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表达交流1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配套课件 新人教必修2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254082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00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表达交流1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配套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表达交流1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配套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表达交流1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配套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表达交流1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配套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表达交流1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配套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表达交流1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配套课件 新人教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表达交流1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配套课件 新人教必修2(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达交流1,专题技法指导,成功例文赏析,自主尝试练笔,抓住景物特征“三阶段” 写景状物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可通过以下“三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以目观物阶段 所谓“以目观物”就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再现景物,这是写景状物作文的第一阶段。没有这个基础,后面的东西便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在此阶段,要戴着“有色眼镜”观察景物,描其形,绘其色,念好“准、细、顺”三字诀,把景物描摹准确、细致、有序。,二、第二阶段以心观物阶段 所谓“以心观物”就是要用自己的心灵去观照景物,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其实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是没有的,其中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但“

2、以心观物”必须建立在“以目观物”的基础上,即“情语”必须有“景语”作依靠。因此,“以心观物”便成了写景状物作文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写好写景作文的核心、关键。那么如何“以心观物”、做好情感投入呢?念好“真”“契”“化”三字诀,做到情景交融,情景联合。,三、第三阶段以理观物阶段 所谓“以理观物”就是在“以目观物”“以心观物”的基础上悟出一定的哲理,它是写景状物作文的第三个阶段,是“观之以目”、“观之以心”的升华。由于学生视野窄、阅历浅,因而他们由景物所感发、由外物所触动的感悟和理思往往比较浮浅,文章缺乏深度。那么怎样搞好“以理观物”呢?,第一要“实”。就是在“以理观物”时哲理的体悟要实在、自然,不能

3、生硬、突兀,要在前面情景的基础上实实在在、水到渠成地闪现思想火花。虽说“草木虫鱼皆可悟道”,但是这种“道”也就是所谓的“理”,并非是凌驾于文章之上的抽象的简单的概念,而是贯注于文章体内的活生生的灵魂,是景物形象的晶体、作者情感的晶体,千万不能简单图解,在文章末尾喊一个口号了事。比如紫藤萝瀑布作者由眼前紫藤萝的繁盛,景象,忆及许多年前紫藤萝的萧条以至灭绝,于是很实在地发出感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是作者惊异眼前盛景,对比以前人、花的不幸遭遇,水到渠成地悟出生命的哲理,由于实在自然,颇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第二要“深”。“深”就是“以理观物”时要讲究深刻、深

4、入。那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泛泛而“论”,是不能打动人心的。只有在“实”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入木三分,这样不仅能引起共鸣,而且能产生醍醐灌顶、刻骨铭心的效果。如岳阳楼记作者状写了一般人黯景产悲情、亮景生乐感的情形,但并未止步,而是深入下去,进一步指出作为君子应具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从而深刻地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哲理。,第三要“新”。就是“观之以理”时具有独特的发现性,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平庸识见或粗糙的世俗观念的诠释,要从常人容易忽略的细枝末节中发现生命的真谛,也就是 “发前人所未发,道别人未曾道”。如果这样,一定令读者耳目一新、别开生面,有着一种“反弹琵琶、剑

5、走偏 锋”的奇效。哲理再好,感悟再深,翻来覆去,老生常谈,也会令人生厌,这就要启发学生在“观之以理”时具有创新意识,但是又要防止故意追求“奇谈怪论、荒诞不经”的倾向,创新必须以“实”和“深”作基础,由此体悟出的哲理才既有时代的群体意识,又透射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鲜明的个性光辉。,写景状物“四结合” 一、点面结合 内涵:先从“面”上对景物予以概括描述,然后从中选择一二点进行具体描绘。 示例: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角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

6、声。公园里自然无须说了,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的颜色结成十字,或绣成几团;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就是路上两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围墙既矮,藤萝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那双樱、丁香,都能在墙外看到,双樱的明艳与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老舍五月的青岛,作用:这个文段中,老舍先生为写出青岛五月繁花盛开的景象,先从面上写一花引来百花开,从樱花着笔,“樱花一开”,“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表现出青岛五月仿佛就是花的世界。然后选择 “公园里”与“路旁人家”两个点进行细致描绘:公园里以“结成

7、十字”“绣成几团”“挂了一层春雪”描其动态与情态;“路旁人家”抓住其“悬”与“散”绘出花的姿态与香气。“点面结合”,具体地呈现出五月青岛花开之盛之美的特征。,二、动静结合 内涵:从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去描绘景物的特征。 示例:江南竹乡,并不是没有别的植物,但竹子之多,给你的印象似乎是,那里除了竹,其他便什么植物都不存 在了。其实不是没有而是看不到。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 一层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竿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 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当一阵风 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

8、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 黄蒙田竹林深处人家,作用:作者写对竹乡的总体印象,突出其“海”之特征,先从静态写:“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是写竹海之阔;“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竿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是写竹海之深。然后写其动态:用“暗浪”写竹涛,用“嫩青色和墨绿色”形容竹浪的光影变化与新竹、老竹不同色彩的交织。通过这种“动静结合”的技巧,竹之“海”的特征就鲜明地突现了出来。,三、时空结合 内涵:通过描绘景物在时间或空间方面的变化来表现其特征。 示例:但兴趣

9、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的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的嫩头。有时认着墙上的斑驳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驳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工夫! 叶圣陶牵牛花,作用:叶圣陶先生为描写出“牵牛花的生长变化情 况”,采用了时空结合的技巧。站在牵牛花之前,不容易看到藤蔓生长的情

