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管理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64254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112 大小:96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管理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冶金行业管理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冶金行业管理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冶金行业管理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冶金行业管理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管理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管理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冶金行业管理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冶金行业管理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规 划划 纲纲 要要 序 言序 言 今后五到十年,是泸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各方面发生历史性变 化的重要时期。 今后五到十年,是泸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各方面发生历史性变 化的重要时期。 “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于谋一时。”制定并实施 好泸县“

2、十一五”(20062010 年)规划,对于推进泸县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省委提出的“干好 头五年,准备后五年,谋划再十年,提前翻两番”的要求,我们把认清泸县经济 形势,吃透泸县县情作为编制纲要的基础和前提,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 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为编制依据,以抓布局、 调结构为手段,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重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工业强县、 劳畜富民”战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营造良好的发展和人居环境,依靠 科技推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金融驱动、 县镇互动,发展新型工业、特色 农业、现代服务业,完成两个翻

3、番,实现两个转变,缩小两个差距。 “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于谋一时。”制定并实施 好泸县“十一五”(20062010 年)规划,对于推进泸县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省委提出的“干好 头五年,准备后五年,谋划再十年,提前翻两番”的要求,我们把认清泸县经济 形势,吃透泸县县情作为编制纲要的基础和前提,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 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为编制依据,以抓布局、 调结构为手段,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重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工业强县、 劳畜富民”战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营造良好的发展和人居环

4、境,依靠 科技推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金融驱动、 县镇互动,发展新型工业、特色 农业、现代服务业,完成两个翻番,实现两个转变,缩小两个差距。 实现本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 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并将通过年度计划和专项规划分步实施。 实现本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 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并将通过年度计划和专项规划分步实施。 本纲要提出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是对市场主体的指导性意见,政府将综 合运用各种政

5、策手段加以引导。本纲要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科技教育、资源 环境及部分基础设施等领域提出的任务,政府将运用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切实履 行职责,努力完成。 本纲要提出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是对市场主体的指导性意见,政府将综 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加以引导。本纲要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科技教育、资源 环境及部分基础设施等领域提出的任务,政府将运用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切实履 行职责,努力完成。 只要全县人民共同努力,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就一定能实现。只要全县人民共同努力,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就一定能实现。 第一篇 确定科学的发展思路第一篇 确定科学的发展思路 第一章第一章 奋发有为的奋发有为的“十五十五”

6、过去的五年,是坚持“一年四季抓工业,关键时候抓农业”发展理念,推进农 业大县向工业大县转变的五年;是深化企业改革,破难攻坚,基本消除经济发展 体制性障碍的五年;是突出招商引资,以开放带动促进经济发展的五年;是县域 经济快速增长,跻身全省百万人口大县发展前列的五年;是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 加强,推进依法行政的五年;是经受了“非典”、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重大疫情和 突发事件考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是坚持“一年四季抓工业,关键时候抓农业”发展理念,推进农 业大县向工业大县转变的五年;是深化企业改革,破难攻坚,基本消除经济发展 体制性障碍的五年;是突出招商引资,以开放带动促进经济发展的

7、五年;是县域 经济快速增长,跻身全省百万人口大县发展前列的五年;是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 加强,推进依法行政的五年;是经受了“非典”、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重大疫情和 突发事件考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的五年。 “十五”期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为“十一五”快速发展打下了 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泸县未来发展的比较优势;同时国际国内经济形 势为泸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十五”期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为“十一五”快速发展打下了 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泸县未来发展的比较优势;同时国际国内经济形 势为泸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第一节 发展的基础第一节 发

8、展的基础 1、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结构取得重大转变1、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结构取得重大转变 2001-2005 年泸县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 11.1%,比“九五”时期提高 1.6 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后泸县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2005 年完成 GDP 54 亿元, 比 2000 年净增 25.4 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份额由 2000 年的 18.5%提高到 19%;完成财政收入 2.8 亿元,年均递增 17.5%,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由 2000 年的 4.9%提高到 5.2%。 2001-2005 年泸县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 11.1%,比“九五”时期提高 1.6 个百

9、分点,是改革开放后泸县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2005 年完成 GDP 54 亿元, 比 2000 年净增 25.4 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份额由 2000 年的 18.5%提高到 19%;完成财政收入 2.8 亿元,年均递增 17.5%,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由 2000 年的 4.9%提高到 5.2%。 2005 年末,一、二、三产业比重由 2000 年 38:35:27 调整到 36:33 :31。 特色农产品日益突出,以食品、纺织、建材、能源和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不断壮大, 教育、医疗卫生、旅游、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三次产业的结构日趋 协调。 2005 年末,一、二、三产业比重由

