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西洱河文化长廊旅游项目前期策划报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035499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178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大理西洱河文化长廊旅游项目前期策划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云南大理西洱河文化长廊旅游项目前期策划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云南大理西洱河文化长廊旅游项目前期策划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云南大理西洱河文化长廊旅游项目前期策划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云南大理西洱河文化长廊旅游项目前期策划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大理西洱河文化长廊旅游项目前期策划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大理西洱河文化长廊旅游项目前期策划报(1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大理西洱河文化长廊旅游项目前 期策划报告 云南大理西洱河文化长廊旅游项目前 期策划报告 第一部分聚焦西洱河 第二部分西洱河现状问题与解决方案及特色展示 第三部分西洱河两岸战略发展控制规划 第四部分西洱河景区整体旅游规划 附录 丽江、凤凰、秦淮河案例及分析 第一部分聚焦西洱河 第二部分西洱河现状问题与解决方案及特色展示 第三部分西洱河两岸战略发展控制规划 第四部分西洱河景区整体旅游规划 附录 丽江、凤凰、秦淮河案例及分析 第一部分聚焦西洱河 西洱河项目总体定位西洱河项目总体定位 “一大核心原则一大核心原则” 高度临水、亲水、占水,重塑西洱河两岸景观高度临水、亲水、占水,重塑西洱河两岸景观 “

2、一个中心一个中心” 让西洱河让西洱河“魂魂”归西洱河归西洱河 “三大基本点三大基本点” 让西洱河回归到历史 让西洱河回归到文化 让西洱河回归于市民 让西洱河回归到历史 让西洱河回归到文化 让西洱河回归于市民 让西洱河回归到历史让西洱河回归到历史 历史造就西洱河,西洱河也创造了只属于“他”的独特历史记忆 历史符号历史符号 龙尾古城:大理七城中保存最完好的 天宝战争、德化碑:象征着民族团结、统一、和谐 让西洱河回归到文化让西洱河回归到文化 通过重塑西洱河标志性的古迹景点,并赋予其新的文化主题,重新树立 西洱河旅游文化内涵,令其不仅可游可赏,更可品可读,意味隽 永。 文化符号文化符号 天生桥:喜马拉

3、雅山余脉与哀牢山脉交汇,一次自然的雄浑的“握手” 铁索桥:四大典故之唐标铁柱 锁水阁:以文兴楼 让西洱河回归于市民让西洱河回归于市民 还大理人民一条母亲河!实现市民情感 完整保留极具当地特色的原住民 “日常”、“市井”生活 通过在水岸边大量“临水、亲水、占水”的建筑及景观处理手法,让市 民、游客皆能充分亲近西洱河,让当地居民在此自然生息,与河形 成真正亲密、息息相关的生活联系,让河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民俗符号民俗符号 织网捕鱼、鱼鹰表演、渔民生活:打渔村 社戏、滇戏:水中戏台 淘米捣衣:沿岸设置多处延伸至河面的平台 聚合在一起的当地原住老人们:老年人活动中心 西洱河项目总体定位: 通过重塑滨

4、河景观、重塑两岸景点、重塑配套设施 把西洱河两岸建设成: 具有典型白族建筑风格、浓郁地方特色 融现代文化水景工程为一体 集休闲、娱乐、度假、购物、餐饮等 多功能的旅游文化长廊 西洱河旅游文化长廊项目产品组合 “4+2”模式4大旅游产品+2大旅游特色 4大旅游产品:赏自然观古迹思历史听故事品民风 2大旅游特色:(夜)游洱河+听风 西洱河整体形象解读西洱河整体形象解读 不同于丽江的小资温情 不同于凤凰的古朴风情 不同于秦淮河的婉约柔情 西洱河与生俱来 大山的野性、雄关的气魄 历史又曾赋予 不同于丽江的小资温情 不同于凤凰的古朴风情 不同于秦淮河的婉约柔情 西洱河与生俱来 大山的野性、雄关的气魄 历

5、史又曾赋予“他他”民族的血性 南来北往商贾云集的繁荣古道文化 民族的血性 南来北往商贾云集的繁荣古道文化 “他他”的气质是阳刚的、雄浑的、雄性的的气质是阳刚的、雄浑的、雄性的 自然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 民俗风情资源 西洱河旅游资源挖掘与评估西洱河旅游资源挖掘与评估 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 民俗风情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 民俗风情资源 1水体旅游资源 2地貌旅游资源 3林木旅游资源 4气象旅游资源 百里洱海出海口百里洱海出海口西洱河西洱河 生态泉水 江风寺一带有生态泉水,由苍山斜阳峰流下,泉水清甜,周围居 民纷纷来此取水。 生态泉水 江风寺一带有生态泉水,由苍山斜阳峰流下,泉水清甜

