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三 第二节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705610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三 第二节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三 第二节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三 第二节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三 第二节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三 第二节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三 第二节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三 第二节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课件 新人教版(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2013年山东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对本考点的能力要求。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正确使用熟语”是从“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中分离出来的。“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惯用语、歇后语等。熟语的“正确使用”,就是指所用熟语的含义、使用范围、语义轻重、色彩等与语句表达的意思、感情等协调。熟语的考查以成语为主。,第二节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1考查形式稳定,主要是单项选择题,要求选出使用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2考查重点明确:一是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不合语境等方面。 3语料均选自报刊中的时事热点材料

2、,贴近现实生活,时代感强。 4要注意熟语和实词、虚词的综合考查。,1在考查内容上,考卷上出现的成语不会太生僻,绝大部分是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的成语。 2在考查形式上,仍会沿用以前的选择题型,要求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解析: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形容演讲选手,褒贬失当。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句中修饰“田园生活”属望文生义。C项,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含贬义,属望文生义。D项,奔走呼号指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奔走,奔跑。呼号,叫喊。使用恰当。

3、答案:D,解析:A.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适用对象错误,应为“浩如烟海”。B.闲言碎语:与正事无关的话。另一种意思是没有根据的话,闲话。贬义词。应为“只言片语”。 D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在一起,不合语境。应为“鱼龙混杂”。 答案:C,解析:A.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不能达到众人所期望的那样。句中宜用“不负众望”。B.呼之欲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使用对象不当。C.渐入佳境:比喻状况越来越好或兴味越来越浓。与“中国古典家具”的境遇不一致。D.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

4、底醒悟。符合语境。 答案:D,4(2012年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解析:“改名换姓”指改换真实的姓名,多指为了进行隐蔽活动而改用假名;“移花接木”比喻使用手段,暗中更换人或事物。“大名鼎鼎

5、”与“如雷贯耳”都形容人的名声很大,在搭配习惯上应用后者。“弄巧成拙”指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弄假成真”指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变成真事。 答案:C,考向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如“文不加点”用来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是一个褒义词,而不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挖墙脚”是指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并不是真的去挖人家的墙。又例如:,

6、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量入为出”指依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限度,而不指“在家”和“出门”。,解析A项,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B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望文生义,误用为两人合力制服惯偷。C项,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望文生义。D项,方寸之地:指人的内心、心绪。句意强调的是“地域狭窄,物产匮乏”,属望文生义。 答案A,抓关键词,抓比喻义。避免望文生义的方法首先是抓关键词。例如:屡试不爽,爽,差错。多次试

7、验都不错。再例如:间不容发:间jin,中间。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其次要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例如:方枘圆凿zo,方榫头,圆卯眼,两下里合不起来。比喻两者格格不入。再例如:和盘托出,原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都托出来。原来比喻毫不保留地全都拿出来。后来比喻毫不保留地说出实情。,考向二褒贬误用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命题者却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要注意辨析。,解析D

8、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A. 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是“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属褒贬失当。B.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C.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是贬义词。 答案D,结合语境,体会褒贬。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并不是唯一的、固定的,可能因语境的变化而存在差异。 有些成语或贬义或中性,要结合具体语境进

9、行辨析。 如“标新立异”(中)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贬)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闭门造车”(中)原指只要按照统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造的车,也符合标准;现多作贬义,比喻凭主观想象处理问题。“登峰造极”(中)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地;(贬)比喻达到极点,多用于坏人。 有些成语根据对象、场合不同,或褒或贬,两义共存。 如“咄咄逼人”(褒)形势发展很快,促使人努力向上;(贬)盛气凌人,气势汹汹。“呼风唤雨”(褒)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贬)反动势力的煽动。,考向三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巧夺天工”是指精巧的

10、人工胜过天然,只能用于人工制作的东西,不能用于本来就是自然的东西;“豆蔻年华”只能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而不能用于男子。又例如: 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含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句中用于比喻“烦恼”,属于用错对象。,解析B短小精悍:形容人的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本项取义,符合句意。A.如期而至:按照约定的期限到了。是人们所期望的,不能形容安全事故。用错对象。C.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形容对象错了,不能形容歌声。D.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

11、用于事情。 答案B,弄清对象,注意搭配。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比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比翼双飞”“相敬如宾”只能用于男女或是夫妻之间,“一挥而就”“倚马可待”“洛阳纸贵”“江郎才尽”等只能用于写文章或是文学艺术之中。,考向四不合语境 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其所在的语境不协调,甚至出现逻辑错误。例如: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驶,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

12、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该成语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是不恰当的。又例如: 领导者应该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例句中“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 类似的还有“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等。,解析C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A.“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但语境中只有“一场”茶话会。B.“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而语境中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

13、值已经等量了,没有量的差别了。D.不绝如缕: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 答案B,紧扣语境,寻找矛盾。辨别成语运用的正误要注意从具体的语境出发,这里强调的语境主要是从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语境不合的现象。例如: 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谈笑自若”指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很明显,坐在月夜的树下,属于比较平常的情况、平常的环境。这就犯了不合语境的错误。,考向五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

14、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例如:“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辟一条路,即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这里如用原意,则与“沿着江边小道”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意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意矛盾。,解析D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A.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而题中则说“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前后矛盾。B.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当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才说防患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前后矛盾

15、。C.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待。这里的挪威队原来就是冠军,属前后矛盾。 答案D,1在运用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 2每个成语在句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语法功能,如果对此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考向六重复赘余 在辨析句中熟语使用正误时,要注意分析整句的意思,查看词义是否与句子重复,或者赘余。如“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一句中的“贻笑大方”本身就含有被动义,即让内行人见笑,因此,“被人”属多余。,解析D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A.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

16、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B.“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之意,语意重复。C.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谈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很明显“津津乐道”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动作,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且此词不能作状语,改为“兴致勃勃”比较好。 答案D,在句子上下文已有与成语相同意思的表述,导致成语语意和上下文语意重复。容易重复赘余的成语(括号内的词赘余,应删除)有: (正)方兴未艾难言之隐(的苦衷) (对自己)妄自菲薄 (人民)生灵涂炭 (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显得)相形见绌 (感到)习以为常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故意说得)闪烁其词 (目前的)当务之急 (难得的)空谷足音,考向七谦敬错位 成语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有些已经深刻打上古代礼仪文化的烙印。它们有的只用于向对方表敬,有的只用于自我示谦。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失当。例如: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不耻下问”指的是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解析A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B.蓬荜生辉,蓬荜指用蓬草荆竹编的门,形容穷人的家。这个熟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