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命做麦田里的守望者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745975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受生命做麦田里的守望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感受生命做麦田里的守望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感受生命做麦田里的守望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感受生命做麦田里的守望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受生命做麦田里的守望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生命做麦田里的守望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受生命 做麦田里的守望者这几天,心情颇不平静,当一起又一起校园凶杀案发生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反思些什么呢?罪犯是必须严惩的,当我们在谴责肇事者良心、责任、人性的时候,反思自己,我们是否曾在意过别人步履蹒跚的生活?当身边的人需要关怀与支持的时候我们是否曾慷慨而出,假如每个人都能时时感受身边人的真诚与爱护,这种报复社会的极端事件会不会越来越少呢?也许我们应该更多地意识到做人的最基本道德,意识到敬畏和尊重生命是何等重要,教育也许更该关注的是生命的本身。改变教育,其实是从改变教育者开始。刚刚阅读完林格先生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林格先生的教育哲学使我真正反思并认识到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和价值到底

2、是什么。林格是一位纯正的人本主义者,这本书指出了中国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环境的最大问题。有人说,这本书的出现,就如彗星划过黑暗的天空。书的开篇这样写到,我们的教育承担了不应由它来承担的过多的社会压力-有一位全国著名的女老师对我说:“我们每天至少需要工作 12 小时以上,周末也基本上没有休息,没有时间与人交往,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朋友,连家庭都照顾不了,甚至性生活都不和谐。”我听了很震惊。很多人把原因全部归结到应试教育体制上去,我不赞同。我认为解放老师和家长的出路在于转变观念,从教育内涵方面寻找突破口,才是正道。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只能做好必须做的事,越位的教育并不

3、能解决问题。尽力去做教育能够做的事情,使教育获得意义!林格先生认为,教育和种庄稼一样,都是生长。学习是人的高级本能,是不需要教的,教育是没有用的。教育就是要让人自然自由生长、主动学习。违反自然规律的强迫教育是没有用的,毁坏孩子想象力,损害孩子健康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从长远来看,甚至是有害的。这些大胆而真实的观点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自己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的教育进行反思?“忙”,其实是“心死”了。现代教育的两个伟大使命:发现孩子,解放孩子。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只有从生命发展规律出发的教育才是有用的教育。冰心老人说,“让孩子象野花一样生长”。教育者应当选择做一个让孩子自

4、由发展的“农夫”,而不是“园丁”,像农夫看护自己的庄稼成长一样,让庄稼合乎时令自然成长。高度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从生命发展规律出发,顺其自然地激发生命本来的潜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曾经误导了很多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其实不重要,教育者要有“往后三十年”的远见,终点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教育既要为孩子的现在负责让他们充满自信的健康成长,又要为他们的明天负责让他们的未来幸福而和谐。书中似曾相识的感悟,平实却掷地有声的理念,娓娓道来的故事,正面反面都蕴藏着通透的智慧哲理。与此同时更让我感动的是,原来真的有人一直不停地在寻找,用双脚去实实在在地体验着,前

5、进着,感受着教育之路的披荆斩棘。被动的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是没有用的,有用的教育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教育之道,道在心灵。只要让孩子感应到你真的在乎他,他就不会让你太失望。林格先生认为,当孩子意识到是在“被教育”的时候,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的时候,或者说,如果学生的心灵没有被教育者感应到的时候,一切的教育是没有用的,教育本真将离我们越来越远。频繁的说教是没有用的,有用的教育是对人的自我意识的唤醒。“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无条件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控制它。”孩子学习任何东西,最终要通过自己的内化。有了自我意识、自主意识,才真正成为一个自我教育者,自我教育才是

6、真正的教育!当孩子自觉地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素养与状态,将来在不同境遇下自然流露出来的,才是真正的教育。当教育被当作一个工具的时候,的确是没有用的,有用的的教育真实而不露痕迹。“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给不同的孩子提供适合其个性的教育,让孩子不至于感受到“硌脚”的痛苦,甚至感受不到自己在接受教育,那么教育就很自然的了。对于孩子来说,主要的就是学会遵循所有的游戏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充分使用正当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我们应该尽力维护孩子的心力,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同时,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7、内心柔弱者,流露出来的是高贵柔和的气息,这种柔和的气息,才能把精神的能力渗透到孩子的心灵深处”。作为老师,你会对孩子示弱吗?坚硬的东西往往是死了的东西,活着的,反而是柔弱的。书中写到,“柔弱以至示弱,是一种根本性的教育素养,堪称教育的第一素质”。对照自己,何尝不曾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威,而不惜要求学生服从。教育者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显示自己的聪明与才华,这样,即使获得了尊重,也是带着负面的尊重,总有一天会被孩子抛诸脑后,真正的“权威性”是等孩子长大后回想起来的“权威性”。教育者要放下面子,放下自我,敢于“装傻”,才能保护孩子的主动性。示弱是教育工作者自信的表现,有自信才能示弱。你面对孩子会永

