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全程复习方略 中考模拟冲刺(3)配套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17310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新课标全程复习方略 中考模拟冲刺(3)配套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初中语文新课标全程复习方略 中考模拟冲刺(3)配套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初中语文新课标全程复习方略 中考模拟冲刺(3)配套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初中语文新课标全程复习方略 中考模拟冲刺(3)配套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初中语文新课标全程复习方略 中考模拟冲刺(3)配套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新课标全程复习方略 中考模拟冲刺(3)配套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新课标全程复习方略 中考模拟冲刺(3)配套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 (120分钟 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按要求作答。(4分) 诸多撼动心魄的故事,让你的心中酿( )满感动和暖意。诸多浓缩生命真谛的感悟,洁净你的心灵,使得目光中没有了心事。诸多描绘美好生活的情景,使得遭遇风暴的情感重新荡漾起生命的憧(jn),在安详的诗意中思索。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酿( ) jn_ (2)解释“真谛”在文中的含义。(2分) 答:_ 答案:(1)nin 憬 (2)真实的道理或意义。,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一般,已 成“过

2、去”了。 B.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大家都要求技术员去指导,所以技 术员身价百倍。 C.一个人如果鄙薄自己的岗位,一味好高骛远,是难以做出 成绩的。 D.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解析】选D。“目不暇接”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与“聆听”不搭配。,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解析】选D。A项缺

3、少主语,在“资源”后加“的意识”;B项中谓语动词“塑造”和宾语“事迹”搭配不当,把“事迹”改为“形象”;C项应去掉“不要”。,4.名句默写。(8分) (1)_,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2)子曰:“岁寒,_。” (论语子罕) (3)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4)乱花渐欲迷人眼,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_,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6)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 (7)苏轼在浣溪沙中不自伤白发、不悲叹衰老的诗句是_。 (8)古诗文中有不少写景状物气势雄浑、意境开阔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答:_,答案:(1)无丝竹之乱耳 (2)然

4、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春蚕到死丝方尽 (4)浅草才能没马蹄 (5)苟全性命于乱世 (6)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7)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任选其一即可),5.综合性学习。(4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三年的时光已悄然流逝,初识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往昔,校园处处留下欢声笑语,而今不免涌起缕缕怅惘。但人生就是这样,走过一个“驿站”,既意味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南充某校某班举行“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几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1)班上组织编写一本班史

5、,为其内容设计两个板块,写出板块名称。(2分) 答:_ _ (2)班委准备策划一场“难忘今宵”的毕业晚会,请你帮忙设计一个简要的晚会活动方案。(2分) 答:_,答案(示例):(1)班级档案、班级宣言、班级成员寄语、班级大事记、班级毕业照等。(任选两个,只要与班级成长有关即可) (2)活动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与形式;参加人员;活动的具体安排等。(方案应包括内容安排与活动程序,只要能体现此次活动的主题且完整有序即可),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经久不衰的名句,试赏析诗句所表达的深刻含意。 答:_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侧重于情感分析,结合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即可理解。 答案:作

6、者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意对即可),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臣之妻私臣 ( ) (2)皆以美于徐公 ( ) (3)面刺寡人之过者 ( ) (4)卒得反国 ( ) 答案:(1)偏爱 (2)认为 (3)当面指责 (4)通“返”,返回,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于是入朝见威王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C.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内外不闻吾过 及鲁肃过寻阳 【解析】选B。B项中“见”都是“拜见”的意思。A项前者是“身高”的意思,后者是“整治,治理”的意思;C项前者是“间或、

7、偶然”的意思,后者是“私自,偷着”的意思;D项前者是“错误”的意思,后者是“到”的意思。,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_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 (3)吾知所以亡矣。 译文:_ 答案:(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由此看来,大王因受蒙蔽而不明太严重了。(或: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严重了。) (3)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10.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 原因:_ 启发:_ 答案(示例):原因: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

8、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 启发: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11.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是怎样体现中国元素,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3分) 答:_ 【解析】此题考查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可结合第、段相关语句回答。 答案: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主体构思,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简称34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12.请说出第段中加点词语“以上”的表达作用。(3分) 答:_

9、_ 【解析】可以从“以上”表达的内容和体现的说明文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以上”说明覆土层节省的能源超过10%,表现了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环保节能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3.第段画线句子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答:_ 【解析】从分析该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入手。 答案: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让读者生动形象地感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宜人气候环境,深刻理解“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的设计意图,体现环保节能的理念。,14.阅读第段,说说中国馆建筑的创新演绎表现在哪里。(4分) 答:_ 【解析】要结合第段内容概括回答。 答案:中国馆运用立体构成手法,直线条构成了平衡

10、与稳重,四柱之中的空间增加了通透感、公共性、开放性,与广场的连接又增强了它的平民化。层层叠加、向上展开的倒金字塔形使建筑具有很强的标志性和不同凡响的外观。立面的丰富、多层次。,15.世博会倡导“绿色世博,低碳世博”,绿色、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绿色、低碳生活是对地球生态最好的呵护。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么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开启我们绿色美好生活。请举两例叙述。(4分) 答:_ 答案(示例):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开车出门购物要有购物计划,尽可能一次购足。多步行,骑自行车,坐轻轨地铁,少开车。,16.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简要作答。(4分) 答:_ 【解析】此题考查感知人物形象的能

11、力。要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作全面概括。“自尊心很强”必答。 答案: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爱儿子、爱妻子,自尊心很强的人。,17.文中写了母亲的三次流泪哭泣,请简要回答母亲每次哭泣的原因。(6分) 答:_ 答案:第一次是母亲因不舍父亲离开而流泪;第二次是看到父亲穷困的处境,母亲因难过而流泪;第三次是丢失发卡,母亲因伤心而哭泣。,18.为什么母亲每听我读完一遍父亲写的信,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4分) 答:_ 【解析】此题考查感知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母亲得知父亲“做搬运工”,难免担心。 答案:母亲对父亲非常牵挂和担心。,19.结合全文,理解画线句的含意。(4分) 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

12、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 答:_ 【解析】要认真阅读文中有关“发卡”的语句,体会出它凝聚着的父母间那深深的爱意。 答案(示例):发卡凝聚着父母间深深的爱,无论它在哪里,都将永远替地下的父亲陪伴母亲。这种爱是温馨的,它能抵御严寒,给人温暖。,四、写作(50分) 20.大自然拥有阳光,万物才能显现出生机与活力;生活中拥有阳光,人们才能享受温暖与甜蜜。也许,阳光是一种关爱;也许,阳光是一种心态;也许,阳光是一种追求;也许 请以“阳光”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4)字数在600字左右。,【写作提示】作文前首先要仔细研究提示语的信息,材料告诉的信息有阳光的重要性、阳光的魅力、阳光的感受,可巧用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围绕话题来写;其次,可在“阳光”上拓展思路。阳光既是自然资源,又是文明的象征,它象征着温情,象征着奉献,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