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编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6220668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08编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208编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208编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8编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08编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卷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卷 制卷:崔怀雨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制卷:崔怀雨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 “通过 1953 年到 1956 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了走向现代化的制度基础。 ” 这说明

2、我国 ( ) A.社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 B已经形成一整套的经济管理制度 C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推进现代化 D建立起适应多层次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经济体制 2下图为建国初某一时期我国连续五年的炼钢指标图,出现图中指标急剧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左”倾错误的影响 3 “明确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制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 ;不得侵犯社 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和小农具等生产资料;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 工业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 ”上述措施实施的背景是 ( ) A中共“八大”召开 B

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面对农村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实施“八字方针”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4. 19661976 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 7.1%,虽然大大低于 1952 年 至 1966 年的平均水平,而且隐藏着危机,但总算有所增长。这说明“文革”时期 ( ) A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喜人 B政治运动促进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快于曲折十年 D政治运动影响经济发展 5. 2015 年春天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的镜头:双水村村支书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 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

4、 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他不理解当时 (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 C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D大家伙儿对他的背叛 6中共十二大的报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 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 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 ”这说明当时 ( ) A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C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7. 1987 年 9 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 ,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

5、包括就地转 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1997 年 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 ,2009 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 “投机倒把罪”的规定。 这种变化突出反映了 ( )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B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8前上海副市长赵启正评价某一重大措施时说:“(它)实现了以点带面,壮大上海,带动周边 的战略效果,是经济学理论点轴开发模式的典型案例。 ”这一案例是指 ( ) A开放港口城市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9进入新世纪以来,中美贸易迅速发展(参下

6、图) 。其主要原因是中国 ( ) A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 B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加速融人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0.“至少从账面上看,国有铁路自 1907 年后历年皆有盈余,最低不下 1 300 万元。其中尤以京汉、 正太和关内外等线收入最丰。京张铁路 1 046 万元的修建费即全部来自京奉路盈余。 ”这主要说明 ( ) A中国近代铁路已经起步 B中国铁路完全实现国有 C交通自主权彻底实现 D中国的铁路都是自费修建 11. 1908 年 5 月 26 日的大公报在头版刊登了有关教堂“礼拜” ,豫盛瓷器公司大减价和吉林省 公民日报社招聘北京天津访员的广告。这一现象反

7、映了( ) A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的威胁 C社会、商业资讯的传播速度加快 D该报成为宣传新思想的革命阵地 12.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婚俗在教育发达地区已改变很大,如集体婚礼、西式婚礼等,但即便在大 城市,丧葬旧俗依然盛行,如丧事披麻戴孝,期内不洗脸、不洗衣服等,南北各地均如此。究其原 因主要是 ( ) A资本主义城市经济不够发达 B西方教育影响的地域差异 C传统忠孝礼节观念根深蒂固 D年轻人与年长者观念不一 13.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军政府的湖北公报在“发行凡例”中明确规定:“湖北公报为湖 北法令公布机关省城各司、处通行本省各县及其他公署并各团体之文书,均由湖北公

8、报刊 布,各司、处毋庸再以文书布告” 。 湖北公报记载了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 A刊登的孙中山讲话可作为第二手史料 B报刊上的法令文件可作为第一手史料 C可能会报道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 D可能会刊登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14. 1928 年的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 妨虚糜,强者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 B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 C乡村传统文化渐趋失落 D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特点 15. 2014 年 1 月,浙江

9、宁波历史最悠久的电影院民光影城被省商务厅授予“浙江老字号”铜牌。 1931 年宁波商人李济民投建该影城,20 世纪 50 年代收归国有,期间虽因各种原因多次更名,但历 经八十多年风雨沧桑,它已成为宁波的文化坐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座影城 ( ) A在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电影票价一度持续暴涨 B在大跃进时期因日均放映数量过低而被收归国有 C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以播放“革命样板戏”为主 D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市场经济中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16.目前我国网民平均上网时长是 16.2 小时周,通过这种频繁的体验,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 逐渐增大,对互联网的正面作用评价也越来越

10、高,认为互联网对工作、学习有很大帮助的网民占 93. 1%,尤其是娱乐方面,认为互联网丰富了网民的娱乐生活的比例高达 94. 2%。这表明 ( ) 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 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 17.“外国资本家被邀请到苏俄投资,私人经济在贸易、服务甚至工业领域都得到鼓励。在农村, 农民可以随意耕作他们新获得的土地,并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 ”材料所述经济现象发生在 ( ) A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快速工业化时期 18.有学者评价苏联的经济政策时指出 : “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

11、, 带有强制性, 并能充分动员群众。 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的道路。 ”该学者评价 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赫鲁晓夫改革 19.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讲,主要“新”在 (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D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0.阅读下表,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 19131925 年俄国苏俄苏联工农业生产情况(单位:年俄国苏俄苏联工农业生产情况(单位:%) 项目1913 年1920 年 1925 年 农业总产值 100

12、67112 种植业10064107 畜牧业100 72 121 工业总产值10013.8108.1 A19 20 年工业生产的低谷主要原因在于外来的干涉封锁 B国家工业化方针的实施促成了 1925 年苏联工业的迅速发展 C经济发展的曲折背后是这一时期俄罗斯社会生产关系的急剧变动 D农业生产在 1920 年显著下降是由于苏俄实施固定的粮食税造成的 21赫鲁晓夫:“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 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 ”这表明 ( ) A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 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 C赫鲁晓夫依然迷信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

13、夫希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22.“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斯大林的背叛者。但无论如何,他对斯大林 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一次冲击。 ”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 A打击了斯大林的威望,不利于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B不彻底,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C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改变了社会主义方向 D为苏联后来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23. 1972 年 5 月, 美苏签署的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规定 : 双方的陆基洲际导弹冻结在 19 72 年 7 月 1 日实有和正在建设的水平上,苏联为 1 618 枚,美国 1 054 枚。苏联陆基洲际导弹占据数量优 势主要得益于 (

14、 ) A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 B赫鲁晓夫“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勃列日涅夫推行的“新经济体制” D戈尔巴乔夫的“加速发展战略” 24.阅读苏联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末的经济增长率简表,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 19761989 年苏联经济增长率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简表 年份 197619801981198519861989 社会总产值4.23.31.8 国民收入4.33.21.0 劳动生产率 3.3 3.1 A赫鲁晓夫的改革效果较为明显 B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成效不大 C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滑坡、生活水平下降 D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25.有人认为:“

15、列宁通过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国家,实行了人类历史 上从未实行过的计划经济制度。 最后苏联解体, 在惊心动魄的 休克疗法 中埋葬了计划经济制度。 ” 该观点认为 (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B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衡 C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宣告失败 D社会主义已经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第卷(非选择题共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小题,第 26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7 题题 12 分,第分,第 28 题题 12 分,第分,第 29 题题 12 分, 共 分, 共 50 分)分) 26

16、.(14 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 100 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 从 1953 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 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 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材料二 1956 年底,第一个到“红色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