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8知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059401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8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教育心理学8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教育心理学8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教育心理学8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教育心理学8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8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8知识课件(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新行为主义的学习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对华生的行为主义加以修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为主义称为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作为新行为主义的领袖,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术的开创者,是行为主义后期对学习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心理学家。,1.两种行为与两种反射理论 斯金纳认为有机体行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应答性行为,即某种的刺激引起的行为。另一种是操作性行为,即个体操纵其环境的行为,如书写、散步等。操作性行为的特征是,构成行为的反应是自发的,无法确定反应的出现是由何种刺激所引起。形成应答性行为的反射叫刺激型条件反射,形成操作性行为的反射叫操作性条件反射。他

2、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条件反射构成的。,二、.强化理论 斯金纳认为,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强化过程,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他把凡能使个体操作该反应的概率增加的一切安排,均称为强化,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该反应率下降,则是惩罚。,惩罚的目的与强化相反,强化是为了让有机体增加某种行为,而惩罚是为了减弱或消除有机体的某种行为。与强化有正负之分一样,惩罚也有正惩罚和负惩罚之分。当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出现时给予行为者一个不愉快的刺激称为正惩罚。例如,当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时,教师可能批评学生或罚学生完成加倍的作业;为了维护公共卫生,对随地

3、吐痰者给予批评教育或罚款也属于正惩罚。负惩罚是指当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发生时,取消本来应给予的愉快刺激,如取消本来答应给孩子的玩具。,产生强化作用的刺激,称为强化物。强化物分两类:一类为正强化物,指个体反应后在情境中出现的任何刺激(如食物),其出现有助于该反应频率增加者。由正强化物所形成的强化作用称为正强化。另一类为负强化物,指当个体反应后在情境中已有刺激的消失(如停止电击),而其消失有助于该反应频率增加者。由负强化物所形成的强化作用称为负强化。,斯金纳指出,强化程序是按合乎要求的反应次数以及各次强化之间的时距的适当组合而作出的各种强化安排。他认为,强化程序的变化对行为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他先把强

4、化程序分为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两大类,认为两者在抵抗不强化条件下反应的消退上有很大的差异。连续强化容易消退,而间断强化则消退较难。而间断强化又分为固定的定时或比率强化、变化的定时或比率强化。它们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在强化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 3、强化要拨正做到朝争取方向促进或引导。不要坚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不要强化不希望行为。,第四节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理论,亦称“社会学习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创始人是美国学习心理学

5、家,斯坦福大学教授阿尔伯特班杜拉,班杜拉认为,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来源于直接经验的最基本的学习形式。例如,通过“尝试错误”或通过强化某一种反应,而使这种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等都是根据行为反应造成的正负结果所进行的学习。,班杜拉认为,如果人们仅仅是通过自己行为的结果进行学习,那将是非常缓慢、非常吃力的,同时,也将付出很大的代价,幸好,人类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进行学习,而且,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而习得的。,正因为人类具有观察学习的能力,所以“人们才能不依靠尝试错误,一点一点地掌握复杂的行为,而很快地

6、习得很大的综合的行为模式。”由此看来,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儿童或学生的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地位就更为重要。,所谓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的子过程,1.注意过程 班杜拉认为,如果人们对示范行动的重要特征不注意,就无法通过观察进行学习,所以,形成观察学习的首要条件是观察者的注意过程。影响注意过程的因素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示范行动本身的特点,包括行为的显著特征,情意的诱因性,行动的复杂性,普遍性及机能的价值,其二是观察者本身的特点,

7、即感知的能力、唤醒水平、知觉定势和强化的经验。,2.保持过程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主要依存于两个表象系统:表象和言语。一些示范行为是以表象的形式保存着。示范行动引起观察者的注意后,引起观察者对示范行为的感觉和知觉。示范行为刺激在头脑中的重复呈现造成示范行为的持久的。可再现表象的产生,以便在以后的某些场合中被唤起。表象系统与示范行为的言语编码有关,它可以保证人的观察学习和保持的速度。调节行动的认知过程的大多数是言语的而不是视觉的。示范行为被转换成表象和言语符号后,这些言语符号将起到指导行为的作用。,3.运动再生过程 观察学习的第三个子过程是把符号的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这一过程比较复杂,为分析方便