10、2000 年 38:35:27 调整到 36:33 :31。 特色农产品日益突出,以食品、纺织、建材、能源和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不断壮大, 教育、医疗卫生、旅游、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三次产业的结构日趋 协调。 2、工业强县战略初见成效,发展速度加快2、工业强县战略初见成效,发展速度加快 2005 年工业总产值达 58 亿元,是 2000 年的 2.4 倍;“十五”期间,年均增2005 年工业总产值达 58 亿元,是 2000 年的 2.4 倍;“十五”期间,年均增 长 19%,比“九五”快 8 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 28%,比 2000 年提高 8 个百分点,对 GDP 增

11、长的贡献率由 2000 年的 25.2%上升到 41.8%,提高了 16.6 个百分点,拉动 GDP 增长 5 个百分点;工业提供税收 1.7 亿元,占全县税收的 70%, 占全部财政收入的 61%。依托优势资源和集中化布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由“九五”末的 27 户增加到 60 余户,增加值达到 7.9 亿元, 占工业 增加值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23%提高到 53%。 长 19%,比“九五”快 8 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 28%,比 2000 年提高 8 个百分点,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由 2000 年的 25.2%上升到 41.8%,提高了 16.6

12、个百分点,拉动 GDP 增长 5 个百分点;工业提供税收 1.7 亿元,占全县税收的 70%, 占全部财政收入的 61%。依托优势资源和集中化布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由“九五”末的 27 户增加到 60 余户,增加值达到 7.9 亿元, 占工业 增加值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23%提高到 53%。 3、农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3、农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十五”期间加大了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积极整治病险水利工程,共整治水库 77 座,疏通灌溉渠道 358 公里,恢复灌溉面积 13.4 万亩。退耕还林 7.9 万亩, 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农

13、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基本完成,各类农村经合组织不 断涌现,现已成立 151 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农业产业化初见端倪,农业的 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2005 年畜牧业已占农业的半 壁河山,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 50%,特别是取消农业税,采取粮食直补, 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十五”期间加大了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积极整治病险水利工程,共整治水库 77 座,疏通灌溉渠道 358 公里,恢复灌溉面积 13.4 万亩。退耕还林 7.9 万亩, 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基本完成,各类农村经合组织不 断涌现,现已成立 151 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农业产

14、业化初见端倪,农业的 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2005 年畜牧业已占农业的半 壁河山,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 50%,特别是取消农业税,采取粮食直补, 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4、三大骨干线路基本形成,设施不断完善4、三大骨干线路基本形成,设施不断完善 随着三级路网全面完工,电网改造和光纤网工程不断深入,路网、电网、光 纤网基本形成了骨干线路,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能源、交通、通信 条件进一步改善;水利、环保设施得到加强。 随着三级路网全面完工,电网改造和光纤网工程不断深入,路网、电网、光 纤网基本形成了骨干线路,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能源、交通、

15、通信 条件进一步改善;水利、环保设施得到加强。 5、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公共事业得到加强5、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公共事业得到加强 2005 年泸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459 元,比 2000 年增加 1042 元。城乡 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 28.5 和 35.8 平方米。劳务输出取得显著成绩,社会 保障体制初步建立,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增长率基本控制在预定的目标内。科 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社会发展取得新进 步。 2005 年泸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459 元,比 2000 年增加 1042 元。城乡 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 28.5 和 35.8 平方

16、米。劳务输出取得显著成绩,社会 保障体制初步建立,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增长率基本控制在预定的目标内。科 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社会发展取得新进 步。 6、龙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旅游初见端倪6、龙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旅游初见端倪 泸县历史悠久,以雨坛彩龙和龙脑桥为特色的龙文化底蕴深厚。全县普查龙 桥有 242 座,其中保存完好的有 140 座,玉蟾山和玉龙湖建有风格各异的龙文 泸县历史悠久,以雨坛彩龙和龙脑桥为特色的龙文化底蕴深厚。全县普查龙 桥有 242 座,其中保存完好的有 140 座,玉蟾山和玉龙湖建有风格各异的龙文 化建筑,龙舟文化、龙灯文化、龙雕文化、龙文化书法正逐步形成,龙的传说和 故事广泛流传。 化建筑,龙舟文化、龙灯文化、龙雕文化、龙文化书法正逐步形成,龙的传说和 故事广泛流传。 7、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7、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 坚持和完善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认 真听取群团组织意见和建议,修订完善了政府工作规则。基层民主进一步扩 大,完成了“村民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