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观题:方法指导与规律探究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44738675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84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主观题:方法指导与规律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政治主观题:方法指导与规律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政治主观题:方法指导与规律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政治主观题:方法指导与规律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政治主观题:方法指导与规律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主观题:方法指导与规律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主观题:方法指导与规律探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考政治主观题方法指导与规律探究 一、高考考查的四种思维方式 二、政治试题的能力要求 三、题设背景:根据题设背景,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感知题 目逻辑。 四、材料中阿拉伯数字的含义? 五、为什么要 XXX:尤其是针对负面问题的正面举措 六、XX 对 XX 的作用:普遍到特殊、一般到个别 七、“为 XXX”:前背景后措施(背景性语言) 八、书名号:内容+形式 九、“顿号”、“等”,并列了什么内容? 十、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概括作为答案 十一、当材料分段,将一个类似主体反复罗列时,要注意概括这些主体的共性 十二、踩词秒杀 十三、逻辑起点到逻辑终点 十四、原理和材料的关系:

2、并列 or 融合 2 1、审材料首段,明确材料背景信息,可能从中体现答案逻辑。 2、审设问 (1)框定的知识范畴。复现该体系中的原理、知识; (2)审设问方式:比照设问与材料背景,明确设问与材料内容间的联系; 判断题型,调动不同题型的答案组织模板; 主体客体,修饰限定; 3、审材料主体内容 (1)将材料划分出层次的标志词近年来 为 XXXX(前背景后措施) 在 XX 基础上 在 XX 背景下 面对 (2)阿拉伯数字 给数量引导思考结构 同一种类数字间的相互对比,反映的变化及问题 言其原因与结果 规模、速度原因、意义 (3)书名号 形式上法律: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方针 方案

3、、通知、规定、意见 内容上 文件名称=措施+目的目的即意义 文件内容:法律:规定 XXX 方针:强调 XXX 方案、意见、规定、通知:提出 XXX (4)“顿号”“等”后面的中心词:思考并列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5)“的” (6)重复出现的词汇 4、组织答案:分离关系:为什么要、XX 对 XX 作用 知识体系:知识点与材料在书写上的关系融合关系:意义、成功做某事原因、措施 信息归纳与踩词秒杀 题型规定的答案组织规范为什么主体客体地位、作用、能力 两面性思维:出现并解决负面,构成原因 和意义 意义 原理罗列 原理与材料主体的关系(抽象到具象) 根据材料中的逻辑分析 意义类 成功做某事原因:原理+主

4、体做了什么(融合关系) XX 对 XX 作用 3 应对措施:知识体系踩词法 PS:应对措施要答“体制、机制、体 系、制度” 你的答案越接近参考答案原貌,得分便越高。你的答案越接近参考答案原貌,得分便越高。 知识、符号、数字、重复、踩词 、逻辑顺序、知识、符号、数字、重复、踩词 、逻辑顺序、 题型结构、书写关系题型结构、书写关系 一、高考考查的四种思维方式:一、高考考查的四种思维方式: 聚合思维: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 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在政治主观题中的考查形式主要是要求考生“结合材料”, 或未明确告诉考生结合材料,但课堂教学中未涉及。要点隐藏在材料中

5、,材料背后有 逻辑亟待挖掘;逻辑与知识点时常重合但不仅限于知识;单纯的“踩点”会造成整题 逻辑链断裂。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 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在高考中的考查形式主要是不要求“结合材料”,或 要求结合材料但材料没有。 两面性思维:即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思考同一事物。在政治学科中的考查形式是“为 什么”,此时应从地位(作用)、存在的问题、意义角度作答。 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政治主观题中通过意义型意义型的题目考查。材料中全是问题、负面内容,而要求考生针 对问题提建议。材料中的负面内容

6、,在答案中变成了意义。 二、政治试题的能力要求二、政治试题的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和解读信息: 1.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位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位息 4 (1)试题信息体现了考查目标的相应要求与指向,考生回答问题时必须明确这些内容, 避免偏离题意;(2)试题设计的思路往往包含在题干材料之中试题设计的思路往往包含在题干材料之中, ,通过审题了解命题的意 图,有助于准确把握试题的脉络;(3)有的问题的答案就蕴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中有的问题的答案就蕴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中。 2.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2.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