6、,周围居 民纷纷来此取水。 拟规划景点拟规划景点 洱河游船 整个景区规划以乘船游览作为主要线路,沿途停靠各个景点,是整 个景区的游览重点。乘船由洱海自西,沿途景观尽收眼底。 洱河游船 整个景区规划以乘船游览作为主要线路,沿途停靠各个景点,是整 个景区的游览重点。乘船由洱海自西,沿途景观尽收眼底。 寿康泉 建议将生态泉水加以保护,并以寿康泉命名,取其长寿安康之意, 与龙尾城寿康坡恰可呼应。让游客可以感受大理的生态与环保。 寿康泉 建议将生态泉水加以保护,并以寿康泉命名,取其长寿安康之意, 与龙尾城寿康坡恰可呼应。让游客可以感受大理的生态与环保。 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 民俗风情资

7、源 历史文化资源 民俗风情资源 1水体旅游资源 2地貌旅游资源 3林木旅游资源 4气象旅游资源 天生桥 喜马拉雅山余脉与横断山脉之间的一道天然分界,实乃天生奇观, 为大理所独有。 三步两座城 天生桥西南面巨石分开处天然形成两座石城门 天生桥 喜马拉雅山余脉与横断山脉之间的一道天然分界,实乃天生奇观, 为大理所独有。 三步两座城 天生桥西南面巨石分开处天然形成两座石城门,两门相隔仅三步之 距,故称三步两座城。 两门相隔仅三步之 距,故称三步两座城。 拟规划景点:拟规划景点: 石桥天生石桥天生 将现有石桥加以改造,用石材或木材代替水泥作为防护措 施,让游客体会当年天险的感觉,另外作为两大山脉交汇

8、之地进行重点宣传,让游客感受造化之奇。 三步两座城三步两座城 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 民俗风情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 民俗风情资源 1水体旅游资源 2地貌旅游资源 3林木旅游资源 4气象旅游资源 滨河花卉景观 滨河花卉景观 西洱河两岸有着三角梅,柳树等已有植物,并可以考虑借助 大理特有的植物资源,营造花卉景观。 拟规划景点: 滨河观花 拟规划景点: 滨河观花 滨河两岸散布各种花卉,让游客感受美丽的大理,乘船游览 西洱河,彷佛置身于大花园之中。 花语园花语园 将一些珍稀花卉和植物集中放置,挂牌管理,并加以介绍, 既提供一个旅游景点,又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

9、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 民俗风情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 民俗风情资源 1水体旅游资源 2地貌旅游资源 3林木旅游资源 4气象旅游资源 下关风下关风 西洱河天生桥段,四季大风不断,下关有“风城”之美誉,属于西洱河 特有景观。 玉带云 望夫云 玉带云 望夫云 拟规划景点: 听风阁 拟规划景点: 听风阁 利用天生桥段一年四季的大风,在旁建造听风阁。塔顶与四周悬 挂风铃,并利用建筑学原理,错位叠加,形成奇特效果,风从缝 隙吹过形成异声,感受下关风的魅力。 洱河观云洱河观云 在适当天气气候下,可以乘船眺望苍山,观苍山云景。远处的云 景和近处的民居相得益彰,彷佛置身画卷。 望月亭望月亭 向河中挑出一个栈桥和亭台,

10、月圆之夜,亭中望月,天上水中明 月交相辉映,尽得其妙。 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 民俗风情资源民俗风情资源 1、德化碑、天宝之战:西洱河独有记忆1、德化碑、天宝之战:西洱河独有记忆 天宝之战是西洱河独有的记忆,也是西洱河历史中最为著名的一段。与天 宝之战相关的将军洞、德化碑都反映了白族人民爱好和平、宽容的民族性 格。西洱河因此而充满了金戈铁马之气。又有了包容开放的性格,建议在 西洱河历史文化资源中作为重点来体现。 拟规划景点: 西洱河历史文化展览馆 拟规划景点: 西洱河历史文化展览馆 修建西洱河历史文化展览馆,用图片展示、实物展览的方式将西洱河两 岸璀璨的文化一一重现

11、。从先民时期,到三国诸葛亮擒孟获,到南诏大 理国,到元世祖平南,到明军屯边,再到民国时期,将各个阶段西洱河 的两岸地形,文化史料,历史大事一一复原,让这条有故事的传奇河流 讲述流淌千年的文明。其中天宝之战作为西洱河独特的记忆重点叙述。 2茶马古道:亚洲文化十字路口2茶马古道:亚洲文化十字路口 西洱河黑龙桥一段,是历来关外入大理的必经之地。过黑龙桥直上寿康 坡、中丞街,出北门即是一条古驿道,即著名的茶马古道。古道不仅成为 政治交流的见证,更是各族人民友好交流、经济贸易的见证。 另外,天生桥下有段古道为“博南古道”,是著名蜀身毒道的一部分。自 蜀地至身毒,这里是必经之地。建议作为另一个重要资源来挖

