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四)(B卷 能力素养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139664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四)(B卷 能力素养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四)(B卷 能力素养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四)(B卷 能力素养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四)(B卷 能力素养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四)(B卷 能力素养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四)(B卷 能力素养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四)(B卷 能力素养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质量检测(四) (B卷能力素养提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鉴赏(3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两千余年前的秦代宫殿建筑是相当惊人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从以上文字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今天,当年的地面建筑已不可见,但地下始皇陵的规

2、模格局也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从现在挖掘的极为片断的陵的前沿兵马俑坑情况看,整个场面简直是不可思议的雄伟壮观。这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不同的是,它是平面展开的整体复杂结构,不是一座座独立自足的向上堆起的比较单纯的尖顶。“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首先,世界其他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中国建筑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

3、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中国人更进一步发展贯彻了这种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魂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正如中国绘画理论所说,山水画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种种,只是“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中国建筑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精神。即是说,它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

4、,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的洗涤之处,而是能够经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场所。与哥特式建筑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游历其中,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狂迷意识。而正是这种狂迷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的基本特征。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的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

5、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即使像万里长城,虽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它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群体建筑为目标。B从考古发现看,可以肯定两千余年前的秦代宫殿建筑是不可思议的雄伟壮观。它是平面展开的整体复杂结构,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C唐宋明清建筑的体制、风貌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的

6、基础规范,一直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这也是“百代皆沿秦制度”的有力佐证。D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具有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特征。解析:选C原文有“大概始终没有”,“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的字样,选项C太过绝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世界其他民族主要建筑大都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它们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B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魂感、悔悟或激情,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C不同于许多宗教建筑所具有

7、的反理性狂迷意识的审美特征,游历于中国建筑中,更多的是给人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使人感受到的是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D中国建筑,“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也就是说,它是灵魂的洗涤之处,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而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解析:选D“灵魂的洗涤之处”是宗教建筑的特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它既是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同时也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这体现了中国人观念中神人同在的倾向。B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这一美学风格还体现在建筑物严格的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

8、有条。C中国建筑群,虽说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比,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但是它结构方正,逶迤交错,也是气势雄浑。D万里长城,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因此也体现了实践理性精神。解析:选C原文“逊色一筹”的主语是“单个建筑”,不是“建筑群”。(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瘦影陈从周梁思成教授逝世那年,我还在安徽歙县“五七干校”。我在报上见到了噩耗,想打个唁电去,工宣队不同意。我说梁教授是我老师,老师死了,不表示哀思,那么父母死了也可不管了。饶舌了许久,他们终于同意了。我那时正患胃出血症,抱病翻过了崎岖的

9、山道,到了城内,终于发出了人何以堪的唁电。冬季的山区,凄厉得使人难受,偶然有几只昏鸦,在我顶上掠过,发出数声哀鸣,让人心碎。这夜没有睡好,时时梦见他的瘦影,仿佛又听到他那谈笑风生的遗音,一切都是寂寞空虚。“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那几天的处境,我便是在这般光景中过去。我回思得很多,最使人难忘的是1963年夏与梁先生一起上扬州,当时要筹建鉴真纪念堂,中国佛教协会请梁先生去主持这项工作,同时亦邀我参加。我们在扬州同住在西园宾馆,第二天同游瘦西湖,蜿蜒的瘦影,妩媚的垂杨,轻舟荡漾于柔波中,梁先生风趣地说:“我爱瘦西湖,不爱胖西湖。”似乎对那开始着西装的西湖有所微词了。梁先生开始畅谈了他对中

