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史地生全面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4598052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史地生全面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史地生全面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史地生全面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史地生全面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史地生全面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史地生全面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史地生全面复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上地理、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站得高,看得远。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 千米; 赤道周长:4 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 公转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运动周期 一天(24 小时) 一年(365 天) 旋转中

2、心 地轴 太阳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四季变化;五带形成 (二)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给出地点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读出经纬度;给出经纬度要能找相应的地点。 (三)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1)辨别方向: 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量算距离: 比例尺的计算: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小 表示范围大 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 表示范围

3、小 内容详细 (3)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二、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A、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 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 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

4、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2、海陆变迁: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

5、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三、气候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 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

6、高纬度递减,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0.6 ) (2)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 2 小时左右(14 时); 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 7 月最高,1 月最低; 海洋上 8 月最高, 2 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

7、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2)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历史一、商鞅变法:(七上 P35-36)1、时间 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 356 年商鞅推行变法。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

8、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3、影响: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答:A :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

9、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二、百家争鸣:1、儒家学派 创始人是孔子(七上 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思想他提出“仁” 的学说,主张“爱人” ,“为政以德 ”。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 D:温故而知新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 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 的思想,实行“仁政” 。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

10、他的可持续发展观。2、道家学派 创始人是老子(七上 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3、墨家学派 创始人是墨子(七上 P45),主张“兼爱”“非攻”。4、法家 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七上 P46),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 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

11、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认为有用。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 P51)从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12、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 36 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四、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 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四)思想焚书坑儒(P52)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

13、,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

14、影响。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

15、文化交流。五、评价秦始皇: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意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 210 年

16、,秦始皇死去。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六、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七上 P62-63)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P62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P68)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P63)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P63)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P79、P82-83)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七、西域都护的设置:(七上 P77)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