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件第3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26089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3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3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3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3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3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3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课件第3章(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源泉与资本的属性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第四节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企业制度的演进 第五节 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和途径,了解资本和剩余价值的一般性质及其在不同所有制下的特性,以及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和新特点;搞清现代企业制度的规定性;了解工资的一般概念及其关系实质和基本形式。 重点:1、货币转化为资本 2、剩余价值的生产 3、剩余价值的来源 难点: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工资的本质,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 三、人力资本 四

2、、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就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一)c 货币流通公式:W G W 资本流通公式:G W G 1、联系:资本往往最初表现为货币 每一个流通公式都是买和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两个物 W G 在每一个阶段上存在 两个人 买者和卖者 每一个流通过程中都存在着三个当事人 买者 卖者 既买又卖者,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W G W G W G 循环形式不同 : 循环次序相反 运动目的不同 : 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需要,追求的是使用价值 目的是交换价值本身,是为了增殖。 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 使用价值是主体 价值是主体 运动的限度不同 运动的本质不同,2、

3、区别:,(二)资本总公式及矛盾,资本总公式:G W G 矛盾: 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资本是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但“资本又离不开流通”: 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活动就不会增殖。 矛盾解决: 劳动力成为商品,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 或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 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马克思,出卖了自己的皮,二、劳动力的买卖,1、劳动力概念 是人

4、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存在于健康的活的人体中的。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完全自由的人 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3、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人的劳动) 特点:不能保存;能生产大于自身的价值,特殊性: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通过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4、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包括三部分: 劳动力自身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维持劳动力家属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劳动力教育训练费用,归根到底,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

5、料价值所决定的。,5.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 A有一个最低限度 B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C劳动力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在劳动力价值的决定上,有两种倾向相反的因素在起作用: 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活资料价值逐步降低,从而劳动力的价 值趋于降低。,三、人力资本,1、概念 体现在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所构成的特殊形态的非物质资本 质与量 质:教育与培训 量:劳动力人数 2、特点 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有转让和继承的属性。,四、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双重身份: 1、劳动者作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是公有企业和社会的主人

6、,并通过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的受益来体现; 2、由于公有资产不能量化到个人,劳动者只能通过劳动合同的形式与企业发生劳动交易关系,劳动者在一定的期限内就自己的劳动力的支配权转让给企业。 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资源的关键因素,第二节 剩余价值源泉与资本属性,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二、总体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四、资本特征与属性,“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 危险。

7、” 这段话是邓宁格在其著作工会与罢工中所写。(见资本论第一卷,第839页,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1、一般劳动过程(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1)定义:劳动者借助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劳动。它包括人类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要素的有机结合。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价值形成过程 生产过程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含了劳动者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价值。 3、价值增殖过程 是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劳动时间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资本的价值增

8、殖过程,1.(一般劳动过程) 例1:预付G=24元/人,只让工人劳动6小时。 假定:纺纱工人六个小时可纺纱5公斤。 棉花价格:4元/公斤 总价值为20元 机器消耗价值: 4元 总价值为 4元 棉纱中的生产资料总价值=24元 假定:六小时新创造价值=3元 生产结果:棉纱的总价值=27元,一般劳动过程,图示: 六小时具体劳动 六小时抽象劳动 24元生产资料变为产品 创造新价值3元 生产结果:棉纱价值=27元 这样,产品的价值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没有增殖。这只是价值形成过程,货币没有转化为资本。,商品生产的一般劳动过程,价值增值过程:工人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例2:假定:G=48元,让工人每天劳

9、动12小时 纺10公斤纱。 则:10公斤棉花价格=40元 劳动力价值=3元 机器消耗价值 8元 棉纱中的生产资料总价值 =48元 假定:12小时新创造价值 = 6元 棉纱的总价值 =54元 假定:纺纱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3元, 生产中投入的资本价值 =51元 剩余价值 = 54元 - 51元=3元,图示:,12小时具体劳动,48元生产资料变为产品 12小时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6元 在新创造的价值中,3元支付劳动力价值,剩余的3元成为剩余价值 总投入:生产资料价值48元+劳动力价值3元=51元 生产结果:棉纱价值=54元,其中剩余价值3元,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示意图,二、总体劳

10、动者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劳动过程考察: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否则是非生产劳动。 商品生产过程考察: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否则是非生产劳动。 生产关系角度考察:为资本家生产或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否则是非生产劳动。 总体劳动:一切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管理劳动、服务作用于生产过程的科学研究劳动等。,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1、划分标准: 价值增殖中的作用 2、表现 不变资本C: 是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转移原有的旧价值,并没有改变自身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V: 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

11、过程中,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 3、划分意义: 揭露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一是外在的物质条件,二是价值增值的源泉,四、资本的特征与属性,垫支性 运动性 增殖性 社会性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结合,性质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结合或公有制主导下的私人资本,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性的概念,社会性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是人的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一、剩余价

12、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四、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 五、剩余价值规律,一、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1、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表明工人受剥削的程度。 公式: m=m/v 物化劳动表示: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 活 劳 动表示: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劳动时间表示: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2、剩余价值量公式: M=mv 决定因素: 剩余价值率可变资本总量 可见,投资者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增加剩余价值总量:一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可变资本总量,使用更多的工人;二是提高剩余价值率,即每个工人提供更多的剩余价值。,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

13、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6小时 12小时 15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15-6=9小时 劳动日的最低限度:生理界限 道德界限,恢复劳动能力,精神方面的需要,资本家延长8工作日,19世纪80年代,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1883年,美国工人平均日工作超过10小时,每天工作12至15个小时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很多工厂,白班倒夜班时,工人会连轴干24小时。 1886年5月1日,美国有近50万工人参加了大规模的全国性争取8

14、小时工作日的罢工。,8小时工作日,“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1860年月日美国芝加哥秣市广场,背景资料:日本独资企业上海景条针织 有限公司延长劳动时间报道,“你一天能烫多少衣服?”她警惕地打量记者一番,然后小声说“二三百件吧”。接着她又说,每烫一件衣服是三分钱。今天是休息日还要加班?记者故作好奇地问。这名女工再次看了一下四周说,“任务紧张,我们已经连续加了半个月的班了,每天晚上要做到11点左右,这不,又有5000多件衣服来 了。”一名来自江西的老工人对记者说,他

15、最长一次加班一直连续工作了近0个小时,从前一天早上一直到第二天半夜。“因为加班而病倒的人太多了,其中我亲眼看到一个小姑娘在工作时突然间就喷出一口鲜血,那都是给累的。” 这么辛苦地加班却从来没有一分钱的加班工资,累倒了、病倒了也全靠自己,但如果生意清淡停工停料则要克扣工人工资。据这位老工人介绍,厂里工人的工资有计时的也有计件的,还有固定的,从200900元不等,平均为400多元。然而每个工人每个月只能领到工资的一半,其余的要到年底才能拿到,到时还要被扣除这样或者那样,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而且还要等到大年前的二十八或者二十九才发到手,连回家过年都来不及。,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是缩短PT,延长MT,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全社会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生产 相对 剩余 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 劳动 力的 价值,减低 生活 资料 价值,提高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资料部门及相关部门劳动生产率,超额剩余价值,概念: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图示: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 值生产。图中显示,由于增加了超额剩余价值 m2,所以,新创造价值部分中v的比例下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