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7297342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常见病辨证论治,常见病辨证论治,治则与治法 常见病的辩证论治举例,治则与治法,治病求本 扶正与祛邪 调整阴阳 三因制宜,治病求本,治标与治本 急则治其标:治标只是在应急情况下的权宜之计,而治本方是解决疾病的根本之图。 缓则治其本:指在一般情况下治病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解决其根本矛盾,进行针对根本原因的治疗,此对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有重要指导意义。 标本兼治:是指标病本病并重,则应标本兼治。,治病求本,正治与反治 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适

2、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治病求本,正治与反治 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而言,究其实质,还是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下,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治疗的方法,故实质上仍是“治病求本”。 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 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 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虚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3、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实性通利的真实假虚证。,扶正与祛邪,扶正与祛邪区别 扶正,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扶正多用补虚方法,并包括针灸、气功及体育锻炼等,而精神的调援和饮食营养的补充对于扶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之法,不同的邪气,不同的部位,其治法亦不一样。 扶正与祛邪,其方法虽然不同,但两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扶正使正气增强,有助于机体抵御和祛除病邪;祛邪能够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则有利于正气的保存和恢复。,扶正与祛邪,扶正祛邪的运用 扶正:适用

4、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如气虚、阳虚的病人,应采取补气、补阳法治疗;阴虚、血虚的病人,应采取滋阴、补血法治疗。 祛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如表邪盛者,宜发汗解表;邪在胸脘上部,如痰涎壅塞、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吐法;邪在肠胃下部,属热邪与肠中糟粕互结者,应采取下法;实热实火者,宜用清热泻火之法;寒证宜用温中祛寒法;湿证直用化湿、利湿法;食积胀满,宜用消导法;有痰的应祛痰;有瘀血的,应活血化瘀等法均属祛邪范围。 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正虚邪实病证,而且两者同时兼用,则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但在具体应用时,还要分清以正虚为主,还是以邪实为主

5、。正虚较急重的,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而邪实较急重的,则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扶正与祛邪,扶正祛邪的运用 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为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则应先祛邪而后扶正。如瘀血所致的崩漏证,瘀血不去,则崩漏难止,故应先用活血祛瘀法,然后补血。 先扶正后祛邪:适用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因正气过于虚弱,若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故应先扶正而后祛邪。如某些虫积病人,因正气太虚弱,不宜驱虫,应先健脾以扶正,使正气得到一定恢复之时,然后再驱虫消积。,调整阴阳,损其有余和补其不足治则的区别 损其有余 :对于阴阳偏盛,即阴邪或阳邪过盛有余的病证,治当采用“损其

6、有余”之法。 补其不足 :对于阴阳偏衰,即阴液或阳气的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如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等,治当采用“补其不足”之法。 损其有余和补其不足治则的临床应用 损其有余:阳热亢盛的实热证,应“治热以寒”,即用“热者寒之”之法,以清泻其阳热;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则应“治寒以热”,即用“寒者热之”之法,以温散其阴寒。 补其不足:阴虚不能制阳,常表现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应滋阴以制阳,这种治法为“阳病治阴”;因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寒偏盛者,应补阳以制阴,这种治法为“阴病治阳”。若阴阳两虚,则应阴阳双补。由于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在使用上述治法的同时,还应注意“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

7、阳药,使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三因制宜,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为“因时制宜”。 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 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患外感风寒,也不宜过用辛温发散药物,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 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气内敛,此时若非大热之证,当慎用寒凉药物,以防伤阳等。此即古人常说的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的基本原则。,三因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不同

8、地区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为“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由于地势高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各异,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治疗用药应根据当地环境及生活习惯而有所变化。 如我国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其民依山陵而居,经常处在风寒的环境之中,多食鲜美酥酪骨肉和牛羊乳汁,体质较壮,放外邪不易侵犯,其病多为内伤。 东南地区,滨海傍水,平原沼泽较多,地势低洼,温热多雨。其民食鱼而嗜咸,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病多痈疡,或较易外感。 故临证常见虽患病相同,但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用药有别。如外感风寒证,西北严寒地区,用辛温解表药量较重,常用麻桂;东南温热地区,用辛温解表药量较轻

9、,多用荆防。,三因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叫做“因人制宜”。 年龄 老年人生机减退,气血亏虚,患病多虚证,或虚实夹杂,治疗虚证直补;有实邪者攻邪要慎重,用药量应比青壮年轻。 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情变化较快,故治小儿病,忌投峻攻,少用补益,用药量宜轻。 性别:男女性别不同,各有其生理特点,妇女有经、带、胎、产等情况,治疗用药应加以考虑。 如在妊娠期,对峻下、破血、滑利、走窜伤胎或有毒药物,当禁用或慎用。产后应考虑气血亏虚及恶露有无等。 体质:体质有强弱与寒热之偏 阳盛或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之剂 阳虚或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常见病的辩证论治举例,感冒 咳嗽 喘证 不寐 胃痛 泄泻 便秘 头痛 汗证 痹证(关节痹痛),中暑 疮疖 瘾疹 痔疮 跌打损伤 积滞 厌食 鼻渊 口疮 咽喉肿痛,感冒,咳嗽,喘证,不寐,胃痛,泄泻,便秘,头痛,汗证,痹证(关节痹痛),中暑,疮疖,瘾疹,痔疮,跌打损伤,积滞,厌食,鼻渊,口疮,咽喉肿痛,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