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 穴位学-(最新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71468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682 大小:48.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氏奇穴 穴位学-(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82页
亲,该文档总共6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董氏奇穴 穴位学-(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氏奇穴 穴位学-(最新版)(6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董氏奇穴 穴位学,第一章一一部位,一一部位即手指部位,不论阴掌(掌心)及阳掌(掌背)皆属之,董氏正经奇穴学原载27个穴道,其中有些穴道,又有好几个穴位组成,总计有52个穴点。 这些穴道,均有独特疗效,仅在手指部位即有半百穴道(加上董公弟子补充当属更多,如:小节穴、反后绝、大叉穴、三叉穴等)着实令一般人及初学者,不易寻找正确穴位。其实手指部位之穴道,分布颇有规律,以下几点找穴方法加以说明,以便寻找应用。,第一章一一部位,阴掌五线阴掌指三阴所经之掌心而言,试以中央线为线,桡侧(近大指侧)黑白肉际为线,与之中央线为线,尺侧(近小指侧)黑白肉际,为线,与之中央线为线,了解此五线之分布位置,对于寻找阴掌

2、手指部位之穴位,关系甚为重要(见图一)。,第一章一一部位,第一章一一部位,第一章一一部位,(2)阳掌三线手指阳掌部位之奇穴分布较阴掌简单,仅呈三线分列,近小指称尺侧,近大指称桡侧)及中央,两侧均贴靠骨缘下针,中央则刺以皮下针(见图二)。,第一章一一部位,第一章一一部位,第一章一一部位,四项分点 1.一穴(二分点法)在两指纹间仅有一穴者,概以中点(即 1/2处)取穴(如中间穴) 2.二穴(三分点法)两指纹间若有二穴,则以两指节间距离之1/3处各取一穴(如木穴)(有少数例外,如大间、小间) 3.三穴(四分点法)两指节间若有三穴,则先就两指纹之中点取穴,再以此中点穴距两边之中点各取一穴(即两指间之四

3、分之一处各取一穴)。,第一章一一部位,4.五穴(六分点法)连续五穴之穴位不多,仅有五虎穴,然五虎穴应用之机会则甚多,取穴法便很重要,取穴时先取上指纹与下指纹前之骨头前缘之中点为五虎三穴,然后就五虎三穴距上下纹各1/3处取一穴计五穴(即于其间画分六等份,每隔六分之一各取一穴)。按:五虎穴取穴并非在二纹之间,已如前述,取穴宜特别注意。,第一章一一部位,大间穴,第一章一一部位,大间穴取穴:平卧或正坐、手心向上、取食指第一节中央偏向大指三分是穴(B线取穴)。 主治:心脏病、膝盖痛、小肠气、疝气(尤具特效)、眼角痛、睪丸痛。(心与小肠表里、小肠经到眼角),第一章一一部位,大间穴原理及应用发挥: 1.食指

4、属大肠经,透过肝与大肠通(肝经环绕阴部),本穴能治肝经之病变,基于手躯顺对法,治小肠气、疝气、睪丸痛甚效。 通过手躯逆对能治眼角痛(二间穴、三间穴能治眼痛,其理相近)。 2.董师认为本穴作用于心,故能治心脏病,董师凡能治心脏病之穴位,亦能治膝盖痛。以下皆同此。,第一章一一部位,3.除治上述病外,尚能治睪丸炎及腮腺炎(原理见2.)也可治对侧手指麻木。 4.手术之针一、二分治心脏病变,针二、三分治小肠病疝气及膝痛,这说明针浅治近,针深治远,其它穴都可以此类推,十四经穴亦同此理.,第一章一一部位,小间穴,第一章一一部位,小间穴取穴:平卧、手心向上、取食指第一节外上方,距大间穴上二分是穴。 主治:支气

5、管炎、吐黄痰、胸部发闷、心跳、膝盖痛、小肠气、疝气、眼角痛、肠炎。,第一章一一部位,小间穴原理及应用: 1.本穴在食指大肠经边,能治肠炎;大肠与肺表里,故能治支气管炎、吐黄痰、胸部发闷,还能治支气管扩张。 2.透过大肠与肝通,能治小肠气、疝气、眼角痛,其对应运用关系同大间穴。 3.本穴还能治心悸及膝盖痛。 4.本穴针浅治心肺病,针深治较远、治小肠气、疝气、膝痛。以下各穴类推。,第一章一一部位,【浮间穴】,第一章一一部位,浮间穴取穴:食指第二节正中央线外开二分,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处是穴。 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原理及应用: 1.透过肝与大肠通及手躯顺对,可以治疗疝气、尿道炎、

