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南宁市西乡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编

上传人:初**** 文档编号:144556120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南宁市西乡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冶金行业)南宁市西乡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冶金行业)南宁市西乡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冶金行业)南宁市西乡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冶金行业)南宁市西乡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南宁市西乡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南宁市西乡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编(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冶金行业)南宁市西乡 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南宁市西乡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篇争做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先行区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二章发展环境 第三章总体要求 第四章发展目标 第二篇构建特色优势产业大区 第一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一节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 第二节着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 第三节构建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第四节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 第二章大力发展现代工业 第一节优化工业空间布局 第二节积极发展新兴工业 第三节提升改造优势传统产业 第四节加大名牌产品培育 第三章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第一节加快发展都市型特色农业

2、第二节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三节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第三篇建设生态宜居城区 第一章优化城区发展空间 第二章完善基础设施 第三章强化城市管理 第四章统筹城乡发展 第五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篇打造科教文化强区 第一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章大力发展教育 第三章加快人力资源建设 第四章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第五篇争当社会和谐模范区 第一章促进社会充分就业 第二章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章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第四章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第五章扩大城乡消费需求 第六章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 第七章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第六篇创建改革开放试验区 第一章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第二章加强开放合作 第三章推进邕江北岸经

3、济试验区建设 第七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章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章加快项目建设 第三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附表 1:西乡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预测表 附表 2:西乡塘区“十二五”时期项目建设规划表.52 “十二五”时期是西乡塘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南宁市 西乡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 规划纲要),对于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城区国民经济和 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规划纲 要以南宁市总体规划和中共西乡塘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为依据,主要阐述城区发展战略、 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是城区未来五年经济

4、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是城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城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争做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先 行区 “十一五”期间,西乡塘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 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 紧围绕南宁市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目标任 务,坚持开放创新,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胜了霜冻、旱涝等 自然灾害,城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 改善,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第一章发展基础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西乡塘区经济平稳 快速发展,取

5、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108.56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116.04%,年均增长 15.83%;财政 收入完成 21.26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197.76%,年均增长 32.96%; 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 82.32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169.43%,年均 增长 21.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02.50 亿元,比 2005 年 增长 828.79%,年均增长率 56.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180.01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137.84%,年均增长 18.9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区三次产业比重由 2005

6、年的 17:26:57 调整至 2010 年的 14:32:54。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 固;工业实现较快发展;商贸物流和餐饮业发展势头强劲,支柱地 位明显增强。 城乡建设不断推进。“十一五”期间,城区市政设施建设成果 突出,旧城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龙腾路二 期、台湾街一期、壮志小区一期、永宁小区一期等一批项目相继完 成;建成通村屯水泥路、柏油路 300 多公里,农村饮水工程 60 项, 建设生态文明村和新农村示范村 34 个,修建沼气池 1500 座;完成 城乡风貌改造 34.92 万平方米。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十一五”期间,城区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水平,空气质量优良率大于

7、 95%,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 标率大于 97%,创建 32 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建成区绿地面积大 幅提高,绿化覆盖率达 49.1%,绿地率达 34.15%,人均公共绿地 面积达到 11.7 平方米。节能减排积极推进,完成削减化学需氧量任 务,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实现零增长。辖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 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城乡清洁工程成效显著。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城区继续实施改革开 放战略,加强对外合作,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突破 1.13 亿美元,实际 到位内资 107.78 亿元,年均增长为 66.90%,与港澳台等地区的合 作交流不断加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乡

8、居民收入显著增长,2010 年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 16174 元,年均增长 14.09%;农民人 均纯收入 5256 元,年均增长 11.53%。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工作成果显著,先后获“全国科 普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等称号;“两基”巩固提 高工作高标准通过国家复查评估验收,五年来辖区学校获国家级奖 励 183 项,教师获国家级奖励 2172 人次,学生获国家级奖励 5468 人次;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和民兵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荣获 “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完成 2 个国家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健全, 新型农村合

