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堂达标人民必修3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57042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堂达标人民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堂达标人民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堂达标人民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堂达标人民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堂达标人民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堂达标人民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堂达标 人民版必修31.(2016抚顺高二检测)明末李贽提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C.抨击腐朽统治D.反对权威崇拜【解析】选D。材料中李贽的主张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用,从而否定孔子的权威,只有D符合要求,故选D。【补偿训练】下列选项中,关于李贽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否定孔子是“圣人”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强调用“调查研

2、究”的治学方法【解析】选B。李贽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A错误。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B正确。C是黄宗羲的观点,D是顾炎武的主张。【深化点拨】李贽的思想虽然向孔子和儒学的权威提出了挑战,但并没有脱离儒学思想的范畴。2.(2016新疆学业水平测试)明清之际有位思想家说:“今之帝王,人民视之为寇仇,名之为独夫”,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位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解析】选B。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补偿训练】1.中国古代一位浙江籍思想家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3、进而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王守仁D.黄宗羲【解析】选D。王守仁和黄宗羲都是浙江籍,但提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的是黄宗羲。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君轻民贵【解析】选C。题干材料“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实质上反映了“天下为公”的思想,故答案为C。

4、A体现的是社会责任意识,应排除;B、D体现的是民本思想,排除。3.如图是有关明清时期思想家的丛书图册,其中不可能有()A.“循天下之公”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批判“孤秦”“陋宋”D.“天地之化日新”【解析】选B。船山遗书是王夫之的作品,A、C、D都是王夫之的思想,B是顾炎武思想,故选择B。4.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物而已矣”“据器而道存”“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的感知器官C.科学试验的仪器D.万物发展的规律【解析】选A。“道”和“器”是中国古代的一对哲学范畴。“道”是无形象的,含有规律和准则的意义;“器”是有形象的,指具体事物或

5、制度。道器关系实即抽象道理与具体事物的关系,或相当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明清之际王夫之等认为“道”不能离开“器”而存在,提出“无其器则无其道”的命题。【补偿训练】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A.“理”与“气”的地位B.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C.唯物与唯心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解析】选C。程朱理学把世界万物的本原概括为抽象的“理”,是客观唯心主义,而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这是唯物主义,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C正确;A属于程朱理学;题干两者都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B排除;D不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6、。5.唐甄认为“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这说明()A.唐甄跳出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B.唐甄认识到了“君权神授”的虚伪性C.臣民应按照上天的旨意行事D.皇帝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解析】选B。题干中的材料说明唐甄认为君主不是什么天帝大神,也是人。认识到了“君权神授”的虚伪性,A、C与唐甄的思想不符,D与题干不符。6.(2016桂林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韩愈原道材料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都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

7、,先验与经验的结合。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火于秦”“佛于晋、魏、梁、隋之间”的含义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的时代信息及背景。【解析】第(1)题依据所学可知“火于秦”和“佛于晋、魏、梁、隋之间”的含义,其影响实际上就是秦“焚书坑儒”和佛教传播的影响;第(2)题中儒学的时代信息就是三大思想家的主张,而背景根据所学知识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相关。答案:(1)“火于秦”:秦朝“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但钳制了思想,破坏了文化。“佛于晋、魏、梁、隋之间”:佛教传播,冲击儒学地位,推动儒学复兴运动,儒学吸收道家思想

8、和佛教思想,形成宋明理学。(2)时代信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补偿训练】1.(2016太原高二检测)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这表明黄宗羲()A.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B.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解析】选B。权力制衡机制与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学校是权衡利弊(监察机构)的主旨不符,故A错误;通过材料“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得出: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故B正确;已经具备近代民权意识是不符合史实的,故C错误;在材料中“既是还是”强调的后者,学校作为监察的机构,故D错误。2.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选B。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他们反对的是君主专制,还没有也不可能深入地批判封建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