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学习方略】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评估(二)课件 语文版必修5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18115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6.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程学习方略】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评估(二)课件 语文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全程学习方略】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评估(二)课件 语文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全程学习方略】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评估(二)课件 语文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全程学习方略】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评估(二)课件 语文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全程学习方略】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评估(二)课件 语文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程学习方略】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评估(二)课件 语文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程学习方略】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评估(二)课件 语文版必修5(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150分钟 150分),1从原文看,下列对于“一切始于世博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届世博会都云集了各个时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成果,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B每一届世博会都给人类带来最新潮的产品,新的概念模式也会在展会上涌现。 C日本等国家正是起步于世博会而走向发达,他们效仿西方国家创办博览会。 D作者渴望中国能够借助举办2010年世博会腾飞于世界,并且对此充满信心。,【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据原文“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与其效仿西方创办博览会,促进生产改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无关联”可知,选项把“起步于”和“不无关联” 两个概念混淆。

2、,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博会让人们在休闲和娱乐的同时,也通过展会传播技能,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教育和启发人类积极思考,有利于互相之间接受差异。 B世博会虽然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但它自诞生起就承担了促进人类的和平与交流的责任,各国都是凭借这一理由成功举办博览会的。,C世博会是世界发展的平台,许多关系到世界未来和发展的重要话题,比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都是通过世博会引起人类关注的。 D首次以城市问题为主题,是上海世博会的创新之举,上海市也因此成为展示21世纪“和谐社会”,体现“和谐城市”理念的重要载体。,【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B项原文是“藉由博

3、览会实现全体人类之间和平与高尚的竞争”,并非“和平”。C项“都是”说法太绝对。D项把未然说成已然, 原文是“将成为”。,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博会的交流有多个层面,虽然经济和科技交流促进各国扩大贸易、加强国际合作,但最根本的是整体性人类文明交流。 B受上海世博会的现代气息和新兴科技浪潮的冲击,相对落后的中国将会开始工业化和科技化建设,以融入一体化的世界。,C上海将藉由2010年世博会使自己的城市功能比如基础设施等得以提升,同时也向世人展示自己城市发展的文明成果。 D基于世博会对主办城市和国家各方面的带动作用以及上海的地域位置考虑,上海世博会必将推动长三角城市群

4、快速崛起。 【解析】选B。“将会开始工业化和科技化建设,以融入一体化的世界”错。,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应辰答以为治之要 要:关键 B上甚异之 异:奇怪 C殿试第一人无待次者 次:等级 D和议不谐非所患 谐:成功 【解析】选B。“异”应为“对感到惊异”。,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汪应辰“刚正方直”的一组是(3分)( ) 召为秘书省正字 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 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 应辰独员当剧务,节冗费 应辰奏驳之 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 A B C D. 【解析】选B。和指汪应辰升官情况,指汪应辰为国效力,均与“刚正方直”无关。,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5、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汪应辰幼时聪颖异常,他五岁就读书识字,“属对应声” 常常语出惊人,记忆力不凡,借来的书过目不忘,十岁就能写诗。曾有一学官以韩愈为例嘲笑他,他反应机敏,以孔子一事加以回击,令人拍案叫绝。 B汪应辰才智绝伦,参加科举考试时写的策论切中时弊, 皇帝以为是一老年士子所作,不料是一个18岁的少年所写,于是龙颜大悦,当即要授予官职,但赵鼎认为要按照惯例让他到地方上去磨炼,“养成其材”,于是授汪应辰为镇东军签判。,C汪应辰反对秦桧,敢于直言。当秦桧力主与金和议时,他上书皇上,认为不应该“肆赦中外,褒宠将帅”,而应加强防备,“常若敌人之至”。正因为这样,他深为秦