12、掘。 拟规划景点:拟规划景点: 茶马古道风情街 在龙尾城打造茶马古道风情街,展示古道文化,临街铺面交易茶马互市 时的各种货物,同时提供马帮服饰、纪念品等。 马帮雕塑群 古栈风情 博南古道遗址 3龙尾关及古城:千年雄关宁静古城3龙尾关及古城:千年雄关宁静古城 黑龙桥向北,即是龙尾关。 龙尾古城成为当年南诏七大城仅有留下来基本保存原貌的古城之一。 这在整个云南乃至全国都是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 登临现存北城楼,背山临水,指点江山,自有一夫当关的气势。 如今的龙尾城,古巷纵横,山墙交叠,人行其中,悠远绵长,独特的白族 风情和汉族军屯村落交融在一起,散发出千年古城的独特韵味。 如今的龙尾城,古巷纵横,山

13、墙交叠,人行其中,悠远绵长,独特的白族 风情和汉族军屯村落交融在一起,散发出千年古城的独特韵味。 拟规划景点: 龙尾关北城楼寿康楼 龙尾关原有南北城楼,南城楼在黑龙桥头,以西洱河为天险,惜已不 存。现仅存有龙尾关北城楼,约250米的城墙。建议将城楼与城墙加以 修缮,使古雄关重现风采。 拟规划景点: 龙尾城民居 各民族聚居,展现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与融合,建筑 风格也糅合各家,呈现独特的风貌。 “修旧如旧” 将整个龙尾城区域恢复原有的古意: 古榕、关隘、城墙、水井、巷陌、泉眼、民居 一个宁静的小城呼之欲出,以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 族聚居的风情吸引着游人。 与打渔村不同,这里主要凸显茶马古道的风情,作

14、为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镇来打造。游人可以在龙尾 城居民家中居住,体会古道重镇的沧桑风情。 拟规划景点: 玉龙书院 玉龙书院,是大理四大书院之一,书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民国年间 改称玉龙小学校。校内原有斗拱重檐、雕刻精美的“三滴水”门楼, 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大殿“讲堂”,近年才被拆毁。建议修缮书院,作 为景点向游人开放。 拟规划景点: 马崇六故居 清代马恩溥宅第 明代赵雪屏翰林府邸 大井、二井 拟规划景点: 马崇六故居 清代马恩溥宅第 明代赵雪屏翰林府邸 大井、二井 大井、二井大井、二井 明代赵雪屏翰林府邸明代赵雪屏翰林府邸 拟规划景点: 普济寺 拟规划景点: 普济寺 普济寺内有三清殿,苏家宗祠,龙

15、王井,大黑天神庙等。祖先、道教、本主在这一个寺 庙中得以集中,是白族多神信仰体系的典型表现。 财神殿 关圣殿 财神殿 关圣殿 财神殿旁是关圣殿,左面供奉着关圣帝君、中间是普贤菩萨、右面是文昌帝君。像这样 儒释道一家的寺庙又恰恰有趣的反映了白族独特的宗族信仰。 文庙文庙 普济寺普济寺 拟规划景点: 弥陀寺 拟规划景点: 弥陀寺 弥陀寺原址在西洱河附近,1991年由民间集资重新修建,现有一门厅,一大雄宝殿,两 侧花园禅房,是佛教徒清修之地。 将军洞将军洞 将军洞位于斜阳峰麓,内有将军庙,财神殿,娘娘殿,古龙祠等,香火极为旺盛,现已 是下关著名旅游景点。将军庙中供奉的李宓将军也被上村的白族人民奉为本

16、主,节庆之 日皆前往朝拜。战败之将成为本主,也可以从中看出白族人民的包容。 灵瑞庵灵瑞庵 灵瑞庵前身是清代的觉真庵,由村民自发集资修建,供奉燃灯古佛和释迦牟尼佛 招鹤楼招鹤楼 招鹤楼之名来自当地传说,传说古时有白鹤在此地生衍繁息,前人欲建造高楼相陪伴, 但楼起之日,白鹤即振翅而去,唯留一座空楼。招鹤楼因此得名。登高远眺,蓝天、洱 海、苍山、古城尽收眼底,有飘然欲飞之感。 将军洞 拟规划景点:拟规划景点: 建议规划一条线路自龙尾关向北,沿山道向上至斜阳峰,为背 包族提供爬山的旅游线路。这一条线路沿途分布有大大小小各 种庙宇道观数十座,游客可亲身体会白族人民的生活场景,感 受白族人民的丰富的宗教信仰。这样一来避免了景区线路规划 上的单一化,可以有效分流游客,更大程度满足游客的需求。 4古建筑与桥文化:历代文明变迁见证4古建筑与桥文化:历代文明变迁见证 恢复部分著名的古建筑,对于整条河流景观的打造,形象的提升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鉴于锁水阁与珠海阁是曾经洱海四大阁之二,有历代文人墨客的吟诵,历史积淀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