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1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5079546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1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1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2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感受鲁迅先生的非凡气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民国作家萧红,被鲁迅称之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短暂而漂泊的一生留下近百万字经典作品,终成大器未曾有负鲁迅的期许。他们之间有师生之谊也有传承之道;鲁迅的欣赏、奖掖与扶持,萧红的早慧、勤勉与感恩,构筑成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感人佳话。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的常客,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在回忆鲁迅先生中以女性的细心,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细节,既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又表现出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所有的人都

2、承认,纪念鲁迅先生最好的文章出自萧红之手,这是因为,她从平视的角度,用平实的文笔,毫不炫技地素描了鲁迅。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生动细腻的细节来描写鲁迅先生的,我们从文中又会感到鲁迅先生怎样非凡的气质。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细节描写,批注从这些细节描写中感受到的鲁迅先生的非凡气质。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明朗(mnglng):光线充足;明亮。明白;清晰。光明磊落;乐观,开朗。轻捷(qngji):指动作轻快敏捷。做客(zuk):指去别人家拜访,或者在别人家留宿。忧郁(yuy):忧伤郁结,忧虑烦闷。心境(xnjng):心境又叫心情,佛教指清净

3、之心,心情,心绪。崭然(zhnrn):形容山势高峻突兀等。草率(coshui):形容粗糙简略。深恶痛绝(shnwtngju):恶:厌恶;痛:副词,程度深;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工夫(gngf):指花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展读(zhnd):指阅读。解剖:(jipu):在医学或生物学研究中,用特制的刀、剪把人体或动植物体剖开。变幻无常(binhunwchng):形容事物任意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则。踌躇(chuch):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致命(zhmng):传达言辞、使命。犹捐躯。使丧命;使毁灭。遭殃(zoyng):遭遇困难,遇到麻烦。师生一起梳理课文基本内容:作者

4、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哪些内容?鲁迅先生笑的特点走路的特点待人之道饮食与作者开玩笑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不怕花功夫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鲁迅先生对原稿与校稿不珍惜夜里去看电影坐车时的谦让陪客人到深夜,必同客人一道吃些点心鲁迅先生备有两种纸烟,一种价钱贵的,待人;一种便宜的,自己抽。鲁迅先生以翻一翻书的方式当作休息鲁迅先生花长时间陪客人鲁迅先生在深夜工作,直到人家都起来了才睡下。待子之道鲁迅先生寄书的细致鲁迅先生生病了,但工作不止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细节描写,感受非凡气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选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细节加以赏析,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说明自己从鲁迅先生身上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

5、流:细节: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分析: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真诚。细节: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的蒙蒙的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分析: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待人的热诚与周到。细节: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分析: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虽然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不怕花功夫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结合下文所写的对自己原稿与校稿的不珍惜,更能感知其伟大。细节: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

6、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象夜里那样高大。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分析:感受到鲁迅先生工作的投入。细节: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不是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不是新鲜的。鲁迅先生说:“他

7、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分析: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即使是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意见也是十分尊重的。细节: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分析: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为人,即便是小事,也做得非常的严肃认真。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一、个性解读。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1你对本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2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二、读写结合。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你认为文中

8、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借鉴作用?2以回忆为题,写一篇回忆性的文字,注意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不平凡之处。总结固趣本文抓住了鲁迅先生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来描写,一改人们心目中“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让人觉得可亲可敬。作者以女性的细心,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细节,既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又表现出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作者还注意通过对比手法表现鲁迅先生平凡之处的不平凡。如对青年写字草率深恶痛绝,但不怕花功夫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对青年的信很珍惜,对自己写的原稿与校稿不珍惜等。作者也善于通过人物的评价表现鲁迅先生的不平凡

9、之处,如文中写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这样的评价有画龙点睛之妙。布置作业:预习孙权劝学,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趣味教学资料萧红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

