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上册(统编)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440795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上册(统编)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上册(统编)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上册(统编)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上册(统编)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上册(统编)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上册(统编)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上册(统编)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 学方 案素养目标1.语言目标:诵读这两首诗,把握它们的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任务情境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参与农事活动是大多数人一生中的主要工作和生活状态。农事活动固然充满了辛勤劳苦,如李绅笔下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白居易笔下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但同时也充溢着美好和喜悦,如唐诗里的“把酒话桑麻”、宋诗中的“百里西风禾黍香” 。在诗人的笔下,有些农事之美是静观所见,有些则是亲自参与所感。今天,让我们走近苏辙,和诗人一起亲历劳作的情景,体味劳作之美。任务活动一诵读全诗,理解大意1边

2、诵边读,用“/”划分这两首诗的朗读节奏,并用“”标出韵脚。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明确】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2诗句理解(1)首联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陈谷:陈年的稻谷。赖:幸亏。将要收割的麦子正好接上陈年的稻谷,幸亏有外孙们替代我在农忙时节帮忙收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物质富足,精神满足。(

3、2)颔联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阴霪:连绵不断的雨;一竿:太阳升起的高度。连续多年的阴雨浸湿了麦场,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写天气状况。先抑后扬,对比中突出了久雨天晴后的激动喜悦之情。“舞”形象地展现了乡邻欢呼雀跃的情景。(3)颈联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博:讨取,换取;村酤:农家自酿的酒急忙做好大饼消解外孙们的饥饿和困乏,多多换取农家酒来犒劳他们收割的辛苦。颈联侧面烘托收麦的繁忙和辛劳。诗人没有正面描写外孙们收麦的场面,而是通过做饼、沽酒、饷田从侧面反映劳动的繁忙和辛苦,不仅如此,“急炊”“多博”还表现了诗人对外孙们的怜爱之情。(4)尾联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廪:

4、粮仓。关上粮仓回到家里完成了收麦事宜后,可爱的外孙们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吟诗作赋中了。尾联写外孙们完成收麦后的表现。他们把麦子收进粮仓,回到家后马上投入到吟诗作赋之中。“怜”字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操劳农事后仍笔耕不辍的外孙们的怜爱之情。3.内容小结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描写了_,表现了_。【明确】诗人与亲人抢收小麦的情景劳作的繁忙与辛苦任务活动二赏析技巧,体悟情感1这首诗的前两联都含有对比,请予以具体说明。答:_【明确】诗的首联中的“新麦”和“陈谷”是新与旧对比,“诸孙”和“老人”是幼与长的对比。颔联中,“三夜阴霪”与“一竿晴日”是天气坏与天气好的对比。2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可以看出,这次收麦具有什么

5、样的特点?答:_【明确】颔联写已经下了三夜的雨,终于盼到了日出,所以这次收麦具有抓住时间抢收的特点。由颈联中的“饥乏”“苦辛”可以看出,收麦子还非常劳累。3综观全诗,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答:_【明确】前两联写欣慰、喜悦之情:有诸孙替老人收麦;多日阴雨,终有日出。后两联写疼爱、赞赏之情:为诸孙急炊大饼、多博村酤、赋诗足精神。附:学习资源走近苏辙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后因母病故,随父兄回乡奔丧。嘉祐四年(1059)守丧期满回京。先后任大名

6、府留守推官、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因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为河南推官。宋哲宗时官至尚书右丞、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宋徽宗时罢职居许州。政和二年(1112),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语言素养专练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采采芣苢采采:茂盛的样子B薄言掇之 掇:拾取,摘

7、取C多博村酤劳苦辛 博:求取D赋诗怜汝足精神 赋:吟诵2下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B欲收/新麦/继/陈谷C三夜/阴霪/败/场圃 D多博/村酤/劳苦/辛3下列加点的词语存在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三夜阴霪败场圃 B一竿晴日舞比邻C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D采采芣苢,薄言襭之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东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B“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艺”。C“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柳宗元、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D苏辙,字子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之兄。苏轼,字子瞻。他们

8、的父亲是苏洵。5下列对本课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中的“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之”是代词,代指芣苢。B芣苢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中只有动词的变化,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C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题目中交代了人物、地点和事件。D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的颔联通过“三夜阴霪”与“一竿晴日”的对比,写出见到晴日的喜悦。【参考答案】1 答案D解析“赋诗”意为作诗。2 答案D解析正确断句为:多博/村酤/劳/苦辛。3 答案A解析“败”为使动用法,其余三项均无活用现象。4 答案C解析A项“东周”应为“西周”。B项“六艺”应为“六义”。D项“之兄”应为“之弟”。5 答案A解析“之”也是助词,无实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