6、桧所忌, 被贬官做建州通判。 D汪应辰关心国事,体恤民情。在任户部侍郎兼侍讲期间, 独自处理复杂的事务,节约开支,并上书皇上,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认为国家在许多地方都存在浪费现象,使皇上“惊其费冗”,下令裁减。,【解析】选B。“按照惯例让他到地方上去磨炼”错,原文是说“按照惯例,殿试第一名无须按等级等候,直接授予京官”。,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异议不息非所畏,异议息矣,而上下相欺之可畏。(3分) 译文:_ _,(2) 纵忘积年之耻,独不思异时意外之患乎?此因循无备之所以可畏也。(4分) 译文:_ _ (3) 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

7、皆危之。(3分) 译文: _ _,答案:(1)不同的意见不停息不是可怕的事,不同的意见没有了,上下相互欺骗就可怕了。 (2)(这样做,)即使忘了长久以来的耻辱,难道不想想将来意料之外的祸患吗?这就是照旧不改没有防备之所以可怕的原因啊。 (3)等到张九成的父亲去世,说他坏话的人还攻击他,但汪应辰却不远万里前去吊唁,人们都认为他很正直。,(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89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8.说说“江风引雨入舟凉”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5分) 答:_ _ 答案:“凉”不仅写出了在秋风秋雨中身体上

8、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与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9.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6分) 答:_ _ _,答案:这首诗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 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写,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 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

9、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子曰:“质胜文则野,_;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2)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_,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骚) (4)仰观宇宙之大,_,所以游目骋怀, _,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5)箫鼓追随春社近,_。(陆游游山西村),答案:(1)文胜质则史 (2)艰难苦恨繁霜鬓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4)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 (5)衣冠简朴古风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借梯子为道具

10、,通过父与子两个人物的对话,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观念:人对人的认识必须是防范和信任共存。 B.这篇小说没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爸爸和儿子只不过是两个道理的传声者,就如相声里的甲、乙两个角色, 因为微型小说不要求要素齐备。,C.写儿子在梯子上,爸爸却让他长时间地站在上面听自己讲故事,这一情节不真实;还不如让儿子跳两次,既可避免拖沓,给儿子的教训又更深刻。 D.父亲讲述的那个儿子是一个勇敢的儿子,父亲的儿子是一个胆怯的儿子,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E.小说主要以儿子上梯子、在梯上、下梯子构成故事情节, 充分体现了微型小说的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一个突出特点:时间跨度小,写典型的生

11、活横截面。,【解析】选A、E。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必须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小说的结构思路、情节发展及主题进行正确的分析。B项,人物、 立意、情节是构成一篇微型小说必不可少的要素;C项, “这一情节不真实”评价错误,违背了小说创作原则; D项,“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错误。,(2)小说中的爸爸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6分) 答:_ _ 答案:爱儿子;善于抓住时机,巧妙地教育儿子;是一位具有难得的理性的爱的父亲。,(3)文中写到了哪几种花?分别简析其作用。(6分) 答:_ _ 答案:墙头上的野花:交代事情的起因;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生动地描

12、绘出儿子笑声的欢快和开心;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形象地描绘出儿子的灿烂笑容,表现其内心由惊惧转为欣喜的变化和对爸爸的感激之情(只答开心不可以)。,(4)文中的爸爸先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就更不必说了。”后来又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你对其中的哪一方面有较深的理解,请说明理由。(8分) 答:_ _,答案:示例:观点一:前一方面。社会复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必须时刻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观点二:后一方面。尽管社会复杂,但是人间自有真情在。 尤其我们青年人,应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不应一

13、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果这样,社会会变得更加冷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味。原因是二者均为谈吃的美文,同时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B.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格:其文字清新,且透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真正热爱世俗生活。,C.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配、下厨的全过程都独自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 D.汪曾祺自称作画“无师法”,只是“瞎抹”,但从他画的对象和“写意”的风格来看,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 E.汪曾祺为文,体现出传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趣味,其选材不写大奸大恶、污秽之物,抒情节制,而让平民可亲可感。汪氏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有“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解析】选B、E。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A项“二者均为谈吃的美文”错,C项“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错,D项“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与原文不符。,(2)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解。(6分) 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