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八版)最新1炎症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136640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9.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第八版)最新1炎症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病理学(第八版)最新1炎症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病理学(第八版)最新1炎症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病理学(第八版)最新1炎症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病理学(第八版)最新1炎症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第八版)最新1炎症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第八版)最新1炎症ppt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徐臣利,第四章炎 症(inflammation),.,主要内容,掌握炎症的概念及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熟悉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掌握急性炎症的病理变化。 熟悉液体渗出的机理和意义,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掌握急性渗出性炎症的组织学类型及病变特点。 了解急性炎症的结局。 掌握一般增生性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和肉芽肿性炎症的概念。,.,掌握炎症的概念。 掌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掌握急性炎症渗出的病理变化。 掌握急性渗出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病变特点及结局。,.,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述,炎症(inflammation)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

2、防御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主要特征是液体渗出和白细胞渗出。,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其实是损伤、抗损伤和修复的统一过程,.,炎症的原因,凡能引起组织损伤的因子都能引起炎症均为致炎因子,可归为以下几类:,分 类,物理性因子 化学性因子 生物性因子 组织坏死 变态反应 异 物,.,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 质(alteration)损伤过程 渗 出(exudation)防御(抗损伤)反应 增 生(proliferation)修复过程,.,变质(alteration),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变质(alteration)。多发生于实质细胞,也可发生于间质细胞。,实质细胞; 细胞水肿

3、、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间 质; 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渗出(exudation),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称为渗出(exudation),渗出的成分(液体和细胞)总称渗出物或渗出液(exudate) 。,炎性水肿 炎性积液 炎细胞,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渗出液的作用,.,.,增生(hyperplasia),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 间质成分的增生包括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实质细胞的增生如慢性肝炎中肝细胞增生。,增生与相应的生长因子的作用有关。 炎症增生具有限制炎症扩散和修复

4、作用。,.,增生(hyperplasia),.,1、变质性炎症:常见于心、肝、脑等实质器官的感染和中毒,如急性病毒性肝炎和乙脑等。 2、渗出性炎症:绝大多数急性炎症均为渗出性炎症。 3、增生性炎症:以慢性炎症多见,但急性炎症亦有,如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伤寒等。,小 结,.,炎症的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炎症的全身反应,病变比较严重,特别是病原微生物在体内蔓延扩散时,常表现出全身反应,发热:外源性致热源(细菌产物等) 内源性致热源(IL和TNF) 末梢血白细胞数目改变:IL-1和TNF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寒战、厌食,.,炎症防御的意义,积极作用,局限致炎因子,阻止病原蔓

5、延 稀释毒素、杀灭致炎因子、清除坏死物质 实质、间质细胞增生,修复损伤,危害作用,严重的变性坏死,影响正常功能 大量的渗出物累及重要脏器功能 增生性反应可以影响脏器功能 长期炎症刺激可致癌,.,1、依据炎症累及的器官分类 2、依据炎症病变的程度分类 3、依据炎症的基本病变分类 4、依据炎症持续的时间分类,炎症的分类,.,第二节 急性炎症,最常见的炎症类型,急性炎症过 程,血管反应 白细胞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渗出 白细胞激活 白细胞介导组织损伤 白细胞功能缺陷,.,参与炎症反应的物质,.,炎症介质,参与和介导炎症反应的化学因子称为炎症介质,炎症介质具有以下特点:,1、来自

6、血浆(肝脏合成)或细胞(细胞内颗粒); 2、多数炎症介质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某些则通过直接的酶活性或者介导氧化损伤; 3、通过作用于靶细胞产生次级炎症介质是作用放大或缩小; 4、半衰期十分短暂,.,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1、血管活性胺: Histamine: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也存在于血小板内。 组胺组要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H1受体起作用,是细动脉扩张、细静脉通透性增加。 5-HT(serotonin):主要存在于血小板,主要引起血管收缩。,.,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2、花生四烯酸(AA)代谢产物: PG(prostaglandin):环氧合酶途径合成,可抑制血

7、小板聚集,可使血管扩张; 凝血素A2:环氧合酶途径合成,是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 LT(leukotriene):脂质氧合酶途径合成; LX(lipoxins):脂质氧合酶途径合成,是白三烯的内源性拮抗剂,.,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3、血小板激活因子 4、细胞因子 5、活性氧和一氧化氮 6、白细胞溶酶体酶 7、神经肽:可传导疼痛,引起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炎症介质,1、激肽系统: 缓激肽(bradykinin):可使细动脉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并引起疼痛。因子的激活是缓激肽形成的中心环节。 2、补体系统 血管反应:C3a和C5a通过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白细胞激

8、活、黏附、趋化作用: C5a 吞噬作用:C3b和iC3b 细菌杀伤作用:MAC(membrane attack complex) 3、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急性炎症的病理类型,绝大多数急性炎症为渗出性炎症,亦有变质性炎症和增生性炎症。,急性 炎症,浆液性炎 纤维素性炎 化脓性炎 出血性炎,.,急性炎症的结局,1、痊愈 2、迁延为慢性炎症,3、蔓延扩散,局部蔓延 淋巴道蔓延 血行蔓延,菌血症(bacteremia) 毒血症(toxemia) 败血症(septicemia) 脓毒败血症(pyemia),.,第三节 慢性炎症,慢性炎症发生的原因: 1、病原微生物难以

