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_第九章_压力加工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6060360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_第九章_压力加工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9_第九章_压力加工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9_第九章_压力加工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9_第九章_压力加工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9_第九章_压力加工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_第九章_压力加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_第九章_压力加工(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压力加工,前言 第一节 压力加工基础理论 第二节 自由锻 第三节 模锻 第四节 板料冲压 第五节 少无切削工艺简介,第十章 压力加工,前言,1、何为压力加工? 压力加工是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改善性能,用以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它是锻造与冲压的总称,属于压力加工的范畴。,锻压设备,2.压力加工特点:,塑性变形是压力加工的基础。 优点: 金属铸锭经塑性变形后,金属的各种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冲压件又具有重量轻、精度高、刚性好等优点。 缺点: 对于形状复杂,从制造工艺上锻件远不及铸件容易实现。 锻件的成本比铸件高,材料利用率等方面也不如铸件。,3

2、. 压力加工的方法,轧制 挤压 拉拔 自由锻造 模型锻造 板料冲压,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对于单晶体是由于金属原子某晶面两侧受切应力作用产生相对滑移,或晶体的部分晶格相对于某晶面沿一定方向发生切变,即滑移理论和孪生理论。,一、金属的塑性变形概述,第一节 压力加工基础,二、热锻、冷锻、温锻、等温锻,从金属学的观点划分锻压加工的界限为再结晶温度。1热锻 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锻造工艺称为热锻。在变形过程中冷变形强化和再结晶同时存在,属于动态再结晶。2冷锻 在回复温度下进行的锻造工艺称为冷锻。冷锻可以避免金属加热出现的缺陷,获得较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并能提高工件的强度和硬度。3温锻 在高于回复温度和

3、低于再结晶温度范围内进行的锻造工艺称为温锻。与热锻相比,坯料氧化脱碳少,有利于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与冷锻相比,变形抗力减小、塑性增加,一般不需要预先退火、表面处理和工序间退火。4等温锻 在锻造全过程中,温度保持恒定不变的锻造方法称为等温锻。,三、锻造流线和锻造比,锻造时,金属的脆性杂质被打碎,顺着金属主要伸长方向呈碎粒状或链状分布;塑性杂质随着金属变形沿主要伸长方向呈带状分布,这样热锻后的金属组织就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称为锻造流线。 锻造比是锻造时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通常用变形前后的截面比、长度比或高度比来表示。,锻造比对锻件的锻透程度和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当锻造比达到2时,随着金

4、属内部组织的致密化,锻件纵向和横向的力学性能均有显著提高;当锻造比为2-5时,由于流线化的加强,力学性能出现各向异性,纵向性能虽仍略提高,但横向性能开始下降,锻造比超过5后,因金属组织的致密度和晶粒细化度均已达到最大值,纵向性能不再提高,横向性能却急剧下降。一般,碳素结构钢取2-3,合金结构钢取3-4。对于某些高合金工具钢和特殊性能的合金钢,为促进合金碳化物分布的均匀化,击碎钢中的碳化物,常采用较大的锻造比。锻造比越大,锻造流线越明显;锻造流线的稳定性很高,不能用热处理方法消除,只有经过锻压使金属变形,才能改变其方向和形状。,三、锻造流线和锻造比,四、金属的锻造性能,是指金属经受锻压加工时成形

5、的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其优劣常用塑性和变形抗力综合衡量。塑性高、变形抗力小则锻造性能好。它决定于金属的本质和变形条件。(一)金属的本质1化学成分 纯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锻造性能。碳钢随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锻造性能逐渐变差。合金元素的加入会劣化锻造性能。2金属组织 纯金属及固溶体锻造性能好,而碳化物的锻造性能差。铸态柱状晶组织和粗晶结构不如细小而又均匀晶粒结构的金属锻造性能好。,(二)变形条件,1变形温度 变形温度低,金属的塑性差、变形抗力大,不但锻压困难,而且容易开裂。提高金属变形时的温度,可使原子动能增加,原子间的结合力消弱,使塑性提高,变形抗力减小。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锻件由始锻温度到终锻温度

6、的间隔。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以合金状态图为依据。2变形速度 变形速度指单位时间内的变形程度。变形速度低时,金属的回复和再结晶能够充分进行,塑性高、变形抗力小;随变形速度的增大,回复和再结晶不能及时消除冷变形强化,使金属塑性下降,变形抗力增加,锻造性能变差。常用的锻压设备不可能超过临界变形速度。,四、金属的锻造性能,3.应力状态 采用不同的变形方法,在金属中产生的应力状态是不同的。应力状态对于塑性的影响为:压应力数目越多,塑性越好;拉应力数目越多,塑性越差;应力状态对于变形抗力的影响为:同号应力状态下的变形抗力大于异号状态下的变形抗力。所以,在选择变形方法时,对于塑性高的金属,变形时出现拉应力有利

