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II部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六课时)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337575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II部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六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II部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六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II部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六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II部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六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II部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六课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君子不忧不惧教学目标:1理解并整理本板块中的通假字、文言实词及虚词“其”的用法。2认识孔孟的忧乐观,使自己好德求人,内省不疚。重点难点:1如何理解孔孟的忧乐观2体会孟子的议论技巧教学方法:讲解、诵读、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儒家讲的道德修养的过程,既是一个由己及人的“外推”过程,更是一个自我完善与升华的过程。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去做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修养的境界”这一专题的第一板块君子不忧不惧。二、文本研读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

2、?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评析】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评析】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

3、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3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评析】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4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译文】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

4、的事情。”【评析】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评析】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

5、松柏是最后凋谢的。”【评析】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7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评析】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魋的弟弟。桓魋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司马牛逃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魋不是他的哥哥。孔子回答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君子的问题

6、,这是有针对性的,即不忧不惧、问心无愧。8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 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 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

7、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 样才叫做大丈夫!”【读解】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

8、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孟子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怎样做到? 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还是回到儒学所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上去了。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那就能够成为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閒,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读解】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孟子所举的例証是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其实,为人所熟知的,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其思想基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对生命痛苦的认同以及对艰苦奋斗而获致胜利的精神的弘扬。所以,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

10、特别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三、阅读探究1学习了本课,找出孔子和孟子有关“忧”的句子,请说说孔子和孟子忧患意识的内容。明确:孔子的忧表现为对于道的得失。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忧患”的概念。孔子讲忧是志士想实现理想、培养道德产生的忧,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忧患精神,认为人的生命存在、事业兴败、国家存亡都与忧患意识相关,君子必须忧国忧民的责任。2从第八则中,体会孟子的议论技巧。明确:第八则中,孟子先提出错误观点: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再针对这一观点用“妾妇之道”进行类比驳斥。最后提出了自己认为真正大丈夫的标准,就是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很强的说服力。四、课时总结本课讲的是君子应该好德求仁,内省不疚,动心忍性,历经磨难,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不忧不惧的境界。五、课堂练习(20分)1默写下列内容(6分)(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第七)(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第九)(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2解释加点词(4分)(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诚 )(2)小人长戚戚。 ( 畏惧忧愁 )(3)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汝,你 ) ( 丈夫 )3(文科必做)阅读材料,完成各题(10分)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孟子)用斜线(/)给划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多划1处扣1分)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2)解释上面加点字。(2分)损( 减少 ) 攘( 偷 )(3)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