7、关信息 首先,要判断图表信息所反映的事物的外在特征;其次,要进一步发掘图表信息价值,找 寻所列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内在联系;再次,能够用图表、数据来把握事物的性质、发展趋势、变 化规律成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作进一步的系统分析和多角度、 多层次的描述。 3.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3.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考生在提取试题相关信息后,应能够进一步筛选和整理信息,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 必要的分析与综合。 试题围绕某个主题通过一定的背景材料构建新的情境。背景材料中一般会包括回答背景材料中一般会包括回答 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但背景材料在为主题服务的同时,并不是一次性地

8、、集中地将问题的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但背景材料在为主题服务的同时,并不是一次性地、集中地将问题的 各个要点全部展现出来。各个要点全部展现出来。 由于试题设计形式的多样化,主题的要点往往分散于各个数据、数据、 图表或文字图表或文字之中,需要从中提炼、整合,形成完整的观点或认识。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建立准确 而有效的联系,能够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原理、方法等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能力目 标既检测考生的思维速度与品质以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程度,又是对学 习意义的深化。 1.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

9、确的判断和推理1.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5 调动和运用知识强调运用知识的针对性、准确性,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对于不同 的问题用对应的知识来说明。倘若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的情境、要求等不相符合,或者倘若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的情境、要求等不相符合,或者 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答非所问,则对问题的回答就是无意义的。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答非所问,则对问题的回答就是无意义的。 第二,所调用的知识与试所调用的知识与试 题要求相对应时,也应满足知识体系上的科学性要求题要求相对应时,也应满足知识体系上的科学性要求。这能反映考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 知识和掌握知识是否扎实。 需要进一步说明

10、的是,思想政治学科命题在设计非选择题的问题时,由于表述的不同 要求考生回答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例如,设问中的要求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样”的差别,“是什么”的重点落在辨别事物的性质上,“为什么”“怎么样”的问法, 更多地强调把重点放在如何运用知识上。这也就要求考生在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时候,应 注意这些差别,有针对性地调动知识,判断并回答问题。 2.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2.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将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 情境材料呈现在试题中,是思想政治学科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高考除

11、了要求 考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学科知识外,还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 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来回答问题。这是思想政治学科特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引 导考生拓宽视野、关注现实生活的重要方式。 3.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考生不仅要能够调动和运用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以及重大时事方面的单个相关知识 来解答问题,而且要能够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累形成的 “知识库”而且要能够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累形成的 “知识库” 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如记忆、理解、分析、判断、推理等。考生检索知识的能力越强, 就越能准确地调动和运

12、用知识。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6 描述事物即描写叙述事物的形象或状态,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具体说明和解释。 “描 述和阐释事物”在考试时往往是题目的具体要求或任务。 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 力则是在准确表达的同时,体现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描述和 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 的学科术语予以叙述。 1.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1.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也是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知识

13、的基础。能够 用简洁的语言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准确地表述出 来,是思想政治学科基本的能力要求。准确表述观点、原理与认知过程中的记忆相关联, 体现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2.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2.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运动发展的。运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考察事物,强调在时间的维强调在时间的维 度上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这种度上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这种 变化的规律、趋势及

14、意义等;变化的规律、趋势及意义等;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考察事物,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 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事物,人们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现象描述的是事物的外部表现和表面特征,本质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的根本 任务就在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要学会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现象, 更要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3.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7 思想政治学科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对于这些问题的全面 阐释和评价,第一不能局限于单

15、一知识,还要注重学科中多个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二要善 于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进行分析。通过这种知识的综合,使知识体系本身得到充实和 扩展,同时培养考生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四)论证和探究问题(四)论证和探究问题 论证是指以已知的事实或理论为论据来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解题形式,是逻辑学意义 上由论据推出论题时所使用的推理形式。论证问题是考査考生论述和证明能力的有效 方式。论证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第二, 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探究能力是创新意识的集中表现,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根据试题的情 境材料提炼探索性问题

16、,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在考试过程中,探究实际上表现 为一种态度,是对未知知识研究的欲望,不仅反映出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而且能够从侧 面反映出考生追求真理、遇到困难不放弃、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是高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测量的重要能力。考生在回答问题 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驾驭能力,有创见地提出解题思路和方法,语言组织的逻辑性、 层次性水平,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探究态度是考生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体现。 1.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1.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 通过新材料搭建试题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是高考命题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些问题往 往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开放性,考生难以从自己的知识库中直接搜索到现成的答案,考 生必须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创见性作答的能力要求,不仅在于考查考生学习了多少知 识,更在于考查考生获得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素质,考查考生对各种知识的迁 8 移、整合和创新运用的能力,考査考生运用科学方法提炼解决问题思路的创新意识。这 是训练、培养考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环节。 2.整合学科知识和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