8、远心平气和吗?记得自己曾被学生气得心情糟糕而脾气暴躁的样子,林格先生说“平静而生动的气韵是培养孩子美德的大格局,“心情好,其实不需要理由,人与人之间修养的差距,有时候就是看如何解释不利事件。在一流的教育者眼睛里,每个孩子都是顺眼的,如果看到某个孩子某个方面不尽如人意,应该想到这样一句话:看孩子不顺眼,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从现在起,每次上课之前,提醒自己放下自我,沉住气,记得柔弱与平静。书中对如何教,如何学,都有着精彩的讲述与总结。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朋友问郭思乐教授:“什么是教学?”郭教授回答:“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 5 等 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 乘以 5 等于几,这就有一点是教学

9、了。如果你有胆量说 3 乘 5 等于 14,那就更是教学了。”孩子的学习,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反复成功培养天才,反复失败培养庸才。如果学习的目标太高,难度太大,孩子努力了还达不到,失败几次之后就会推动继续努力的动力。理想的学习是“站着坐着够不着,跳起来正好”,不断地尝到小甜头,才可能逐步地走向最终的成功。对于家庭教育,林格先生说了两个命题。一是母亲文化,就是母亲在对孩子施以德行、礼仪、品格、气质的养育过程中,所展示的人性,所表达出的修为和牺牲精神,是孩子永恒的精神教练;二是父亲文化,考古学家郭沫若认为父字乃斧之初文,其两把板斧,一把是思想和智慧的给予,一把是方向和力量的给予。父

10、亲的理性、智慧与责任的表现,是孩子信仰、性格、动力、精神的基础。如何整合这两种文化力量,是当前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方向。而父母和孩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胜过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培养孩子应尊重其天性,不能急功近利。父母越尊重孩子,孩子成长得越快。对我来说,教师是一个职业,我更喜欢把母亲作为事业。上个礼拜,女儿的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作业,关于我心目中的父母,女儿写到,“我心目中的妈妈是要在我失败时给予我安慰,幽默活泼,坚强,要求上进,善良,富有爱心,尊重孩子,考试差了不责怪我,而是耐心的帮我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爸爸要像朋友一样,有好东西会和我抢着吃,有好玩的会和我抢着玩,不是很严肃,有时会开玩笑

11、,摔倒了让我自己爬起来,犯了错误不骂我,耐心地给我讲道理,有了问题只教我方法不说答案,能对我有一些起码的信任。爸爸妈妈要对我民主,在家里做一些重大决定的时候,要征求我的意见。”女儿的话让我反思更让我警醒,每每总是孩子,在引领我们回归简单和真实。泰戈尔说,“上帝借助于每一个儿童,在成人的大门口重复它的呼唤,而早晨的信息,使旋律保持完整无损。”周国平在宝贝宝贝中说,对于我的女儿,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地生长,丝毫不想在她身上施展我的宏图。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也不

12、能成为教育的目标。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她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不论是林格还是周国平都希望孩子能自然的生长,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作为母亲,我希望现在自己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让她以后享有更多的自由。自由的选择去做喜欢的事情;自由地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自由地选择自己游走的空间。而这一切自由的前提,是她要拥有足够的能量,而现在自己的方向是让她储存能量的空间更大一些。生命所需要的,无非空气、阳光、健康、营养、繁衍,千古如斯,古老而平凡。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人生才是圆满。在今天的世界上,人们惶惶然追求貌似不平凡的东西,懂得珍惜和品味平凡生活的人少之又少。教育所能做的,是少一些约束,少一些指导,少一些评价,保护好学生稚嫩的生命,让学生在自然中成长。这样做,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也许你会发现,孩子收获的,比你期望的要多得多。播下种子,以爱的水与阳光去浇灌,它总会发芽生长,但至于它要朝哪个方向生长,或者在什么时候结果,结什么样的果,却是超出我们的预期与无法控制的。我愿意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看着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从今天起,用心灵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让生命生动而自由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