8、起见,可将其分解为:反应的认知组织。反应的起动,反应的监察和依靠信息反馈对反应进行改进。,行为实施的第一阶段,是将再生的反应在认知水平上被选出和组织起来。然后再在行动中表现出来。再现出的行为动作并非是准确无误的,还需要给予调整和纠正。在一些自己能够观察到的行为中,可以通过自我反应的监察来纠正或调整动作:在那些自己观察不到的行为反应中,例如游泳和打高尔夫球,则需要他人(如教练)提供反馈信息来进行纠正或改进。,4.动机过程人们并不是把习得的所有东西都表现在行为中。有些示范行为带来无奖赏和惩罚的结果,而能够引起有价值结果的示范行动是容易被人们所采用的。班杜拉认为,“在由观察所获得的无数反应中,对他人

9、好象很有效的行为比那些似乎是造成消极后果的行为更为人们所喜爱”。“人们对自己本身行为的评价也决定哪一个观察习得的反应被实行。”这些就是外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在观察学习中的作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 强调人的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响的复杂相互作用的产物。 (2) 承认直接经验的学习和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3) 在学习动机方面,班杜拉注意到三种强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即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观察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榜样在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的重要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在家庭,父母是儿童模仿的对象,儿童的言行或多或少地

10、反映出家长的行为习惯。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的模仿者,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思想作风都必须受到严格的约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学生不仅要模仿教师的言行,还要模仿文学作品和实际生活中人的行为。这提醒我们必须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戏剧要为学生提供正面的积极的人物形象。同时开展讨论和评价,避免反面人物形象的副作用。,在文化知识教学和操作及运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中,教师更要认真做好示范,并根据观察学习过程的特点,突出知识和技能的主要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提供详细的言语解释,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表象系统和符号编码。在学生运用知识或具体操作过程中,

11、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纠正和改进学生的错误学习,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通过自我调节来改进自己的学习。,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优点是应该肯定的,但必须指出,观察学习只是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学习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在重视观察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学习方式或模式,不然又会出现的片面发展,对于学习理论的研究是不利的。,第七章 认知学习理论,第一节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格式塔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经典实验 早在20世纪2

12、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就得出了最早的认知学习理论学习顿悟说。由于当时行为主义正处于发展的强盛时期,因而在20世纪上半叶一直被忽略。苛勒于1913年zhi1917年用黑猩猩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作了大量的学习实验研究,如“接竿问题”实验、“叠箱问题”实验等,证明了黑猩猩的学习是一种领悟,而不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顿悟虽然常常出现在若干尝试与错误的学习之后,但不是桑代克所说的那种盲目的、胡乱的冲撞,而是在做出外显反应之前,在头脑中要进行一番类似于“

13、验证假说”的思索。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似乎是在提出一些“假说”,然后检验一些“假设”,并抛弃一些错误的“假说”。动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会出现。,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例如,在黑猩猩接棒取物的实验中,黑猩猩往往先看一看目的物,考虑到所要达到的目的,再开始接棒取物的。它的行为是针对食物(目标),而不仅是针对棒子(手段和工具)的。这就意味着,动物领会了食物(目标)和棒子(工具)之间的关系,才发生了接棒取物的动作。,完形

14、一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理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苛勒的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立的。尝试错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尝试错误和顿悟在人类学习中均极为常见,它们是两种不同方式、不同阶段或不同水平的学习类型。一般说来,简单的、主体已有经验可循的问题解决,往往不需要进行反复的尝试错误;而对于复杂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大多需要经过尝试错误的过程,方能产生顿

15、悟。,二、托尔曼是一位新行为主义者。但他是一位受格式塔学派影响行为主义者,他经常用动物的动机、认识、预期、意向和目的来描述动物的行为。他关心行为理论如何同诸如知识、思维、计划、推理、目的、意向等概念相联系。他的理论被称为目的行为主义、整体性行为主义、符号完形说或预期说。由此可见他所受的格式塔学派的影响。他以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迂回实验是托尔曼和杭齐克设计进行的,认为这种实验能表明推理性的期待。 实验在如图所示的通道内进行。被试是大白鼠。在最初训练时,动物已经熟悉了所有的三条通道,并已形成了按着1,2,3的先后顺序选择通道的倾向。实验时,首先在A处将通道1堵塞,这时白鼠选择通

16、道2跑到食物箱。当在B处堵塞通道l时,白鼠并不像以前形成的习惯那样,先选择通道2,然后再选择通道3,而是避开通道2,马上选择通道3。,托尔曼认为: 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 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白鼠在学习方位迷宫图时,并非学习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认知地图”,即“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构。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在外部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存在中介变量()。主张将行为主义S公式改为S公式,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此外,托尔曼根据潜伏学习的实验认为,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在此实验中,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托尔曼称之为潜伏学习。潜伏学习的事实也证明学习并不是S之间的直接联结。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对此结果,托尔曼解释为,白鼠在走迷宫时根据对情景的感知,在头脑里有一种预期(或者假设)。动物的行为受其预期的指导,因此动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