10、小名城的保护重要性的看法,不料船到湖心,忽然“嘣”的一声,船舱中跳进了一条一尺多长的大鱼,大家高兴极了,舟子马上捉住,获得了意外的丰收。这天我们吃到瘦西湖的鲜鱼,梁先生说:“宜乎乾隆皇帝要下江南来了。”我们上平山堂勘查了大明寺建造鉴真纪念馆的基地,那时整个平山堂的测绘我已完成,梁先生一一校对了。对鉴真纪念堂及碑的方案,他非常谦虚,时时垂询于我,有所讨论,我是借讨论的机会,向他讨教学习到很多东西。他开朗、真诚,我们谊兼师友,一点也没有隔阂之处。鉴真纪念碑的方案是在扬州拟就的,他画好草图,由我去看及量了石料,做了最后决定,交扬州城建局何时建同志画正图,接着很快便施工了。扬州市政治协商委员会邀梁先生

11、作报告,内容是古建筑的维修问题,演讲一开始,他说“我是无耻(齿)之徒”,满堂为之愕然,然后他慢慢地说:“我的牙齿没有了,在美国装上了这副义齿,因为上了年纪,所以不是纯白,略带点黄色,因此看不出是假牙,这就叫作整旧如旧。我们修理古建筑也就是要这样,不能焕然一新。”他循循善诱,成为建筑家、教育家,能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有才华。一九五八年批判“中国营造学社”,梁先生在自我检讨会中说:“我流毒是深的,在座的陈从周他便能背我的文章。我反对拆北京城墙,他反对拆苏州城墙,应该同受到批判。”我回忆在大学时代读过大学丛书梁先生翻译的世界史纲,我自学古建筑是从梁先生的清式营造则例启

12、蒙的。我用梁先生古建筑调查报告,慢慢地对营造法式加深理解,我的那本石印本营造法式上面的眉批都是写着“梁先生曰”我是从梁先生著作中开始钦佩这位前辈学者的。后来认识了,交谈得很融洽,他知道我了解他,知道他的身世为学我至今常常在悔恨,气愤,他给我的一些信,“文革”被抄家时散失了,如今仅存下他亲笔签上名送给我的那本中国佛教建筑论文了。我很感激罗哲文兄于1961年冬在梁先生门前为他与我合摄一影,如今放在我的书桌上,朝夕相对,我还依依在他身旁,当然流年逝水,梁先生已做了天上神仙,而我垂垂老矣,追忆前游顿同隔世。我与梁先生从这次扬州相聚后,自此永别了。我们同车到镇江候车,他欣然登上北上的火车,挥手送别。他在

13、窗口的那个瘦影渐渐模糊不见了,谁也不能料到,这是生离,也是死别。我每过镇江车站,便浮起莫名的暗淡情绪,今日大家颂梁先生的德,钦佩他的学术。我呢?仅仅描绘他的侧面,抒写我今日尚未消失的哀思。(摘自园林清议,有删改)4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文章题目富有深意,一个“瘦”字一方面写出了梁先生身影的单薄,同时也道出了梁先生风骨“清俊”。B第四段中写到一条鱼进到了船舱,看似闲笔实则不闲,作者借用这段小插曲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梁思成先生非常有生活情趣的性格。C这篇传记,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从参加梁先生的追悼会写起,以时间顺序回忆了自己与先生交往的过程,在叙写中包含着浓浓的深情。D

14、相对于一般传记而言,本文除了塑造梁先生的形象之外,更多的是为了表达对亦师亦友的梁先生的崇敬和缅怀之情。解析:选CC项,“以时间顺序回忆了自己与先生交往的过程”不准确,行文中只是回忆了两人交往的几件事,并非对交往过程进行的回忆。5作者笔下的梁思成教授这一形象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答:_答案:风趣幽默,开朗真诚,有才华且循循善诱,谦虚且坚守自己的学术观点。6指出画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答:_答案:衬托。以冬季山区的单调凄厉景象,衬托了“我”听到噩耗的哀痛心情。对比。突出表现梁先生的建筑主张:有中国特色,不能照搬西方。反语。强调梁先生的学术影响深远,也表明作者和梁先

15、生关系融洽,相知深远。(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78题。(11分)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注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注玉斧修:这里指“玉斧修月”。传说唐代有一人游嵩山,见一枕幞而眠者。其人告诉他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后因有“玉斧修月”之说。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的上阕就中秋月来写,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