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党建亮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135701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党建亮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党建亮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党建亮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党建亮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党建亮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党建亮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党建亮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党建亮色 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党建亮色 xx年“七一”前夕,XX街道正式启动“N区一会”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按照“一会统筹、N区联动;分类推进、全面提升”的党建工作思路和“强化党建、服务民生、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工作目标,横向上,按照行业组建行政区、社区、商区、校区、园区五个党建联盟,覆盖区域内40多家基层党组织,构建区域党组织枢纽式工作格局;纵向上,形成党工委、二级党委、党建联盟、党(总)支部的四级组织网络,及党建峰会、党建联盟联席会议的工作体系,构建区域化党建协同联动体系;形式上,通过“自动、小联动、大联动”,优化“内循环、外循环”,形成服务型党组织引领的社区治理统筹联动机制

2、。xx年多来,区域化党建的杠杆效应逐渐传导至社会治理领域,逐步形成了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新格局。 一、立足“两大主题”,应对地区“四大需求”“N区一会”区域化党建缘起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是事关上海当前改革和未来发展的全局性大事。XX探索“N区一会”区域化党建,正是植根于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这两个重要主题。一方面,街道提出“实现全面城市化、打造美丽新XX”的战略目标,要求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紧扣“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文化繁荣、宜居宜业”的城市化治理理念;另一方面,市民全面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又要求尊重基层首创,拿出切实举措,真正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问题。 “N区一

3、会”牢牢扎根于XX地区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现实,是应运而生的创新举措,具体表现为用区域化的方法为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过程中呈现的“四大需求”提供解决路径。 一是群众诉求从“基本型”向“多元化”发展,产生“张力”需求。XX的基本需求仍然占据较大比重,如全街道低保户占全区三分之一左右,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31%。同时,精神文化、市政发展、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等新型需求表现日渐旺盛,居民在就医、出行、教育、居住、物业管理等领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利用和分配成为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 二是区域格局从“单一型”向“混合型”发展,产生“合力”需求。XX曾有“市场兴、百业兴”的说法,但在“调结构促转型

4、”的要求下,以专业市场为主的单一产业格局,近年来已经演化为集电商、汽配、金融等为一体的多元型产业结构;原本以曹安路为主线的商圈分布,演化为全区域覆盖的混合型产业布局。而地铁13号线开通、14号线即将动工,也使业态、地缘之间的关系更为纵横交错,产城融合和区域治理的需要更为迫切。 三是社会建设从“内生型”向“公共性”发展,产生“动力”需求。公共服务平台、条块治理模式逐渐充实进管理体系,取代居民区、经济单位、行政部门的自我管理。近年来,针对内生型需求溢出带来各类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动力机制问题,街道推出“大联勤”、“小联勤”等社会管理综合性平台,加大开放参与和公共治理的力度,并在 “N区一会”工作中提

5、出实现区域化党建靠动力激发的要求。 四是党的建设从“单位制”向“社会化”发展,产生“活力”需求。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少资源”无法应对利益诉求多元交叉的立体格局,无法解决群众具体的问题就意味着失去一部分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组织建设“低活力”难以匹配市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的活跃程度,固步自封带动不了群众参与、监督、评判。“自扫门前雪”、闭门抓党建的传统基层组织建设方式已经疲态尽显,作为社会治理的“领头雁”,基层党组织迫切需要提升自身活力。 二、围绕“三个方面”,推动“xx服务”为社会治理提供组织保障和工作平台 “N区一会”工作的出发点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党组织自身作用的发挥,提升党建工作对社会治

6、理的引领效应。着力点是开门搞党建,跳出党建抓党建,实现党的建设与群众工作、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的全面融合,实现单位内外、行业内外、区域内外资源统筹利用。据此,“N区一会”着重在基础性、组织力、项目化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推动,实践中也产生了一首富有XX特色的“xx”党建工作经。 一是突出“基础性”。把组织建设作为加强社区治理的重要基础,具体为:“联会峰会明确了路子”,每年召开一次党建峰会的同时,每季度各联盟召开联席会议,实行轮值主席制,增强联盟的常态运行力; “课题调研开阔了脑子”,各党建联盟完成年度调研课题;“特色工作亮出了法子”,基层党组织每家至少实施一项党建特色品牌,部分工作涉及社会治理领域;