10、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萧红早年经历少年萧红1911年(宣统三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五),萧红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城内龙王庙路南的张家大院。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1916年(民国五年),外祖父将萧红学名改为张廼莹。1919年(民国八年),生母姜玉兰感染霍乱病故。父亲张廷举续娶梁亚兰,即萧红继母。1920年(民国九年),入呼兰县乙种农业学校(俗称龙王庙小学,现为萧红小学)女生班读初小。1924年(民国十三年),入北关初高两级小学校女生部读高小。后转入呼兰县第一女子初高两级小学校。1927年(民国十六年),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

11、立第一女子中学(现为哈尔滨市萧红中学)就读。萧红喜欢文学和绘画,在校刊上发表过署名悄吟的抒情诗。1928年(民国十七年),哈尔滨市学生维持路权联合会发起反日护路游行示威活动,即“一一九”运动。萧红参加游行,主动担任宣传员。1929年(民国十八年),祖父去世,萧红十分悲痛,因为祖父是她最亲的人。祖父去世后,她对家庭已没有感情和留恋。1930年(民国十九年),初中毕业,不顾家庭反对而出走北平,入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附属女子中学读高中一年级。因为没有家庭的支持,不久生活陷入困顿中。1931年(民国二十年)1月,寒假中离开北平返回呼兰,被软禁在家中。2月底,再次去北平,不久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平。3月中

12、旬,两人一起离开北平回哈尔滨。汪恩甲的哥哥汪大澄不满萧红去北平读书,代弟弟解除了与萧红的婚约,萧红到法院状告汪大澄。汪恩甲为了顾及哥哥的声誉,违心承认解除婚约是自己的主张。萧红输掉了官司,回到呼兰,后随家搬到阿城县(现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福昌号屯,被迫与外界隔绝。1931年(民国二十年)10月,从福昌号屯经阿城逃到哈尔滨。一个月后与汪恩甲到道外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临产期近,汪恩甲不辞而别。萧红写信向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助,裴馨园多次派萧军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萧红因此结识萧军。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8月7日,松花江决堤,洪水泛滥市区,由于萧红欠钱太多,旅馆不

13、让萧红离开。萧军趁夜租了一条小船,用绳子把萧红救出,到裴馨园家暂住。不久萧红住进医院分娩,孩子生下后因无力抚养而送人,后夭折。出院后,两人住进道里新城大街(现道里尚志大街)的欧罗巴旅馆,开始共同生活。因没有固定收入,二人仅靠萧军当家庭教师和借债勉强度日。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1月,萧红、萧军从欧罗巴旅馆搬出,安家于道里商市街25号(现道里区红霞街25号)。萧红的文学创作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3月,参加党员金剑啸组织的赈灾画展,展出两幅粉笔画。4月,以悄吟为笔名发表小说弃儿,是萧红最早发表的文学作品。随后发表诸多作品,踏上文学征程。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7月,与萧军、白朗、舒群等人

14、在抗日演出团体“星星剧团”中担任演员,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由于引起敌伪特务机关注意,剧团于公演前解散。2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0月,在舒群等人的帮助下,萧红、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自费在哈尔滨出版。萧红署名悄吟,萧军署名三郎。跋涉的出版,在东北引起了很大轰动,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也为萧红继续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6月,因跋涉中大部分作品揭露了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歌颂了人民的觉醒、抗争,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进步色彩,引起特务机关怀疑,为躲避迫害,萧红、萧军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逃离哈尔滨,经大连乘船到达青岛。端午节前一天,舒群夫妇在大港码头接了两人,一起住在观象一路1号。萧军在青岛晨报任主编,萧红完成著名中篇小说生死场。此间,两人与上海的鲁迅先生取得联系,并得到鲁迅的指导与鼓励,被称赞中国左翼文学一下子多了两个实力作家。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萧红、萧军与作家张梅林离开青岛抵达上海。在上海,萧红、萧军经常到鲁迅家做客,向鲁迅请教。鲁迅特意将两人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萧红的好朋友,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鲁迅和许广平不但在创作上指点他们,还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不久,萧红、萧军、叶紫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12月,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