7、于减少能量消耗;对于塑性低的金属应尽量采用三向压应力以增加塑性,防止裂纹。4.坯料表面质量 表面粗糙或有划痕、微裂纹、粗大夹杂都会在变形过程中产生应力集中,使缺陷扩展甚至开裂。故塑性加工前应对坯料表面进行清理消除缺陷,有时甚至需要进行表面预切削去掉坯料的表层金属。,四、金属的锻造性能,1体积不变条件 由于塑性变形时金属密度的变化很小,所以可认为变形前后的体积相等。此假设称为体积不变条件。 2最小阻力定律 最小阻力定律是描述塑性变形流动规律的一种理论,如果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其质点有向各种方向移动的可能性时,则物体各质点将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一般,金属内某一质点流动阻力最小的方向是通过该质点向金

8、属变形部分的周边所作的法线方向。,五、金属的塑性变形规律,只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铁间直接使坯料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件,这种方法称为自由锻。一、 自由锻设备 根据对坯料作用力的性质不同,自由锻设备可分为产生冲击力的锻锤和产生静压力的压力机两大类。,第二节 自由锻,二、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制订,1.绘制锻件图 锻件图是根据零件图绘制的。自由锻件的锻件图是在零件图的基础上考虑了加工余量、锻造公差、工艺余块等之后绘制的图。模锻件的锻件图还应考虑分模面的选择、模锻斜度和圆角半径等。 锻件图的绘制方法如下: 1)锻件的形状用粗实线,同时用假想线描绘出零件的形状。2)锻件

9、的尺寸和公差标注在尺寸线的上面,零件的尺寸和公差用括号标注在尺寸线的下面或侧面。3)图上无法标注的技术要求,如锻造温度范围、锻造比、氧化缺陷、脱碳层深度等以技术条件方式用文字说明。,2.计算坯料的重量和尺寸,1)坯料重量 坯料的重量为锻件的重量与锻造时各种金属损耗的重量之和: m坯=m锻+m烧+m芯+m切 式中 m坯-坯料重量; m锻-锻件重量; m烧-加热时坯料表面氧化烧损的重量。 m芯-冲孔时的芯料重量; m切-锻造中被切掉的金属重量。2)坯料尺寸 根据计算出的坯料重量即可计算杯料的体积,最后依据选择的坯料截面尺寸确定其长度。,二、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制订,3.选择变形工序,通常,自由锻件的成

10、形过程是由一系列变形工序组合而成的,工序的选择主要是根据锻件的形状和工序的特点来确定。一般可将锻件分为六大类:1)轴杆类锻件 包括各种圆形截面实心轴,如传动轴、轧辊、立柱、拉杆等,还有矩形方形、工字形截面的杆件如摇杆、杠杆、推杆、连杆等,锻造轴杆件的基本工序是拔长,但对于截面尺寸相差大的铸件,为满足锻造比的要求,则需采取镦粗一拔长工序。 2)空心类锻件 包括各种圆环、齿圈、轴承环和各种圆筒、缸体、空心轴等,锻造空心件的基本工序有镦粗、冲孔、扩孔、芯棒拔长等。,二、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制订,3)饼块类锻件 包括各种圆盘、叶轮、齿轮、模块等,其特点是横向尺寸大于高度尺寸,或者二者相近。锻造基本工序是镦

11、粗,其中带孔的件需冲孔。4)曲轴类锻件 包括单拐和多拐的各种曲轴,目前锻造曲轴的工艺有自由锻、模锻、全流线挤压锻等。其中自由锻的力学性能差,加工余量大,只在单件或小批生产中应用,其基本工序有拔长、错移和扭转。 5)弯曲类锻件 包括各种具有弯曲轴线的锻件,如吊钩、弯杆、曲柄、轴瓦盖等,基本工序是拔长、弯曲。6)复杂形状锻件 包括阀体、叉杆、十字轴等,锻造难度大,应根据锻件形状特点,采用适当工序组合锻造。,二、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制订,三、自由锻零件结构工艺性,1.零件结构应尽可能简单、对称、平直;2.应避免零件上的锥形、楔形结构;,自由锻设计原则:加工的可行性,经济性。,3.应避免圆柱面与圆柱面、圆

