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产业结构研究——以经济转型为视角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7428306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产业结构研究——以经济转型为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产业结构研究——以经济转型为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产业结构研究——以经济转型为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产业结构研究——以经济转型为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产业结构研究——以经济转型为视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产业结构研究——以经济转型为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产业结构研究——以经济转型为视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门年第4期经济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产业结构研究 以经济转型为视角 郭晓琼 E内窑提要】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产业结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生了自发性调 整,出现了第一、二产止结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结构比重上升的趋势。这不能从表 象上认为是俄罗斯产业结构优化的表现。产业的某些内部变化依然表现出结构衰退 的迹象,如;第二产业出现了重轻结构畸形加剧和经济能源化、原材料化趋势加重的迹 象,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是以低端的商业和餐饮服务业为主。本文从经济转型的视角 解读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产业结构的演变,从长期看,通过经济转型建立起来的市场经 济体制可以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但文章的重点是要

2、解释在短期内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变化的产业结构。本文以发展和转型问题专家麦金农的货币与 资本互补性理论为基础,为俄罗斯产业结构变动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同时也考 察了宏观经济衰退的原因。 【关键词】俄罗斯产业结构经济转型 【作者简介】郭晓琼,198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助理 研究员、博士。(北京10000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的基本上仍是传统 的经济体制和畸形的产业结构。俄罗斯独立后面 临三个根本性的经济挑战:首先是要克服苏联政 权不复存在后遗留下来的国家经济破产问题;其 次是要在中央计划体制的陈迹上建立市场经济, 即完成经济转型;第三是要进行广泛的结构调整, 改变计划

3、经济体制下人民消费需求被压抑的状 态。在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进行的条件 下,二者存在着长期的互动性。鉴于此,本文旨在 以经济转型为视角解读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产业结 构的演变,分析经济转型对产业结构演变的长期 和短期影响。 一叶利钦时期产业结构的演变 苏联解体后,刚刚独立执政的俄罗斯面临着 严峻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以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 希望通过改革尽快摧毁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 础,迅速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因此选用了激进的 休克疗法进行经济转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 俄罗斯的产业结构也自发性地发生了调整。具体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三大产业结构变化 1.三大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经济转

4、型以来,俄罗斯产业结构出现了第一 一35一 经济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4期 和第二产业占比迅速下降的现象。工业占GDP 的比重由1991年的38.2%下降至1997年的 28.4% .之后呈微弱上升趋势;农业占GDP的比 重由1991年的13.9%锐减至1999年的6.7%. 下降了近2倍。与第一和第二产业形成鲜明对 照,第三产业迅速发展。1991年服务性产值在国 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为37.2%.1992年激增到 51.6%.1993年回落为49.1 % .1994 1999年保持 在51%58%之间。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与转型 后私有化的开展和市场型服务机构的建立有关,但 不能仅凭此

5、认为这是俄罗斯产业结构优化的表现。 因为结构调整并不是通过各部门经济增长的差异 实现的,而是在产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实现的,这 种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消极性和被动性。从第三 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情况来看,高技术含量和高附 加值的通讯业和金融业都没有显著增长(见表1)。 表11991-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按当年价格计算,%1 年份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GDP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其中: 商品性产值62. 8 48.4 50. 9 48.8 45. 1 45.5 43.3 42

6、.8 45. 7 其中: 工业38.2 33. 7 34.4 32. 8 29.0 29.5 28.4 29. 1 32.0 建筑业9.4 6.3 7.9 9. 1 8.5 8.4 7.9 7.2 5.5 农业13. 9 7.0 7.8 6.1 6. 7 6.8 6.2 5.6 6.7 服务性产值37.2 51. 6 49.1 51. 2 54.9 54. 5 56. 7 57.2 54. 3 其中: 交通6.5 6. 7 7.5 8.5 10.7 10.6 10.7 9. 4 7. 2 通讯o. 7 O. 6 O. 7 1.1 1.5 1.7 1.9 2.0 1.8 贸易11. 8 28.

7、9 18. 7 18.0 19.4 18.0 17.6 20. 1 23. 1 金融、信贷、保险2.2 4.6 5.2 4.4 1.6 0.6 0.7 0.3 资料来源:俄罗斯联邦统计局2000年数据。http:/www.gks.ru. 2.就业人口在三大产业间的分布状况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变化不大,基本保持 在15%上下,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从1991年的41.9%下降到1998年30.1%.降 了11.8%.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逐年上升.1998 年达到了55.8%。按照传统理论,产业结构升级 会使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其 内在机理是在第一、第二产业中以资本或

8、技术要素 代替劳动力要素,生产率得以提高,从而使第一、第 二产业中的富余劳动力流向第二产业。然而,俄罗 斯的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并不属于这种情况,而 是由于工农业生产萎缩,处于失业状态的产业工人 必须转移出去,而服务业产出的需求弹性大,许多 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导致人员向第三产业流动。 表21991-1998年三大产业就业人口结构(%1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阳-UEm (二)工业内部结构变化 1.重轻结构睛形加剧 俄罗斯工业生产在19911998年间一直处 于F降状态,重、轻结构畸形的现象加重。根据表 3归类计算,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1 年的35.4%上升到1996年

9、的46.9%.轻工业和 36 食品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明显下降,比重 由1991年的18.5%下降到1996年的14.1%.俄 罗斯学者形象地说该部门几乎己被消灭。重工 业中,燃料动力和冶金等部门在工业总产值中的 比重上升,燃料工业从1991年的12.6%上升到 1996年的17.7%.冶金工业从14.2%上升到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4期 15.7% ;木材加工和造纸业等生产最终产品的工业 部门也都经历了严重的生产下降。由此可见,经 经济 济转型以来,工业结构不仅没有优化,反而更加 恶化。 表31991-1996年工业部门结构按1995年价格计算,%l 年份1991 1992 整