9、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 91.81%,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 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 92%;城乡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并逐渐加大救助 力度;贫困人口从 2005 年的 12481 人下降到 2010 年的 8000 人; 大力推进居家养老事业;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年均人口自然增 长率控制在 8以内;政府自身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 设、双拥优抚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局面不断巩固,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经过城区各族人民努力奋斗,我城区加快建设商贸大区、科教 大区、物流大区、生态大区的初期目标基本实现,和谐西乡塘建设 得到有效推进,为“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进入更高层次、更 高水平的发展

10、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仍是我国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 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城区将面临多重历史发展机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区域合作更加频繁和紧 密,南宁与东盟合作交流更加密切,南宁城市影响力将全面提升, 为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城区将得到 国家更多财政、信贷等政策支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提升为国家战略以及西江经济 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区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将获得自治区 更多的支持。 自治

11、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南宁柳州超大城市桂林特大 城市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决定等文件, 有利于我城区依托南宁市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得到更多的项目支持。 随着南宁市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加快建设区域 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力度不断加大,物流、商贸、科 教、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将落户城区,有利于建设城区现代 产业体系,有利于提升城区综合竞争力。 同时,应清醒地看到城区经济总量偏小,综合经济实力不强; 产业竞争力较弱,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经济发展仍较粗放,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城乡发展不够协调,统筹城乡发展压力较 大;改革创新步伐仍需加快,开放合作水平有待提升;社会

12、发展不 够协调,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上述困难和问题的存在,以及面 临发展上竞争加剧的局面,要求我们更加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 齐心协力,埋头苦干实干,不断克难攻坚,加快城区经济社会平稳 较快发展。 第三章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富民强桂” 新跨越战略和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战略,以科 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解放思想、改 革开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充分发挥 西乡塘区资源优势,统筹兼顾,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大区、着力 建设生态宜居城区、着力

13、打造科教文化强区、着力争当社会和谐模 范区、着力创建改革开放试验区,重点推进“两区三带五基地”规 划建设,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争做“建设区域 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先行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专栏 1-1“两区三带五基地”发展格局 “两区”城市建成区重点围绕“三旧”(旧城区、旧村庄、 旧厂房)改造、商贸物流配套设施完善、楼宇经济发展和中心商贸 区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乡镇片区重点推进金陵新城、 坛洛新城、双定新城的建设,着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三带”沿江北岸经济带着力开发邕江北岸沿线,大力发 展商务地产、楼宇经济、总部基地、观光和休闲产业,

14、以此带动环 三江经济圈的开发建设;石埠金陵城市大道沿线经济带着力发展 仓储物流和休闲度假旅游;南宁武鸣城市大道沿线经济带着力发 展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五基地”即以安吉片区为核心的商贸物流基地;以“三 江两湖”为核心的休闲度假旅游基地;以南宁市北湖工业集中区和 双定金坛(金陵坛洛)工业带为中心的新型工业基地;以金陵 坛洛为中心的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以大学路为轴线的科教培训基 地。 争做“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先行区,是 城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自治 区“富民强桂”战略以及南宁市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 “首善之区”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城区在南宁

15、市发展中创先争优、 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要抢抓机遇,突出抓好以下任务: 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扩 大内需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提升服务业、壮大工业、做强农业,构 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继续保持投资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扩大消费需求,形成消费、投资、出 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 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大区。充分发挥城区的资源优势,优化 产业布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发展现 代特色农业,把城区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休闲旅 游度假基地、都市型工业和都市型特色农业集聚区。 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区。充分利用

16、城区位于邕江、右江、左江 结合部的环三江区域、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开发滨水资源,大力发展滨水商 住地产、滨水休闲度假,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优良的宜居 城区。 着力打造科教文化强区。充分利用城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 优势,鼓励技术创新,大力兴建产学研技术转化平台,打造科技孵 化、应用新平台,巩固广西知名的科教密集区和一流的文教优势区 建设成果,为建设南宁的“中关村”、广西的“硅谷”打下坚实基 础。 着力争当社会和谐模范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力改善 民生,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强社会管理与民主法治建 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着力创建改革开放实验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 制改革,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 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邕江北岸经济试验区建设先行先试;不断扩大 开放合作,着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着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做强做大中心城区,加快城镇和农村 发展,加强城乡统筹建设与融合发展,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