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共37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18986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共37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共37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共37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共37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共37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共37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共37张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导入新课,4 古代诗歌四首,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2、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诗歌的分类,3、按内容分(题材) :叙事诗 、写景诗 、友情送别诗 、爱国怀乡诗、咏物诗 、咏史怀古诗 、边塞征战诗 、山水田园诗 、宫怨诗和闺怨诗 、爱情诗 。,观沧海,曹 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 qio

2、 )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迁都许昌,并以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壮,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作者简介,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汉代乐

3、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文体知识,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写作背景,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朗读诗歌,向东登上碣石山,来饱览这 壮观的大海。,交待观察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观”字统领全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赏析诗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大海碧波荡漾,山岛高高挺立在海中,

4、大海全景,写出苍茫浑然的气势,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岛上树木很多,各样的草繁盛茂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风吹草木,沙沙作响;海面掀起滔天巨浪。,以山岛草木烘托大海,动景,静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东升西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 ;银河星光灿烂,就好像发源于大海一样。,扣住大海的磅礴气势虚写,表现诗人博大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真是幸运到了极点,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心愿。,乐府诗每章结尾的句子,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主题:,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写作特色:,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诗的

5、基调苍凉慷慨,是“建安风骨(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的代表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待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事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王昌龄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

6、 m )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作者简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赏析诗歌,首句写景,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 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两句抒情。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包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关切。,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变抽象为形象,抒写志同

7、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课堂小结,古代的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因此,流落他乡或在外谋职的人是很难定期回家的,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表达思乡之苦就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唐代诗人王湾的诗歌次北固山下,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的乡愁。,导入新课,次北固山下 王 湾,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作者简介,1.题解。,整体感

8、知,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问题探究,首联:写旅途中所见的大江两岸的景色。“青山”指北固山。“客路”即旅人前行的路。,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风正”,帆才有如此态势。,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明确: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

9、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3.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找一幅长江下游的图片给学生看看,或者背诵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望天门山,然后指出诗人此刻所在的具体位置。) 明确:“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

10、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即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尾联:照应首句,表现了诗人淡淡的思乡愁绪。 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居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北归的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扣,浑然一体。,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有这样一首小令,凡是接触过一

11、点古代文学的人,几乎都能够背诵。文人雅士更是由衷地喜爱,称之为“千古绝句”,奉为“秋思之祖”。国学大师王国维盛赞它“纯属天籁”。它就是天净沙秋思。,导入新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数之分,天净沙秋思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

12、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作者简介,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诗词赏析,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但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之处。,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中心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