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业达标集训+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的道路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44557040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业达标集训+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业达标集训+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业达标集训+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业达标集训+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业达标集训+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业达标集训+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的道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业达标集训+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的道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1954 年宪法的通过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C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鞍ft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答案A31956 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A把我国尽快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B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D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2、答案B4(2017揭阳学考模拟)“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学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其他人操作着著名的土高炉出产质量很差的钢锭”。材料描述的是()A南泥湾大生产运动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乡镇企业的崛起B“大跃进”运动强调生产的“大跃进”,其中重要的运动是大炼钢铁,与材料中的“土高炉”相吻合,故 B 项正确。5“谷撤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这首诗反映了我国农村 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经验缺乏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答案 C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

3、其重要原因是( ) A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D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答案 B7(2015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79 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 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A 项是 1951 年提出的,C 项是 1958 年提出的,D 项是 1992 年提出的。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口号。8(2019广宁学考模拟)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4、A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B改革分配制度 C改革管理体制D增强企业活力答案D 9现在我国出现了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等城市群,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改革开放早,政策优惠 B地理位置优越,区位竞争力强 C靠近港澳,吸引资本能力强 D农村人口少,城市人口多答案D 10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票证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票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图一粮票图二股票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答案C11(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91 年 34

5、 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新思路”是指( )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发展市场经济D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是在 1984 年,故 A 项错误;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在 1978 年后,故 B 项错误;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可以看出实际上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发展市场经济,故 D 项正确

6、。12从 1978 年到 1992 年,历经 14 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二、单项选择题 13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 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故 A 项错误; “大跃进”运动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 B 项错误;19

7、561966 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既有失误,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曲折中发展,故 C 项正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然后推进到城市,故 D 项错误。14下图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领息凭证,从中可知当时()A国有企业改革提上日程 B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 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迅猛 D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B 图片显示的信息是“公私合营”,据此可以推断是在三大改造时期,故选 B 项。15下图数据中的“高指标”严重超越了中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 )A20 世纪 50 年代B20 世纪 70 年代C20 世纪 80 年代D20 世纪 90 年代A1958 年,中国出现大

8、炼钢铁的“大跃进”运动。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带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抓革命,促生产”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A注意时间限制“文化大革命”时期,A、B、C、D 四项分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92 年以后、1978 年以后、1960 年后,故选 A 项。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是()A“以阶级斗争为纲”B重返联合国 C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D实行改革开放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故选 D 项

9、。18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A企业管理制度的转变 B资源配置的转变 C经营机制的转变 D流通体制的转变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故选 B 项。19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首先开放的是( ) A浦东B经济特区C14 个沿海城市D沿海经济开发区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正式开始,故选 B 项。20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

10、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 )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 B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B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双项选择题21(2019广宁学考模拟)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中国建设道路上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其中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的政策措施有()A“一五”计划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批判修正主义AB “一五”计划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中国建设道路上的成功之处,“多快好省”的社会主

11、义建设总路线和批判修正主义是失败的表现,故选 A、B 两项。22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成功探索。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A提出“拨乱反正” B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C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不是阶级矛盾 D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CD两次会议都正确认识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而 A、B 两项仅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23(2017深圳学考模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A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 D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A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2、只符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故 B、C 两项排除。24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这得益于()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B“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CDA、B 两项是改革开放前的史实,C、D 两项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发展有关。25流行语往往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证。下列选项的流行语体现了 20 世纪 90年代及 21 世纪初的时代特征的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合作社、“大跃进” B“一国两制”、中国特色、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因特网 D申奥、“入世”、“和谐社会”CDC 项反映的是 90 年代的流行语,D 项反映的是 21 世纪初的流行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