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58738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0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这两句诗句描写了_ 的场面,反衬了 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 2)下列选项中,对“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句运用 “ 姜尚 ” 和 “ 伊尹 ” 的典故来表达

2、作者内心的冲突。 B. 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C. 作者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增加了信心。 D. 作者想和 “ 姜尚 ” 和 “ 伊尹 ” 一样过着悠闲洒脱的生活。 【答案】 (1)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2)D 【解析】 【分析】(1)李白被 “ 赐金放还 ” 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金樽清酒斗十 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意思是: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两句 用夸张的笔法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D.有误。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 “ 姜尚 ” 和“ 伊尹 ”

3、的典故,表达了作 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故选D。 故答案为: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 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2)解答这类选择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看是否 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 枝节,即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看是否以偏概全, 故意反说,如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 听觉等。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

4、面小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用 “/ ”画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 半 江 瑟 瑟 半 江 红。 (2)诗人为什么觉得“ 九月初三夜 ” 是“ 可怜 ” 的?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答案】 (1)半江 /瑟瑟 /半江红。 (2)“ 可怜 ” 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 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解析】 【分析】( 1)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 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

5、平声韵且不能出韵。 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 步,平仄交互安排。故划分为:半江/瑟瑟 /半江红。或根据诗歌的意思划分,“ 半江瑟瑟半 江红 ” 的意思是 “ 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故划分为:半江/瑟瑟 /半江红。 (2)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的意思是 “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水亮 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首先要明确 “ 可怜 ” 是“ 可爱 ” 之意,围绕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抓 住“ 可爱 ” 这条情感主线,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半江 /瑟瑟 /半江红。 “ 可怜 ” 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

6、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 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平时注意对七律的朗读即可划分节奏。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 内容,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在理解时要反复朗读。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 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 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 , 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 , 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 碛( q )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赤亭:地名。

7、在今新 疆哈密西南。 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酒家垆( l ):此代指酒店。 (1)这首送别诗,作者不从饯行话别落笔,而以火山、赤亭起句,这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请结合诗歌的内容、风格、特色、情感等中的一个 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 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了。 (2)示例一:(内容)这首送别诗,既不写饯行时的歌舞盛宴,也不写分手时的难舍离 情。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然而字里行间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 漾。 示例二:(风格、特色)全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

8、一炉,语言通俗,声调悠扬,韵律活 泼,节奏有致,字里行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 示例三:(语言)其口语化的诗歌语言,让人感到亲切洒脱。悠扬流美的声调给人以奔放 明快的诗意感受。自由活泼的韵律,跌宕有致的节奏,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传达出火 一般的激情,无疑将给远行者以极大的鼓舞力量。 示例四:(情感)这首送别诗既不写惜别的深情,也不写边塞的艰苦,而是热情鼓励友人 赴军中参战。 【解析】 【分析】(1)李副使将离武威,远赴碛西,因而诗的开头两句“ 火山六月应更 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 开篇。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

9、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而一路 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了。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公元751 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旧历六月。当时,高仙芝正在 安西率师西征,李副使(名不详)因公从姑臧(今甘肃武威)出发赶赴碛西(即安西都护 府)军中,岑参作此诗送别。这首送别诗,既不写饯行的歌舞盛宴,也不写分手时的难舍 离情。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然而字里行间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 荡漾。(从内容方面赏析)。这首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且突破了一般送别诗 的窠臼。其口语化的诗歌语言,让人感到亲切洒脱。悠扬流美的声调给人以奔放明快的诗 意感受。自由活泼的韵律,跌宕有致

10、的节奏,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传达出火一般的激 情,将给远行者以极大的鼓舞力量。(从语言、风格、特色赏析)作者越过一般送别诗多 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 击胡 ” 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诗题 下开拓了新的意境。诗末两句直抒胸襟,更是气贯长虹:“ 功名请向戎马沙场上求取,这才 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祗向 ” ,语气恭敬而坚决。这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 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这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英雄豪气使后世多少读者 为之激动振奋。 故答案为:(1) 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 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

11、了。 (2) 示例一:(内容)这首送别诗,既不写饯行时的歌舞盛宴,也不写分手时的难舍离 情。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然而字里行间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 漾。 示例二:(风格、特色)全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通俗,声调悠扬,韵律活 泼,节奏有致,字里行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 示例三:(语言)其口语化的诗歌语言,让人感到亲切洒脱。悠扬流美的声调给人以奔放 明快的诗意感受。自由活泼的韵律,跌宕有致的节奏,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传达出火 一般的激情,无疑将给远行者以极大的鼓舞力量。 示例四:(情感)这首送别诗既不写惜别的深情,也不写边塞的艰苦,而是热情

12、鼓励友人 赴军中参战。 【点评】( 1)本题考查对作者写作手法的赏析能力。这首诗饱含了作者对朋友劝勉、关怀 等情感,但作者构思巧妙,用火热的环境烘托出人物不畏艰苦、毅然前行的豪迈,从而也 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理解与鼓舞之情。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风格等方面的赏析能力。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这首送别诗 既不写惜别的深情,也不写边塞的艰苦,而是热情鼓励友人赴军中参战。全诗熔叙事、抒 情、议论于一炉,语言通俗,声调悠扬,韵律活泼,节奏有致,字里行间使人感到一股激 情在荡漾,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火把从那里出来了 火把一个一个地出来了 数不清的火把从那边来了 美丽的火把 耀眼

13、的火把 热情的火把 金色的火把 炽烈的火把 人们的脸在火光里 显得多么可爱 在这样的火光里 没有一个人的脸不是美丽的 (节选自长诗火把,写于1940 年) (1)此诗的作者是_,他的成名作是_。 (2)全诗借助 “ 火把 ” 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2)表达诗人向往光明,抒发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解析】 【分析】(1)要求学生牢记火把的相关文学常识,作者是艾青,原名蒋正 涵,号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1932 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 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 姆

14、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2)结合 “ 人们的脸在火光里/显得多么可爱/在这样的火光里/没有一个人的脸不是美丽 的” 分析,表达了诗人向往光明的美好愿望,抒发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感情。 故答案为: 艾青 ; 大堰河 我的保姆 表达诗人向往光明,抒发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把握作者、作品。 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和主旨的思想感情。注意通读全诗,根据题干提示把握诗歌“ 火把 ” 这 一意象, 所表达的感情,还要联系时代背景。 5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夜坐 (宋)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 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

15、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 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 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蛩,蟋蟀。 文天祥夜坐的尾联与陆游的“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有异曲同工之妙,请 结合诗歌内容作比较赏析。 【答案】陆游的诗通过虚写自己睡梦中在战场上激烈厮杀的场面,抒发了诗人有心报国却 遭排斥而无法杀敌的无奈;文天祥的诗借“ 闻鸡起舞 ” 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 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但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的沉重悲凉。两首诗都体现了诗 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 【解析】 【分析】尾联一扫沉郁悲凉,转为仰天浩歌,

16、率直地发出“ 丈夫壮气须冲斗” 式的 呐喊。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常典,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表达 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如今眼看家国飘摇,山河破碎,虽已病痛缠身,保家 卫国的理想不渝,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铁马冰河的梦想会在病痛的头脑中出现,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 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 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矢志报国、壮 心不已的情怀。 故答案为:陆游的诗通过虚写自己睡梦中在战场上激烈厮杀的场面,抒发了诗人有心报国 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的无奈;文天祥的诗借“ 闻鸡起舞 ” 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 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但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的沉重悲凉。两首诗都体现了诗 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 【点评】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题。他们两个人都是爱国诗人,所写的诗也都表达强烈的爱国 感情,但诗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