6、小肠气。 2.透过本经主治及手足阳明相通的病,能治牙痛与胃痛。 3.所谓禁忌双手取穴,尽量少取穴,减轻进针痛苦,一般可采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两边皆病,以男左女右为主。据经验本穴双手取穴并无大碍。,第一章一一部位,【外间穴】,第一章一一部位,外间穴取穴:当食指第二节正中央线外开二分,距第三节横纹六分六是穴。 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第一章一一部位,原理及应用: 1.透过肝与大肠通及手躯顺对,故能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 2.通过本经循行手足阳明同名经相通之理,治牙痛(亦有手躯逆对之意)胃痛。,第一章一一部位,【中间穴】,第一章一一部位,中间穴取穴:当食指第二节正中央是穴。 主治:

7、心悸、胸部发闷、膝盖痛、头晕、眼昏、疝气。,原理及应用: 1.上述之大间、小间、外间、浮间、中间等穴均忌双手取穴,一般而言,单手取穴,以男左女右为准则。 2.上述诸穴为治疝之特效穴。若能配合三棱针在内踝及内踝周围点刺放血,效果更佳。 3.依据董氏对应针法(见附三)第四种之手躯顺对法之手指与阴部相对,董氏以五个间穴治疗疝气,具有一定的道理,此五穴均在食指上,与大肠经有关,透过肝与大肠通之理论,治疗疝气当然有效。,第一章一一部位,4.透过大肠与肝通(肝经入目系,上颠顶)及手躯逆对能治头晕眼昏。 5.董师极为注重心与膝之关系(全息),凡能治心脏病变之穴位,亦常用于治膝部疼痛。 6.本穴再次强调针浅治

8、近,针深治远。针深一、二分治头面心胸病,针深二分半治疝气及膝痛。,第一章一一部位,【木穴】,第一章一一部位,主治:肝火旺、脾气燥。 木穴取穴:掌面、食指、第一节、D线上,共二穴,三分法。,原理及应用: 1.本穴为掌面常用穴道之一,对于眼睛发干、眼易流泪、(眼病可加头临泣牵引,老年慢性眼病用上三黄)手汗、感冒、手皮发硬等皆有疗效。 2.本穴治疗手掌皱裂,手皮肤病尤具特效。治疗富贵手(易干裂),平均三四次即愈。 3.本穴治疗鼻涕多,不论清涕浓涕皆有效,胆热移于脑则为鼻渊,本穴能清肝胆火。 4.治感冒流涕可止于顷刻。因木主风之故本穴亦有经络通于鼻,治鼻病甚效。先将鼻涕清理干净,再做吸气动作。(201

9、2年8月23日以此穴治疗陈建岐治感冒:咽喉痛、流鼻涕打喷嚏头疼,配叉三、土水,立效。),5.本穴治手皮肤病及手掌皱裂,以患侧为主。治其它各病以对侧为主。(脚上的皮肤病也可用同侧,加治污穴很好。) 6.本穴对外感风邪所致之皮肤骚痒亦有著效。 7.本穴具有清利头目,开窍疏肝的作用,位在食指上,亦系透过肝与大肠通关系治疗多种疾病。其治鼻病,一则经络作用,一则是与疏肝亦有关。通过大肠与肺表里故治手皮肤病及皮肤骚痒有效。 8、木穴和胆穴合用治疗更年期的烦躁很有效。 杨维杰医案:曾治一严重手足干燥翻裂出血之妇人,已在数家医院治疗三月无效,手不能触物,足不能着地,经其子背负而来,仅在尺泽及委中三棱针点刺,二

10、次即皮肤收口而愈,见者无不称叹刺血之妙。,皮肤病的治疗: 1、从肺论治 2、从肝论治 3、从瘀论治 4、从心论治, 5、调脾胃,收尾达到不复发。,第一章一一部位,综论:从上述食指之六穴看来,皆与木有关,印证了肝与大肠通的理论。故能治心脏,或为“种木生炎”之故。,第一章一一部位,【脾腫穴】,第一章一一部位,脾肿穴取穴:掌面、中指第二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共二穴。 主治:脾肿大、脾炎、脾硬化。,第一章一一部位,原理及应用: 1.本穴治脾肿大、脾炎、脾硬化皆为脾病。本穴在中指属火,有补火生土之效,但其效不若上三黄、三重、木斗、木留等穴。 2.本穴配通关通山(补火生土 )治消化不良、腹胀。 3.本穴尚

11、能治呃逆甚效,盖胃与胞络别通也。,第一章一一部位,心常穴,第一章一一部位,心常穴取穴:掌面、中指第一节、D线、三分法取穴,共二穴点。 主治:心悸、心脏病、心脏性之风湿病。,第一章一一部位,原理及应用: 1.本穴顾名思义有治疗心悸及心律不整之功。能治心跳过速、心脏扩大、心跳过慢亦有疗效。 2.对于心脏扩大可在背部心脏附近穴位,如三金等穴点刺出血后再针此穴,有良效。 3.本穴在心包经上,治心脏病当然有效。,第一章一一部位,三眼穴,第一章一一部位,三眼穴主治:用补法针:功同足三里穴。 取穴:掌面、无名指、B线,距第二节横纹二分处是穴。 原理及应用: 1.虽曰补针,功同足三里,但在指上以其肌肉较薄,气

