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初中地理教学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607328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初中地理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初中地理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初中地理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初中地理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初中地理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初中地理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初中地理教学摘要 “生活教育理论”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体现,其精髓与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不谋而合。初中地理教学要借课改东风,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不断拓展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乡土地理知识进行教学。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观,追求“教学做合一”。关键词 生活经验 地理知识 乡土地理 学生活动“ 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基石,他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与当前新课程理念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

2、用的地理”是一致的。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可见,它与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应该充满生活味。长期以来,地理课在初中教学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地理课不感兴趣。形成“先生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的局面,究其原因:首先是地理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事件以及他们关心的问题在课程内容中得不到充分体现;其次是面面俱到,“地理八股”味道较浓,对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以及过去的经验未予足够的注意;再次是忽视实践和应用。为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必须乘着新课改的东风,用陶行

3、知先生的“ 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一、用生活经验解读地理知识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由于地理学习对象尺度广大,距离遥远,时间久远,地理过程难以直观细查以及过于宏观抽象等原因,常常在认识地理特征,理解地理概念、规律、原理时产生障碍,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更难以接受,逐渐产生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从而降低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我们有时也采用了一些地图、图片、图表、地球仪、地理演示实验、地理模型、地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可在已知与未知、具体与抽象、简单与复杂之间架设认知桥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但地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仅仅借助直观教学手段还是难以使学生将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常见地理

4、现象与地理知识建立起必然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用学生的生活实际阐述地理现象、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原理等知识,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是鲜活有趣的。新课程也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用生活经验去解读地理知识。如在“对流雨”的教学中,要用到这样一个知识:在热带地区或温带夏季的白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达到过饱和,从而成云致雨。由于底层空

5、气受热上升,因此,周围上空的冷空气会下来补充。学生往往不了解“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时,周围上空的冷空气会下来补充”的事实。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一类现象:冬季,当浴室的门窗开启一个小缝隙时,我们常常看到温度较高的水汽总是从缝隙的上方飘出浴室,而洗澡的人总是感到冷空气从缝隙的下方钻进浴室。上课时,我充分利用学生都有的这一生活体验,让学生回忆、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我发现有的学生日常观察能力很强,能准确描述以上浴室现象;有的学生对这一现象有模糊的认识,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得到加深;还有一些同学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到这一类地理现象,对老师的提示和同学的交流感到疑惑,渴望通过自身体验来验证。学生在

6、验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观察自然的意识和能力。类似上述生活体验与地理过程相关之处,学生可以直接想象,但有些地理过程复杂、遥远,学生难以想象和衔接。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地理课堂中,可以引入这些生活体验,采用类比、比喻等教学方法,来建构新的地理知识,认识地理现象中的本质问题。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当车辆向前行驶时,乘客常常产生“车辆不在向前、而车外固定景物在向后移动”的错觉。乘船也是如此。由于船只航行平稳,乘客常常感觉不到船只已经起航或正在航行之中,可以通过观察码头是否向后倒退来判断船只是否已经起航。在地理学科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地球一直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但很长时间以来

7、,人们看到的只是“太阳围绕地球自东向西转动”,即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在“地球自转”教学中,引入以上生活知识,引导学生寻找“地球自转”的地理知识与“车、船行驶”的生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球好比船只,人是地球这个“船只”上的乘客,太阳是恒星,是地球这个“船只”外面“固定的景物”。根据学生已有的以上生活体验来建构地球自转的地理知识:由于地球转动很平稳,人们感觉不到它在转动,可以通过观察地球外面“固定的景物”太阳的东升西落,来推出地球在宇宙中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的地理本质二、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发生作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都会受

8、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生活中的现象,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用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平时,教师如能勤于积累这方面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信手拈来,帮助学生找到课本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打下一定基础。教室里贴的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很好的教材。作息时间表上,下午作息时间在3月、5月、11月都要变动一下,为了讲清道理,我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请学生仔细观察地球绕太阳公转,在不同位置时,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说明作息时间变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一年中白昼长短季节变化所造成的。还有,我们平时期中、期末考试上午开考的时间一般为8:00

9、,而全国性考试开考时间为9:00,为什么?在上述演示中,我们也可见,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东边的地方先见到日出。我国国土辽阔,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面已经散落着阳光,为了照顾新疆等西部地区的作息时间,所以,高考一般9:00开考,这用地球自转知识可以解释的。再如,我们这里地处温带,四季分明,人们一般都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与女士的连衣裙;,春秋季的休闲装和羊毛衫;冬季的羽绒衫和皮夹克等。相反,地处热带地区的人们就没有这么复杂,因为那里四季不是很明显。我们在上课可适时设置情境,假如你去新、马、泰做为期一年的旅游,准备届时穿的衣服,你将带那些?如果你

10、打算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带回些特产,你将怎么跟他们说?这些都可以用所学地理知识来解答。三、用乡土地理丰富地理教学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陶行知先生在三答操震球之问时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新课程中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理念也是一致的。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学生时常接触,为学生所熟知,其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

11、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它是地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汇点,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要经教师一点拨,学生便恍然大悟,一些难懂、抽象的地理原理、地理概念也就迎刃而解。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而又巧妙地利用乡土地理材料,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也是有作用的。如,在讲“因地制宜发展我国的农业”时,我先问:“现在,我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的农作物与暑假看到的有何不同?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时几乎全班学生都能踊跃发言,跟气温和降水等有关。我又问:“现在田野里,种小麦和种油菜都

12、符合自然条件,但小麦的播种面积和油菜的播种面积是否一样多呢?”同学们非常肯定地回答是小麦的播种面积大。我接着问:“为什么是小麦的播种面积大呢?这又预示着什么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说我们这里人口多,有说我们喜欢吃面条等。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答案都有。由于这些话题紧紧围绕着我们自家农业布局情况,贴近实际,为学生关注,引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这时,答案的正确与完整与否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已认识到地理知识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地理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已被激发。这时我把大家的意见加以概括、补充,很自然地得出农业在具体布局时

13、除了要考虑自然条件外,还要考虑人口、市场需求等社会经济因素。这样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乡土地理知识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为课堂注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课堂教学也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还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地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四、用学生活动追求“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提出:“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做必须用器官。做什么事便用什么器官。耳、目、口、鼻、四肢、百体都是

14、要活动的”。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个别教师的教法单一、保守, 学生的学法则是被动接受、机械反应, 并且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与“做”的机会。“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没有统一在“做的方法”上。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让学生获得真正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并亲自动手实践,是我们进行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在初中教学实践中我们如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耳听、眼看、口念、脑思、手动,把教、学、做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体现陶先生的教学思想,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就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备课,深挖教材,争取“教学做合一”如学习我国省级行政区,课标要求学生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

15、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师可通过学生拼图比赛活动,使使枯燥的地名变“活”,呆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教师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上天气课时,课前教师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课上请学生上黑板学做气象先生或气象小姐,介绍扬中近两天天气预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另外,教师还可发挥地理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地图、插图,培养学生观察地图,从地图中获的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中的图很多,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学生学好地理的重要工具。如在学习东南亚城市时,让学生通过读图设疑,为什么这些城市都分布在河边?我国的城市分布是否也有此特点,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学生的地理知识丰富了,地理能力也得到提高。“陶行知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积极投身到新课改中去,用陶先生“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地理教学实践,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