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必考基础题(word版有答案){精品文档}

上传人:ny****4 文档编号:14571280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单元必考基础题(word版有答案){精品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十一单元必考基础题(word版有答案){精品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十一单元必考基础题(word版有答案){精品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十一单元必考基础题(word版有答案){精品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十一单元必考基础题(word版有答案){精品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单元必考基础题(word版有答案){精品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单元必考基础题(word版有答案){精品文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enjian2019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必考基础题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S-32;Cl-35.5;Ca-40一、选择题:1、粗盐提纯过程中,相关de实验操作错误de是()2、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更准确地比较不同状态de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de速率。如图所示,使试管内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de变化如曲线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de是()A曲线表示de是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de反应B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C等质量不同状态de碳酸钙参加反应D对比曲线中c、d两点可知,产生相同质量de二氧化碳,粉末状碳酸钙用吋更少3、下列关于盐de用途中,叙述错

2、误de是() 4、酸、碱和盐在生活、生产中有着极其广泛de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de是()A食盐是制造烧碱、氯气、盐酸和纯碱de基本原料B碳酸氢钠是苏打de主要成分,在生产灭火器和制造饮料方面被广泛应用C纯碱可以用来粗盐精制、硬水软化D熟石灰可以用来生产漂白粉,还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土壤改良5、下列四个图象分别与选项中de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de是()6、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de关系说法中,错误de是()A复分解反应与中和反应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C含氧化合物与酸属于交叉关系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7、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de思维方法

3、。下列说法正确de是()A碱溶液depH7,pH7de溶液都是碱溶液B碳酸盐加盐酸能产生气体,所以与酸反应产生气体de一定是碳酸盐C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de物质不一定是碱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de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8、下列归类正确de是()选项归类物质A黑色固体高锰酸钾、四氧化三铁、木炭B缓慢氧化铁丝生锈、农家肥de腐熟、天然气燃烧C受热易分解de物质水、铜绿、碳酸氢铵D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de物质红磷、硫磺、镁带AABBCCDD9、如图为干电池de结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de是()A石墨具有导电性B炭粉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气

4、体可使人中毒CMnO2作为催化剂时,本身de性质和质量不发生变化DNH4Cl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可使肥效降低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de是()A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附着紫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及黄色火焰,放热C将锌片放入少量稀硫酸中:固体表面产生气泡,银白色固体减少D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能使润湿de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e气体答案:12345678910CDABBBCDCB二、填空题:1、某小组同学利用pH传感器对碳酸氢钠、碳酸钠de某些性质进行以下探究。25时,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de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

5、de盐酸,用pH传感器测得pH变化与时间de关系如图1、图2所示。将图1与图2de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回答下列问题:(1)含等碳原子数de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两种溶液碱性较强de是Na2CO3 。(2)a点de溶质为NaCl、HCl ,b点前发生反应de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3)依据实验获取de信息,请将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de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分别取两种固体加入适量水溶解,逐滴缓缓加入稀盐酸,若立即产生气泡则为碳酸氢钠,若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则为碳酸钠 。答案:解:(1)实显碱性溶液pH大于7,显碱性

6、溶液pH越高,碱性越强,因此碱性由强到弱de顺序为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2)实验中,a点de溶质有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de氯化钠和过量de盐酸中de氯化氢;b点后,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de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3)依据实验3获取de信息可知,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后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de实验方案为:取两种固体加水配成溶液,分别逐滴加入盐酸,若立即产生气泡则为碳酸氢钠,若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则为碳酸

7、钠。故答案为:(1)Na2CO3;(2)NaCl、HCl;NaHCO3+HCl=NaCl+H2O+CO2;(3)若立即产生气泡则为碳酸氢钠,若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则为碳酸钠。2、某同学按照课本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de去除”实验,并用所得de精盐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20%de氯化钠溶液。实验一: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de去除”实验de操作示意图。(1)操作中玻璃棒de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 ;(2)某同学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少,原因可能是AB (填序号)。A粗盐倒入水中立即过滤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C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实验二:用正确方法提纯得到de精盐配制200g质量分

8、数为40%de氯化钠溶液。在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则他de错误操作会导致配制de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某同学想将配制de200g40%de氯化钠溶液稀释成20%de氯化钠溶液需加水200 g(3)提纯后得到de“精盐”中除了NaCl还含有少量de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小青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除去可溶性杂质步骤反应de化学方程式MgCl2+2NaOHMg(OH)2+2NaCl 步骤中得到de白色沉淀是CaCO3 (填化学式)步骤中加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de (填序号)CaCl2MgCl2NaOHNa2CO3(4)蒸发结晶前加入“过量

9、de稀盐酸”不能使氯化钠不纯,原因是盐酸易挥发,蒸发结晶过程中氯化氢挥发逸出 。答案:解:(1)操作中玻璃棒de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故填:搅拌加快溶解。(2)A粗盐倒入水中立即过滤时,可能会导致部分氯化钠不能溶解,从而导致所得精盐明显要少;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导致部分氯化钠外溅,从而导致所得精盐明显要少;C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干燥,会导致所得精盐质量偏大。故填:AB。实验二:在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水de体积偏多,其他操作都正确时,会导致配制de溶液质量分数偏小;将配制de200g40%de氯化钠溶液稀释成20%de氯化钠溶液,需加水de质量为:200g40%20%-200g=200

10、g。故填:偏小;200。(3)步骤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de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故填:MgCl2+2NaOHMg(OH)2+2NaCl。步骤中得到de白色沉淀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de碳酸钙。故填:CaCO3。步骤中加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de过量de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填:。(4)蒸发结晶前加入“过量de稀盐酸”不能使氯化钠不纯,原因是盐酸易挥发,蒸发结晶过程中氯化氢挥发逸出。故填:盐酸易挥发,蒸发结晶过程中氯化氢挥发逸出。3、酸、碱、盐是几类重要de化合物,他们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1)复分解反应发生de条件是有沉

11、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 生成。(2)图1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时溶液pH变化de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硫酸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写出该反应de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中de溶质为Na2SO4、H2SO4 。(3)图2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de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被浓NaOH溶液吸收,锥形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气球胀大。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如何验证反应后溶液中含有de

12、两种溶质。(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取反应后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钠,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答案:解:(1)复分解反应发生de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故填:水;(2)由于滴加药品de过程中,pH在变小,所以该实验是将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故填:硫酸;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此时pH小于7,说明硫酸过量,溶液中de溶质为生成de硫酸钠和过量de硫酸;故填:Na2SO4

13、、H2SO4;(3)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使瓶内de气体被消耗,压强变小,气球变大,所以原因是:二氧化碳被浓NaOH溶液吸收,锥形瓶内de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锥形瓶内de气压,使气球胀大。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二氧化碳被浓NaOH溶液吸收,锥形瓶内de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锥形瓶内de气压,使气球胀大。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不反应,而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检验反应后溶液中含有de两种溶质de方法是取反应后de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de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钠,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填:取反应后de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de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钠,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4、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de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A实验中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硫燃烧剧烈程度和氧气的浓度 相关。(2)B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反应de化学方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