受尽欺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作者写她学诗,也可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了。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 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