10、个工业100 100 电力工业8.6 9.7 燃料工业12. 6 13.7 黑色冶金8.1 8.0 有色冶金6. 1 5.3 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8. 1 7.9 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21. 9 22.4 森林、木材加工、造纸6.0 6.0 建筑材料工业6.1 5. 7 轻工业6.8 5.6 食品工业11. 7 11. 4 资料来源:俄罗斯联邦统计局(1998年俄罗斯统计年鉴。 2.经济能源化和原材料化趋势加重 俄罗斯工业结构恶化的另一表现是经济能源 化与原材料化趋势加重。19911996年,能源和 原材料部门在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从47.5% 上升到55.4%;而加工工业部门的比重则持续下

11、降,从48.5%降至39.2%(见表4)。经济转型之 前,苏联的经济是封闭型经济,俄罗斯在向市场经 济过渡过程中采取了休克疗法方式,立即实行 对外贸易自由化,俄罗斯加工工业部门的产品由 于长期存在的资源补贴机制以及生产工艺落后, 难以与西方产品竞争。此外,为了取得短缺的外 汇资金,俄罗斯不得不大量出口能源、原材料等初 1993 1994 1995 1996 100 100 100 100 10. 7 12.4 12.5 13. 5 14.1 16. 1 16.6 17.7 7.8 8.1 9. 3 9.8 5.3 6.2 6.6 5. 9 7.2 6.8 7. 6 7.4 22.0 19.3

12、18.1 17.7 5.7 5.0 5. 2 4.5 5.5 5.1 4.9 4.0 5.0 3.4 2. 5 2.0 12.1 12. 7 12. 1 12.1 级产品,导致工业部门内部结构更加畸形。 综上所述,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国民经济出现 整体下滑,产业结构方面出现第一、二产业比重降 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优化迹象。然而,这种 优化可能是一种表象,因为从工业内部结构看, 重轻工业结构畸形的现象更为严重,重工业又以 能源和原材料为主;第二产业中也表现出低端服 务业的特点。将叶利钦时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结 构的内在演进规律进行比较,并没有出现资本密 集型向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转变的特点,因此 并

13、不能说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促进了结构调整。 表41991-1996年工业部门结构按1995年价格计算,%l 年份 整个工业 能源和原材料部门(含燃料、电力、黑色、有色、木材和建材工业) 制造业(含机器制造、化工、轻工和食品工业) 1996 100 55.4 39.2 资料来源z根据表3归类计算得出。 经济转型对产业结构 演变的短期负面影响 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变迁应为经济增 长和结构优化提供制度保障,但上文的论述表明,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俄罗斯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因 为制度变迁而优化,反而出现了重轻工业结构畸 形加剧以及经济能源化、原材料化的趋势。这是 因为俄罗斯的经济转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度

14、变迁,而是出现了所谓的制度突变制度突变 导致政局不稳,经济运行的价格信号失真,这又造 成了微观主体的各种短期化行为;在此背景下,经 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所需要的资本积累和技术积累 都难以为继,反而走向了低端服务化的发展道路。 (EeCCOHOB B. A. TpaHCopMaU;HOHHhl晶cna且HCTpyKTypl面Ie H3MeHeHIDI B pOCCHHCKOM npOMhl皿且eHHOMnpoH3BO且CT时.H:3rrrr. Hay咀hleTpy)bl NQ30P. MOCKBa. 2001r. 一37一 经济 下文首先分析转型过程中宏观经济衰退的原因, 然后在这一背景下分析三大产

15、业变动和工业内部 结构变动的内在机理。 (一)宏观经济衰退及其原因 1.持续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俄罗斯进行激进式改革以来经历了持续的通 货膨胀,19921995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百位数 以上,分别为2510%、840%、220%和131%; 19961999年通货膨胀率也达到两位数,分别为 22%、11%、84.4%和36.5%,1998年的高通货膨 胀主要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持续的高通胀主要 由以下三个方面引起: 第一,短缺经济。长期以来苏联的经济结构 中消费品生产严重不足,突然的价格放开必然导 致供需失衡,价格飞涨。据统计,1992年年初放 开价格时,消费市场供需缺口累计达2500亿卢 布,

16、相当于全部零售商品流转额的一半;未满足的 食品需求量价值超过500亿卢布,相当于全年食 品产量的1/3。此外,恶性通货膨胀形成的价格 飞涨预期必然导致大量囤积居奇现象的出现,这 进一步助推了通胀。再者,实行价格和工资同 时放开的政策导致价格的螺旋式上升,放开价格 弥补的供需缺口又因工资上涨重新出现。 第二,财政赤字。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财 政收入主要靠企业利润的上缴,转型之后国家失 去了对企业的直接控制力,税收制度尽管建立但 征管体系很不完善,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大幅下降。 财政支出方面由于各种反危机措施的推行而并没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门年第4期 有显著的减少。两者共同作用导致政府财政赤字 急聚增加。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很 难通过债券融资,向中央银行借款直接导致货币 发行,再经过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整个经济货币 供应量剧增。从上文通货膨胀的数据看,1995年 之前通胀率在百位数,之后在10位数。这一数据 的显著改变与1995年政府和中央银行达成软赤 字政策有关(即通过发行国内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