7、“先锋指数测出了影子”,对全部党组织和党员进行了先锋指数测评,形成了“群众眼中的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反映。 二是强化“组织力”。称之为“十项机制建起了架子”,机制包含两项“组织架构建设”(组织领导、党建峰会机制),形成神经系统;五个“运行规范建设”(联盟联动、党群联动、联勤联动、品牌创建、专题研讨机制),犹如“手和脚”;三项“保障支撑建设”(先锋指数测评、专家咨询、督导指导机制),赋予“大脑”和“小脑”功能,以此形成一个集街道党工委、党建联盟、基层党组织及社会力量一体运作、各司其职的区域化党建“神经链”,并有效传导至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末梢。 三是巧用“项目化”。即分解推动、项目运作。具体为:“联

8、动共建搭起了台子”,构建38对联盟内党组织“小联动”结对,84对联盟间党组织、与区域内体系外党组织、区域外党组织三个层面的“大联动”结对,围绕社会治理展开共建内容;“统一行动吹响了号子”,五个联盟实施五个统一行动,共同目标面前凝聚共同力量;“共治项目开出了方子”,根据社会治理要求,联盟形成“一年以一个重大项目解决一个重要问题”的推进思路和措施;“集中服务甩开了膀子”,每半年开展一次联盟统一行动日。 三、推动“N区汇聚”,提升“整体效应”“N区一会”的初步成效 以区域化之“法”,党建联盟之“实”,党组织之“活”,开展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有效推动了XX区域内党组织共谋党建、共享资源、共同服务、共建

9、和谐的能力和水平,使“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作用得到明显提升,有效推动了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深化“服务结对”,形成“联动”效应。通过多渠道的资源引入,打造街道层面结对的30多对共建关系,联盟层面结对的25对共促关系,基层党组织层面结对的120余对区域内外联动关系,不断推动社会治理合力形成。根据跳出XX推进区域化党建的思路,党工委结合街道特色,对应结对内容,在“N区一会”工作中全面深化与“五个结对单位”市商务委干部人事处、市综治办党支部、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市企业联合会、xx区检察院的双向互动,为地区发展和群众工作提供坚强的外力支撑。其中,市商务委

10、干部人事处在3131电子商务园建立“商务人才XX服务基地”,还为东方汽配城申请“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项目”提供政策服务,并指导其申请到一笔意料之外的扶持基金;市综治办对“大联勤”向社区“小联勤”拓展予以具体指导;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与街道联合举办后备干部培训班,为街道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市企业联合会对街道企业招商、组建企业家联谊会等工作进行具体支持;区检察院则对街道开展干部教育监督工作给予了指导。依托党建联盟的实体运作,在联盟内开展 “小联动”结对,相同业态、相近特点的单位党组织结成xx个对子,以共同发展、相互借力的形式推进服务群众、社会治理工作;与联盟间党组织、区域内体系外

11、单位党组织、区域外单位党组织开展“大联动”结对,基层党组织建立区域内外结对共建关系xx对。XX市场监督管理所党支部与XX经济城党支部开展“所城联动”,探索共同服务企业发展、推动区域治理的新模式。坐落于曹安路的上海市轻纺市场,在参加街道商区党建联盟后将“星级”商户的评选与商户的社区表现挂起钩来不仅要看经营,还要看社区表现。租户一改以往在租住地乱堆乱扔现象,邻里关系和睦了,还激发了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情。 打通“服务分割”,形成“联合”效应。依托社区党委、行政组织党组,形成“二级党委(党组)”领导和推动“N区”党建联盟的工作架构。街道各科室紧紧围绕“N区一会”谋划和开展工作,形成部门联动、工作联合的服

