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 文言文阅读Ⅱ》(苏教版)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198215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 文言文阅读Ⅱ》(苏教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九年级下《 文言文阅读Ⅱ》(苏教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九年级下《 文言文阅读Ⅱ》(苏教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九年级下《 文言文阅读Ⅱ》(苏教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九年级下《 文言文阅读Ⅱ》(苏教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 文言文阅读Ⅱ》(苏教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 文言文阅读Ⅱ》(苏教版)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主讲教师:王小明,一、文学常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论语八则,二、语音 1通假异读:说、女; 2 生字词:愠、罔、殆、识、悱、隅 三、通假字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2 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论语八则,四、古今异义词 1可以为师矣 可以:古义:可,可以;以,凭借。今义:是一个能愿动词。 2学而不厌 厌 古义:满足;今义:不喜欢,憎恶。 五、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可以

2、为师矣 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东西。 2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3不耻下问 耻,形容词作动词,意动,以为耻。,论语八则,六、一词多义 1而 表顺接,学而时习之;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 七、重点词语 愠、君子、温、诲、是、识、愤、悱、举 八、特殊句式 1是知也判断句 这是真知啊。 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倒装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3是以谓之文也倒装 是以,即以是,因此。 4何有于我哉倒装 即于我有何哉,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呢?,论语八则,九、重点语句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知之为之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3、也。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十、课文内容理解 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学”与“思”结合,你认为如何?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这两句话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是思的基础,思又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死读书和空想都是错误的。 2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论语八则,鱼我所欲也,一、 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孟子,这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鲁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大师。被尊为

4、“亚圣”,又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提倡“仁政”、“王道”,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二、语音 箪(dn) 蹴(c) 羹(gng) 死亦我所恶(w) 三、通假字 1、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通“向”,从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鱼我所欲也,四、一词多义 为 1 今为(为了) 2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接受)之 3 则

5、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做、采用)也? 是 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2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3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种途径,这种手段) 而 1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2 呼尔而与之(给),鱼我所欲也,于 1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2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与 1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 2 呼尔而与之(给) 之 1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 呼尔而与之(代词,他) 3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代“万钟”, 优厚的俸禄),鱼我所欲也,五、重点词语 实词有:1、义:正义或仁义。 2、患:祸患,灾难 3、丧:遗失 4、心:本性 5、

6、得兼:能够同时得到。 6、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 7、恶:厌恶。 8、蹴:用脚践踏 9、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10、加:好处 11、穷乏:贫穷。,鱼我所欲也,虚词有:1、所 2、使 3、如使 4、则 5、弗 6、之 7、非独,鱼我所欲也,六、重点语句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七、课文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

7、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体现孟子“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文中与成语“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鱼我所欲也,5、舍生取义的事例有: 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舍生取义的名言警句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麸。 孟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

8、抛。 匈牙利 裴多菲,鱼我所欲也,6、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我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学常识 同鱼我所欲也 二、语音 舜、畎、鬲、说;曾、拂 三、通假字 1、衡于虑

9、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读bi,辅佐 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四、古今异义词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今义:表示判断的动词。) 2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路。) 3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五、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 2、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3、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饥饿 4、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 5、行拂乱其所为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6、所以动心忍性 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惊

10、动; 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坚韧 7、人恒过 过,名词活用作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入:动词活用作名词,然后充当句子的状语,在国内。 出:动词活用作名词,然后充当句子的状语,在国外。,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六、一词多义 1 于 (1)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3)征于色-在 (4)生于忧患由于 2发 (1)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2)发于声表现 3而 (1)而后作表承接 (2)而死于安乐也表并列 4拂 (1)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意愿 (2)法家拂士同“弼”,辅佐,辅弼。,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七、重点词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

11、担子 2、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逆,不顺 3、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4、征于色征:征验 5、而后喻喻:明白,了解 6、国恒亡恒:常 八、朗读节奏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九、重点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十、课文内容 1、本文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

12、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2、文章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3、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二段从思想、行动、生活三方面来阐述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的道理。 第三段从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和人面部表情的变化来阐述主观因素对人成才的作用。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论述了了磨练对国家的意义。 4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玉汝玉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曹刿论战,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

13、年体史书。所以课文中的“我”指鲁国一方。 二、语音 刿(gu)孚(f)辙(zh)轼(sh)遂(su) 盈(yng) 靡(m) 玉帛(b) 鄙(b) 又何间(jin)焉 小惠未徧(bin) 弗(f)敢专也 三、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四、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狱:案件监狱 2必以情 实情感情 3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4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5牺牲玉帛 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曹刿论战,6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7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

14、少报多今义:增加 8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可以一战 可以凭借能愿动词,曹刿论战,四、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狱:案件监狱 2必以情 实情感情 3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4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5牺牲玉帛 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6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7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 8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可以一战 可以凭借能愿动词,曹刿论战,五、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

15、,赐福,保佑。,曹刿论战,六、一词多义 1、师:遂逐齐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属: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3、故:故克之(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缘故,原因)4、请: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让我) 5、从:战则请从(跟随) 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曹刿论战,6、以:1何以战(凭,靠,凭借) 2必以分人(把) 3必以信(用) 4必以情(根据) 5可以一战(凭借)7、之:1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2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3公与之乘(代词,他) 4公将鼓之(助词,凑足音节) 5公将驰之(代词,齐师),曹刿论战,七、重点词语解释 1、既克,公问其故(

16、克:战胜) 2、望其旗靡靡:倒下 3、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4、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5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信服、,曹刿论战,八、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 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省略句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省略句 4、何以战倒装句:以何战,曹刿论战,九、朗读节奏 1、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十、重点语句 十一、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