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导学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1372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导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说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准确翻译课文。2、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学习重点】反复诵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学习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学习时间】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马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动物,请同学们说说有关马的成语,(一马当先、-跃马扬鞭、天马行空、千军万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老马识途、车水马龙-)从这些成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马,对马的印象非常好。唐代文学家韩愈就写过一篇有关

2、马的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马说,看看这篇文章是介绍马的吗?二、有关资料1、题目解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杂文或杂感相似。可以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其主要特点是一事一议,要求作者写出对社会生活中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或对某种现象的看法。“马说”即是“说马”。2、 作者介绍韩愈 (768824)字退之,南阳 (现在河南南阳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

3、文集里。3、写作背景:这篇马说大约作于唐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3、 预习设计1、请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补写完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根据课文填空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

4、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3、 根据理解默写在逍遥游中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在逍遥游中作者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_,_。答案: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 文学常识填空韩愈 (768824),字_,南阳 (现在河南南阳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_。谥号“文”,又称_,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_。韩愈是唐代著名_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_”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_”之首,作品都收在_里。答

5、案:退之 韩昌黎 韩文公 韩吏部 散文 文起八代之衰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 昌黎先生文集 5、给加点字注音祗( )辱 骈( )死 槽( )枥( ) 尽粟( ) 一石( ) 外见( ) 无马邪( ) 马厩( ) 一食( ) 食( )马者 谥( )号 答案:zh pin co l s dn xin y ji sh s sh三、朗读课文1、读准加点字的音 2、划分朗读节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6、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 疏通文意1、 解释加点的词语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 )虽( )有名马,只辱( )于( )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 )也。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 )尽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才美( )不外见( ),且( )欲与常( )马等( )不可得,安( )求其能千里也 ?策( )之( )不以( )其道( ),食之不能尽( )其材,鸣( )之( )而不能

7、通( )其意,执( )策( )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 )真无马邪( )?其( )真不知( )马也。答案:但是 因此 即使 辱没 在 并列 因为 著称顿 有时 通“饲”,喂 这种 才能 美好的素质 通“现” 显现 况且 等同 怎么 驾驭 它 按照 方法 竭尽 鸣叫 助词,无实意 通晓 握,拿着 马鞭 面临 难道,表反问语气 通“耶”,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大概,表推测语气 识别,了解2、 翻译下列句子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8、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去喂养它。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种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本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表现不出来,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驭它不能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到它的鸣叫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驾驭它不能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到它的鸣叫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五、课堂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

9、拼音写汉字一石( ) 外见( ) 无马邪( ) 一食( ) 食( )马者zh( )辱 pin( )死 co l( )( ) 尽s ( ) 马ji( ) 答案:dn xin y sh s 祗 骈 槽枥 粟 厩2、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 解释加点的词语故虽( )有名马 骈( )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一食或( )尽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 )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 )求其能千里也 策( )之不以( )其道 执策而临( )之其( )真无马邪? 其(

10、 )真不知( )马也。答案:即使 并列 因为 有时 通“饲”,喂 通“现” ,表现在外面 况且 怎么驾驭 面临 难道,表反问语气 大概,表推测语气 识别,了解4、 翻译下列句子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种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本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表现不出来,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驾驭它不能

11、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到它的鸣叫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六、布置作业1、掌握生字词,熟读背诵课文。2、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按课文填空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翻译下列句子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1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种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本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表现不出来,二、文言知识归纳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_”通“_”,意思_。2、才美不外见 “_”通“_”,意思_。3、食之不能尽其材 “_”通“_”,意思_。“_”通“_”,意思_。4、其真无马邪 “_”通“_”,意思_。答案:1、“食通“饲”,饲养;喂养。2、“ 见 ” 通 “ 现 ”,显现。3、“食”通“饲”,喂;“ 材 ” 通 “ 才 ”,才能。4、“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1、 能虽有千里之 能:_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_2、策策之不以其道 _ 执策而临之 _3、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_ 食之不能尽其材 _食不饱,力不足 _ 4、尽一食或尽粟一石 _ 食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