12、务态势。园区党建联盟综合服务中心,由机关干部轮流开展“一口受理”,切实体现党群部门机制联享、组建联推、阵地联建、活动联办、考核联动的要求。同时,在各类群众性问题研究和解决过程中,全面开展资源整合、力量联合,严格执行“一、三、十五工作日”制度的要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天给出初步答复,三个工作日给出明确答复或解决,十五个工作日内基本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给出明确解释。在此基础上,带动“网上信访联合接待大厅”、“大联勤”、“大数据 ”等群众综合治理平台建设,共同组成群众问题和社会矛盾解决体系,推进影响群众满意度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和及时回应。 优化“服务体系”,形成“主体”效应。按照市委、区委

13、关于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要求,“N区一会”全面统筹街道群众工作,形成区域支撑、基层自治为主要特点的群众工作格局。一是强化基层自治机制。在社区全面实施“五联”工作法,构建先锋议站(家)、社区议站(家)。二是建立区域单位支撑机制。全年区域单位参与社区服务两千余人次,向社区捐助资金近百万元;三是改进机关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作风建设。街道机关党总支在全面实施“顺民心、听民意、解民忧”的“三民”工程中,结合找准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做到定点联系、定项参与、定期解决、定责落实。去年,街道各党组织有效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500多条。四是开展先锋指数测评。在街道全部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中开展的党组织和党员先

14、锋指数测评,随机抽取群众进行打分,聚焦“四风”、“不严不实”等问题,对照群众迫切期望解决的问题和社会治理效果,形成“群众眼中的党组织和党员”的整体反映。 凝聚“服务力量”,形成“共同”效应。以党建联盟为单位,打造党组织共同服务力,是“N区一会”的重要目标。五个党建联盟分别实施了各自的统一行动项目,行政区党建联盟“四进四强”行动,社区党建联盟“五联”工作法,校区党建联盟“三优三名 ”工程,商区党建联盟“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园区党建联盟“四阵地”建设,成为凝聚共同服务力,分领域明确服务主线和服务内容的重要抓手。新郁社区在实施“平改坡”工程中,许多底楼居民不让脚手架搭在天井,“平改坡”眼看要“白搭”

15、。社区党总支根据社区党建联盟统一行动“五联”工作法要求,建立“三专”队伍,在工程建设和居民之间架设意见反馈、解决、监督的平台,10多家单位参与的专项工作组,在部门间吹响“集合令”;150多名居民骨干组建的专区服务队,在邻里间响起“征询声”;近10名居民代表担任的专门监督员,在施工队旁架起了“摄像头”,平稳完成全部建设,却没有一起矛盾升级。在统一行动的范畴内,党建联盟每半年开展一次“统一行动日”集中服务,五支“联动服务队”走上街头、走入市场、走进家庭,通过集中服务和集中走访,形成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具体举措;按照“一年以一个重大项目推进一个重要问题解决”的思路,各联盟明确各自“共治项目”,努力

16、让群众感受到“N区一会”区域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带来的变化:行政区党建联盟建设“网上信访联合接待大厅”,推进问题解决;社区党建联盟构建“党群议事体系”,推进居民自治;商区党建联盟打造“曹安路商圈诚信经营公益服务共同体”,推进社会责任;校区党建联盟运行“品质教育社会资源库”,推进校园建设;园区党建联盟建好园区“一中心一基地”服务点,推进人才服务。同时,党建联盟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每年开展一次集中性课题调研,去年形成 4万余字联合调研报告。 突出“服务特色”,形成“抓手”效应。结合自身实际,当前,五个党建联盟内48家党组织提出并实施了50余项党建特色品牌,其中有很多内容涉及社会治理领域。在一次沿街路面乱设摊治理过程中,XX城管中队的党员看到摊贩大多生活困难,“放任不行,贸然取缔却容易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怎么办支部组织党员和骨干队员在现场路段设置“微型党课流动授课点”,并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全面听取意见建议,探索“亲民、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