12、柱面与棱柱面相交;,三、自由锻零件结构工艺性,4.零件上不允许有加强筋;,三、自由锻零件结构工艺性,5.对横截面尺寸相差很大或形状复杂的零件,应尽可能分别对其进行锻造,然后用螺纹连接。,三、自由锻零件结构工艺性,1.高合金钢的组织和再结晶特点金属组织结构复杂、塑性低;再结晶温度高,再结晶速度低,变形抗力大。 2.高合金钢的加热特点导热性差;锻造温度范围窄。 3.高合金钢锻造操作特点备料;控制变形量,增大锻造比;变形要均匀;避免出现拉应力。 4.高合金钢的锻后冷却由于高合金钢的导热性差,塑性低,终锻温度较高,如果冷却速度快,会因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使锻件出现裂纹。因此,终锻后应尽快采取工艺措施保证锻

13、件缓慢冷却。,四、高合金钢锻造特点,小结,重点要求 压力加工的基础理论;自由锻零件结构工艺性。 一般要求 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制订,高合金钢锻造特点。,第二节 自由锻,第二节 模锻,模型锻造:利用模具使毛坯变形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 特点:与自由锻相比,模锻具有锻件精度高、流线组织合理、力学性能高等优点,而且生产率高,金属消耗少,并能锻出自由锻难以成形的复杂锻件。受设备吨位的限制,模锻件不能太大,一般重量不超过 150kg。 分类:按模具类型模锻可分为开式模锻(有飞边模锻)、闭式模锻(无飞边模锻)和多向模锻等;按设备类型模锻可分为锤上模锻、胎模锻、压力机上模锻等。,一、锤上模锻,1.模锻锤 锤上模

14、锻所用设备主要是蒸汽-空气模锻锤,模锻锤的吨位为1t-16t。选择模锻锤的锻造能力有经验类比法和查表法。 1)经验类比法 模锻锤吨位可用公式:G=(3.5-6.3)KA 式中:G-模锻锤吨位(kg); A-锻件总变形面积,包括锻件投影面积、冲孔连皮面积及飞边面积(cm2); K-钢种因数,可查阅相关资料。 2)查表法 (模锻锤吨位亦可查阅相关资料。),要求模具在高温下具有足够的强度、韧性、硬度和耐磨性,良好的导热性、抗热疲劳性、回火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尺寸较大的模具还应具有高的淬透性和较小的变形。常用5CrNiMo、5CrMnMo钢等热锻模具材料制作锻模。 锤上模锻使用的锻模是由带燕尾的上、下模

15、组成,分别用镶条固定在锤头和模座上。上、下模接触时,其接触面上所形成的空间为模膛。具有一个模膛的锻模称为单模膛模锻,具有两个以上模膛的锻模称为多模膛模锻。,二、 模锻及锻模模膛,多模膛模锻时,按其模膛的结构和功用可分为制坯模膛和模锻模膛两类。1. 制坯模膛 用以初步改变毛坯形状、合理分配金属,以适应锻件横截面积和形状的要求,使金属能更好地充满模锻模膛的工序称为制坯工序。如图所示。,二、 模锻及锻模模膛,2. 模锻模膛,模锻模膛又可分为预锻膛和终锻模膛。(1)预锻模膛 为了改善终锻时金属的流动条件,避免产生充填不满和折迭,使锻坯最终成形前获得接近终锻形状的模膛,它可提高终锻模膛的寿命。其结构比终

16、锻模膛高度大、宽度小、无飞边槽,模锻斜度和圆角大。 (2)终锻模膛 模锻时最后成形用的模膛,和热锻件图上相应部分的形状、尺寸一致。模膛周围设飞边槽,通孔锻件需留冲孔连皮。,二、 模锻及锻模模膛,二、 模锻及锻模模膛,1.绘制模锻锻件图 模锻锻件图是制造和检验终锻模膛的依据。这是以零件图为基础,考虑了分模面的选择、加工总余量、公差、余块、模锻斜度和圆角半径等绘制的。(1)分模面的选择 选择分模面位置最基本的原则是:应选在锻件具有最大水平投影尺寸的位置上,最好为锻件中部的一个平面,并使锻件上所加余块最少,上、下模膛深度最浅且尽可能基本一致。 1)饼块类锻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直径时,应取径向分模; 2)对于头部尺寸明显偏大的锻件,最好用曲面而不用平面分模; 3)有流线方向要求的锻件,应考虑锻件工作时的受力特点。,三、锤上模锻工艺规程的制订,(2)加工余量、模锻公差和工艺余块 模锻件的加工余量和公差比自由锻件小得多,其数值根据锻件大小、形状和精度等级有所不同,一般余量为1mm-4mm,公差为+0.3mm- +3mm之间,用时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