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二)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146250410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二)(根据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材编写)(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一、积累运用(35分)1(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杜绝酒后驾车的现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B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C今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D各地要将新华字典列入今年新建的农家书屋图书采购。2(3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白求恩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外科医生。B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C走一步

2、,再走一步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D诫子书作者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3(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感慨(ki) 踱步(d) 煞有介事(sh)B桑椹(shn) 撅着(ju) 踉踉跄跄(qing)C斑蝥(mo) 搓捻(nin) 混为一谈(hn)D譬如(b) 枉然(wng) 花团锦簇(c)4(3分)下列词语的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贪婪 尴尬 截然不同 恍然大悟B譬如 遗撼 停滞不前 人声鼎沸C搓捻 威慑 小心翼翼 人迹罕至D羞惭 须臾 花团锦簇 众目睽睽5(3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1

3、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B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C史铁生,身残志坚,创作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寄小读者等。D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6.综合性学习。(10)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2)下表是

4、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2013年 2014年 2015年不喜欢阅读 42% 32% 20%喜欢阅读 阅读纸质书籍20% 23% 24%用手机、电脑阅读38% 45% 56% (3)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7古诗文默写。(10分)(1)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论语十二章)(3)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

5、年)(4)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 ,紫红的桑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的名句是: , 。(6)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氛围的句子是: , 。二阅读(35分)8.(4分) 柳 桥 晚 眺陆 游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2分) 9(11分) 阅读,完成下列各题。拥你入睡肖复兴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

6、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莫非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

7、,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候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那时候,好多东西

8、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如今,儿子居然缩小

9、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哦,我亲爱的儿子,你懂吗?此刻的睡梦中,你梦见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了吗?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1)阅读全文,请概括出“儿子

10、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本文作者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切,从文中找出拥长大的儿子入睡时的心理感受的词语。(2分) ( 温馨而矛盾 )(3)第段中“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你怎样理解?(3分) (4)针对下列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段中共有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3分)【链接一】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朱自清背影)【链接二】“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

11、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10(20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老师!老师!阎连科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

12、的寒凉。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