12、血较手三里、足三里皆较少,补虚效果虽有但略逊。,第一章一一部位,复原穴,第一章一一部位,复原穴取穴:掌面、无名指、第一节、D线,三分法,共三穴。 主治:消骨头胀大。,第一章一一部位,原理及应用: 1.本穴在无名指三焦经上,透过三焦与肾通,能治骨病。 2.复原能使骨肿胀大复原也,此处之消骨头胀大,系指指关节胀大,本穴针入抵骨疗效较佳。类风湿关节炎手关节肿大(初期),通关通山通天较好。,第一章一一部位,木炎穴,第一章一一部位,木炎穴取穴:掌面、无名指、第二节、中央线外开二分(D线),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一穴,六分六一穴,共二穴。 主治:肝炎、肝肿大、肝硬化。口苦。,第一章一一部位,原理及应用: 1.

13、本穴在少阳经,董师认为无名指之穴位皆能作用于肝。 2.本穴名为木炎,顾名思义能治肝火旺之病,如口苦,易怒、烦燥之病。 3.本穴能疏肝清火,除治上病外,治胁痛有效,亦能治失眠。,第一章一一部位,还巢穴,第一章一一部位,还巢穴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无名指、中节、E线、中点)(利三焦偏于治疗内分泌方面) 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原理及应用: 1.本穴在无名指三焦经上,三焦与肾通,本穴能理三焦补肾。 2.董师认为无名指之经穴皆能作用于肝。 3.本穴因能补肝肾、理三焦、疏肝理气,故治妇科症甚效。 4.本穴配妇科穴,左

14、右交替(即针左妇科配右还巢;针右妇科则配左还巢),治不孕症有极佳疗效。,第一章一一部位,眼黄穴,第一章一一部位,眼黄穴取穴:掌面、小指、第二节、C线、中点是穴。 主治:眼发黄。,第一章一一部位,原理及应用: 1.眼发黄多系脾湿之故,或为黄疸,或为便溏,皆易见眼黄之症。 2.本穴在小肠经上,脾与小肠通,能袪湿,理同腕骨穴之袪黄亦在小肠经上,皆能袪湿之故。 3.配肝门可治急性黄疸;配上三黄能治慢性黄疸。,第一章一一部位,火膝穴,第一章一一部位,火膝穴取穴:当小指甲外侧角之后二分处是穴。 主治:膝盖痛、关节炎、心脏性之风湿病。,原理及应用: 1.本穴董师用治痰迷心窍之精神病有效。(生气所致)。刺血可

15、治疗三叉神经疼(小肠经到内外眼角)。 2.本穴治肩臂不举,手太阳经疼痛者有殊效。 3.本穴在小肠井穴少泽附近,亦具开窍作用,心与小肠表里,奇经之督脉与小肠亦相关,因此本穴治疗神志作用极好。(生气所致之疼痛亦有效) 4.本穴用治变形性膝关节炎亦极有效。 5.穴在小指小肠经上,心与小肠表里,故治心脏病神志病及膝痛。小肠与脾通治肩不举亦效。,第一章一一部位,指肾穴,第一章一一部位,指肾穴取穴:当无名指第一节中央线外开二分之中点一穴,其上三分一穴,其下三分一穴,共三穴。 主治:口干、肾亏(肾主液,故口干)、心脏衰弱、背痛。,第一章一一部位,原理及应用: 1.本穴透过三焦与肾通,能治口干(肾主唾)、肾亏

16、病有效。 2.本穴董师常用治阔背肌(膏肓穴附近)疼痛。 3.本穴与大腿部位之通肾穴相同,惟效果略小。,第一章一一部位,指三重穴,第一章一一部位,指三重穴取穴:指背、无名指、中节、中央线外开二分(尺侧)、三分法、共三穴。 主治:驱风、脸面神经麻痹、乳肿大、肌肉萎缩(李传真治疗肌肉萎缩案)。,第一章一一部位,原理及发挥: 1.本穴功同小腿部位之三重穴,效果稍小。 2.本穴治偏头痛有显效。亦能治后项痛。 3.董氏奇穴无名指上之还巢,指三重皆作用于肝肾,还巢、指肾偏于肾,指三重、木炎偏于肝。,第一章一一部位,第一章一一部位,胆穴,第一章一一部位,取穴:当中指第一节两侧之中点,共二穴。 主治:心惊、小儿夜哭。,原理及发挥: 1.胆穴除治疗小儿夜哭、心惊外,用毫针治疗膝痛亦极特效。 2.本穴位于中指心经上,治膝痛极效。透过心与胆通,尚能治胆虚之小儿夜哭及心惊。 3.心包经之穴位皆有安神强心作用,心包与胃通,胃不和则卧不安,故治上病。董师认为作用于胆其意亦通,第一章一一部位,二角明穴,第一章一一部位,二角明穴取穴:当中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二分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