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解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45690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3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威后)乃进而问之曰:“ 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 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 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 者也,何以

2、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 赵威后问齐使)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 微斯人 _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 有粮者亦食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 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答案】 (1)探求;如果没有;派,让;吃,给 吃 (2)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 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3)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

3、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 人,点明中心。 (4)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与之照应。 【解析】 【分析】 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 词不离句 ” 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 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 求:动词,探求; 微:表假 设, 如果没有 ; 使:动词,派,让; 食:动词,吃,给 吃 。 运用 “ 留 ”“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 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斯:这。 不业:不是他做官以成就功业。句意是:这个

4、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 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甲文以 “ 嗟夫 ” 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 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 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 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 居庙堂之高” 还是 “ 处江湖之远 ” ,忧国忧民之 心不改。 文中赵威后认发展壮大国家,要做到“ 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 亦衣 ” ,“ 是其

5、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 ,归纳为:要以 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与之照 应。 故答案为: 探求 ; 如果没有 ; 派,让 ; 吃,给 吃 。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 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 点明中心。 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与 之照应。 【点评】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弄清句子的意思

6、,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 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反问句等。 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准确理解句 意,判断属于那种表达方式。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 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 括作答。 【附参考译文】 【乙】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 威后进而又问他说

7、:“ 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 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 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 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 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 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 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 呢?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 呢?於陵的那个子仲还

8、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 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 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 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9、 余拏一小舟 _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独往湖心亭看雪” 中的 “ 独” 字充分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苏的生活方 式。 B. 文章白描雪景后,详写喜遇知己,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 C. 开头说 “ 独往湖心亭看雪” ,后来又写到“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 子,显得前后矛盾。 D. 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包含了对“ 痴”

10、字的称赏,同时以 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答案】 (1)撑(船);哪;尽力 (2) 在湖上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 (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散粒人影罢 了。 (3)C 【解析】 【分析】( 1)第一句话的大意是我撑着一叶小舟。故“ 拏” 的意思是撑(船)。第 二句话的大意是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故“ 焉” 的意思是哪。第三句话的大意是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故“ 强” 的意思是尽力。 (2)第一句的重难点词语有:焉,哪;更,还。第二句的重难点词语有:惟,只;痕, 痕迹。 (3

11、)C 项,前后说法不矛盾。在作者看来,芸芸众人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如 不在,反映了张岱文人雅士的孤傲性格。故选C。 故答案为: 撑(船);哪;尽力 在湖上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 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散粒人影罢了。 C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

12、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 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 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 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 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

13、地说:“ 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他们)拉 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 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 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3根据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名之者谁( _) 觥筹交错( _) 山岳潜形( _) (2)下列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若听茶声然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C.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一屠晚归,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D.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

14、乐也(小石潭记) 【答案】 (1) 取名; 酒杯; 潜藏 (2)B 【解析】 【分析】(1) 名之者谁:命名它的人是谁?“ 名” 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 词,命名,取名。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互交错。觥,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这里翻 译成酒杯。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潜” 是一词多义:隐藏;隐居;专心。 (2)A. 好像 /好像。 B. 因为 /用来。 C. 归家 /归家。 D. 离开 /离开。故选B。 故答案为: 取名; 酒杯; 潜藏; B。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

15、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 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6、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的作者是_朝的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段流露出作者“ 悲” 和“ 喜” 两种不同的感情。 B. 写 “ 春和景明 ” 之景是为了反衬“ 喜洋洋 ” 的心情。 C. 作者以 “ 古仁人 ” 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准则。 D. “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中的 “ 斯人 ” 指的便是 “ 迁客骚人 ” 。 【答案】 (1)范仲淹;滕子京 (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C 【解析】 【分析】( 1)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 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2)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