10、况,先生便巧妙地把时间的推移和嫩头的空间变化结合起来,用静中见动的方法描写嫩头的变化,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嫩头“看似静止”“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的生之力。那嫩绿的头“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的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在时间的变化中显示出嫩头的变化。然后作者以墙上的“斑驳痕”这一空间点为标志,通过“一夜工夫”“竟爬到了斑驳痕之上”,表现牵牛花的生长情况。这样,就鲜明地表现出牵牛花“奋力生长”的特征。,四、虚实结合 内涵:“实”即实实在在地描绘景物,“虚”即描写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或想象。 示例: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

11、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种舒畅、那种陶醉,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 布封天鹅,作用:布封先生为写出天鹅外貌的美,先实写其美:“总之”之前的句子,用并列短语进行排比,从不同方面描写天鹅的体态,通过修饰语准确而又逼真地再现了天鹅的美丽形象。然后“虚”写其美:“总之”之后的语句,用两个“一切”复指前面的并列短语,由天鹅的外貌引发联想,动情地渲染天鹅的美丽。,1注意结构方式。按观察过程的时间先后为序,铺叙景物,穿插写心情来结构文章;或按游程的先后顺序来结构文章等。 2描写顺序要清楚。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上到下,或

12、由下到上;或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或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写景状物六方法,3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刻画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景物的形状因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各有不同,善描绘者当细心观察,多方描摹,用心感受。 4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 矣”。,5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观察景物,不同于简单的照相,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气味等是客观的,当你带着独特的心情,独特的审美眼光去发现、去欣赏,就形成了主客体的统一,景带上你的感情色彩,情又融贯在这特定的环境中,

13、就达到了比较高的美学境界,扩大了想象空间。写景应形象逼真,如若亲见,而对景物的描写又不可太实,还要加上作者的独特感受,加工创造出情景交融、引人联想的深远境界。 6描写要生动、贴切、细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瓜 叶 荷 李发付 春末,友人送了我一盆瓜叶荷。开篇扣题 极普通的花盆,街上一元钱就能买到的六棱盆。极 普通的土,到山里大树下随便就能挖上十盆二十盆,还 带有泥土与树叶混合的气息。叶似瓜叶,但没有瓜叶叶 面的粗糙,而是多了几分细腻;呈嫩绿,又略带点鹅黄,薄薄的,有一掐就流水的感觉;只三片,分搭在花盆的,棱与棱之间。在三片叶的中间是密密匝匝的含苞待放的似棉桃样的花骨朵,而在这许

14、多花骨朵簇拥下的是两朵已开放的状似荷花的花。它比荷花小了许多,有五分硬币那么大;乳白色;有香味,似栀子花的香,但没有那样浓,只是淡淡的,缕缕的。从视觉、触觉、嗅觉等多角度细致描绘瓜叶荷的美,我与妻都不“善”养花,主要是烦,无原因的烦,找不到那份闲适的心情。连最好养的芦荟,我们都能把它养死,这稀罕之花运用芦荟侧面烘托瓜叶荷,为下文作铺垫 送来的当天,这花却成了六岁小女儿的“宠物”,一有空就拿玩具喷壶往上喷水,弄得满地都是水,为此还摔了跤。然那两枚放开的花经过润洗后,细小的水珠三三两两地留在花瓣上,更有了清水芙蓉的风韵。衬托瓜叶荷对生长环境没有要求,第二天早晨,睡梦中的我被妻的惊呼声惊醒:“三朵!

15、三朵!又多了三朵!快来,快来呀!”我一骨碌爬起,直冲客厅。花又多了三朵,且分布在前两朵之围,水灵灵娇滴滴的,像新娘,不胜娇羞,每个花瓣中都透出新生的喜悦。蓦然,心中有一股莫名的冲动。用人物的惊喜衬托瓜叶荷之美,花就这样每天三三两两地由中间向周围开着,女儿也照常宠爱着她的“宠物”,地板上也通常是水,日子也依然过着,只不过心中多了份牵挂与渴望。 七八天光景,花全开了,簇拥着,蘑菇状,似千头菊,白白的一小片,微笑着吐出高雅的清香。那清香无声无息地飞着,飘着,流动着,预报着春末的信息,像一位神奇的诗人,正幽幽地吟诵着一首无形无韵而无比优美的诗。从形状、色泽和香气等方面描绘瓜叶荷,初夏,父亲打电话来,让

16、我抽时间陪他去看望他的老战友,抗美援朝时的。我知道父亲怀旧,老记着他这位立了一等功却自愿回家看护山林的战友。过渡,由瓜叶荷到人物 群山。 松林。 篱笆。 草房。,石桌。 猎枪。 老人。 功臣?独词成句,借鉴“枯藤老树昏鸦”之法,营造人物生存环境 “做了自己能做的。”父亲的战友说。,小住几日,临走时装一袋山土,散发着淡淡松香味的山土。山土养花,也养人。再次点明瓜叶荷的生长环境,也暗示老人的生存环境 只几天不在,我的瓜叶荷已梗断叶败花萎,不堪入目。 我怨妻怪女,而妻女却委屈不堪。打电话问友人,友人说:“这种花只在春末夏初生长,它已做了它能做的。”心忽地一震。为点明主旨作铺垫,再看瓜叶荷,虽有些苍凉,似乎更多的却是坦然与安详,一种尽己所能后的坦然与安详。暗示老人的坦然与安详 瓜叶荷是这样,父亲的战友也是这样。 莫非做人也是这样?用反问句点明主旨,高分理由 1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本文借瓜叶荷喻指父亲看护山林的战友,寄寓了对他们面对生活的坦然与安详的赞美。 2写景状物,描写细腻 本文在写景时调动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