9、清除,持续存在: 如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部分真菌 2、长期暴露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毒性因子作用下: 如硅肺 3、对自身免疫产生反应: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炎症的分类及特点,分 类 1、一般慢性炎症: 特点:炎症病灶浸润的细胞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伴有组织的破坏,并有修复反应 2、肉芽肿性炎: 特点:肉芽肿的形成,.,炎性息肉 炎性假瘤 肉芽肿:即炎症局部形成的以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肉芽肿性炎:即以肉芽肿为主要表现的炎症,.,肉芽肿性炎形成的原因,1、 细菌感染 2、真菌和寄生虫感染 3、螺旋体感染 4、异物刺激 5、其他不明原因

10、,感染性肉芽肿,异物性肉芽肿,原因不明的肉芽肿,.,Thank You!,湖北医药学院病理教研室,.,.,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我就是在书上看到介绍熊的嗅觉特别灵敏,分辨能力特别强,所以就想试一下。 第一次我在动物园熊山向熊倒了火碱后,看到熊没什么反应。 于是我第二次又想用硫酸试一下,因为硫酸有气味,熊应该能闻出来。,.,.,.,大叶性肺炎,.,青春痘,荨麻疹,炎性水肿,.,鞘膜积液,心包积液,炎性积液,胸腔积液,.,有利作用: 1、稀释和中和毒素 2、为炎症局部的白细胞运送营养并运走代谢产物 3、其中的抗体和补体可以杀灭病原 4、渗出的纤维素局限病变 5、渗出的白细胞发挥吞噬和杀灭作

11、用 6、局部的毒素和病原微生物随淋巴回流,刺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渗出液的作用,.,不利作用: 压迫、阻塞、机化粘连、实变等,渗出液的作用,.,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血流动力学改变,1、细动脉短暂收缩,2、血管扩张和血流 加速,3、血流速度减慢,最后,血流停滞为白细胞渗出提供了条件。,.,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收缩,内皮细胞损伤,增强的内皮细胞穿胞作用,直接损伤 白细胞诱导的损伤,新生毛细血管高通透性,.,白细胞渗出(exudation),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游出到血管外的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白细胞的边集和滚动,白细胞边集(marginati

12、on and pavemengting):白细胞从血管中心部位到达血管的边缘部位。 白细胞滚动(rolling):内皮细胞被细胞因子和其它炎症介质激活并表达黏附分子,白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不断地发生结合和分离,白细胞在内皮细胞表面发生翻滚。,选择素,E选择素:内皮细胞 P选择素:内皮细胞和血小板 L选择素:淋巴和中性粒细胞,.,白细胞黏附,白细胞紧紧黏附于内皮细胞是白细胞从血管中游出的前提。 白细胞黏附由白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和内皮细胞表达的配体介导。,.,白细胞游出(transmigration),白细胞游出:指白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的过程。 通常发生在毛细血管后小静脉。 白细胞游

13、出主要是炎症病灶产生的化学趋化因子介导的。,.,白细胞游出(transmigration),游出方式:阿米巴运动,不同病因游出的白细胞种类亦不同。,.,白细胞游出(transmigration),炎症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种类不同。 最先游出的是中性粒细胞 24-48h以单核细胞为主,.,白细胞游出(transmigration),炎症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种类不同: 1、中性粒细胞寿命较短 2、中性粒细胞停止游出后单核细胞继续 3、炎症不同阶段激活的化学因子不同,.,趋化作用(chemotaxis),趋化作用:指的是白细胞沿着化学物质浓度梯度向化学刺激物方向做定向运动。,趋化因子(chemota

14、ctic agents) 外源性: 细菌产物最常见 内源性: 补体成分(C5a) 白细胞三烯(LTB4) 细胞因子(IL-8),.,白细胞激活,白细胞聚集到组织损伤部位,通过各种受体识别感染的微生物和坏死组织,从而被激活并发挥杀伤和清除作用。,被激活后的白细胞发挥吞噬和免疫作用,以杀伤微生物和清除致炎物质,.,白细胞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具有吞噬作用的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较强,胞质颗粒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溶酶体酶在杀伤、降解微生物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巨噬细胞:溶酶体中含有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白细胞吞噬作用,吞噬过程: 识别和附着吞入杀伤和降解,.

15、,白细胞吞噬作用,赖氧机制:主要通过活性氧和活性氮 中性粒细胞的杀菌系统:H2O2-MPO-卤素,不赖氧机制: 1、溶酶体内细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 2、溶菌酶水解细菌糖肽外衣; 3、嗜酸性粒细胞内MBP的细胞毒性; 4、防御素(defensins),.,白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作用,损伤机制: 1、吞噬溶酶体在完全封闭之前仍与细胞外界相通,溶酶体酶可外溢; 2、某些不容易被吞噬的物质可以引发白细胞高度激活,溶酶体酶被释放到细胞外间质中; 3、白细胞吞噬了能损伤溶酶体膜的物质(尿酸盐、二氧化硅等),使溶酶体酶释放,.,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 渗出物主要来自血浆,也可以由浆膜的间皮细

16、胞分泌, 含有3-5%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同时混有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常发生于黏膜、浆膜、滑膜、皮肤和疏松结缔组织等,结局:一般较轻,容易消退,渗出物过多时影响严重,.,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要特征 渗出物的镜下表现:呈红染,相互交织的网状、条状或颗粒状,常混有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细胞碎片。,常发生于黏膜、浆膜和肺组织等,假膜性炎 固膜性炎 浮膜性炎 纤维性粘连,结局:取决于渗出物的多少、部位等情况,.,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多由化脓菌感染引起,形成脓性渗出物,脓细胞 脓液,.,化脓性炎,依据病因和发生部位的不同,化脓性炎分为:,表面化脓和积脓 蜂窝织炎 脓 肿,注意:蜂窝织炎和脓肿的区别,.,出血性炎,指的是炎症病灶的血管受损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流行性出血热 钩端螺旋体病 鼠疫,.,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