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路径和目标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44556909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路径和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路径和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路径和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路径和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路径和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路径和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路径和目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路径和目标1.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2012 年11 月 15 日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2012 年 11 月 15 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 是罕见的。但是,

2、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 神。 2012 年 11 月 29 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20

3、13 年 3 月 1 日在中央党校建校 80 周年庆祝大会暨 2013 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华民族具有 5000 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 56 个民族、13 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2013 年 3 月 17 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

4、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2013 年 5 月 4 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2013 年 8 月 19 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

5、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2013 年 11 月 26 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新华网, 2014 年 4 月 11 日。2. 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大思路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围绕文化强国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大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凝魂聚气:培育核心价值观当今中国所有信仰信念、思想道德、党风民风、国家认同、社会治安等文化和社会问题,说到底,都与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从长远来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是攸关民族兴衰、国家存亡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反复强调,核心价值

6、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习近平同志为什么如此强调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呢?他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的讲话,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是因为核心价值观事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没有精神追求的民族和国家就没有信仰,没有敬畏,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激情,难免停滞和沉沦。二是因为核心价值观事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非曲直、真假善恶、

7、正谬美丑的价值判断标准:一个没有价值判断标准、莫衷一是、行无依归、不讲原则、不知取舍的民族和国家,势必浑浑噩噩、良莠不分、无真理正义可言、无风骨、无血性,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可能赢得国际尊重。因此树立全民族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尤其具有重 要启迪和警示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情复杂,发展不平衡、矛盾积累多,正面临社会转型、变革激烈的时期。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 时代,各种信息蜂拥而来、真假难辨,使中国社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难度 越来越大,非常需要确立一个能够反映全国各族人民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否则就很难确立共同理想信念、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推动国家

8、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24 个字的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从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借鉴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吸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兴国之魂。如果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认同并自觉践行这 24 字核心价值观,13 亿中国人将迸发出何等不可战胜的巨大能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将得到顺利推进

9、而更早实现。这正是习近平强调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要义所在。固本培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人格扭曲、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尊自信失落的现状,习近平敏锐地意识到,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外,必须增强民族自信,而民族自信的关键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因此,他在一系列关于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讲话中,频频提及中华文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营养,获取

10、力量,赋予时代精神”。习近平这些强调是非常必要的,抓住了文化强国战略的根脉。事实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创造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包括很多可以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例如礼记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八条目,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北宋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其实也是一种核心价值观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积淀,中国古代渐渐形成了全民族普遍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恕、廉、勇等一系列的表达,虽然主要是围绕着个人品德修养和行为

11、规范,但同样影响着社会与国家,对今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先秦以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至少有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至今仍然富有 生命力。一是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二是崇尚 气节的爱国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三是做人要有信仰、有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四是经世致用的务实精 神:主张积极入世、报国救世;五是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制天命而用之”; 六是厚德仁民的人本精神:“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七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理念:倡导“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八是包

12、容多样、尊重他人的民主精神:“君子 和而不同”;九是尊重规律、“道法自然”的哲理智慧:主张“天人合一”、 无为而治 。当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远非仅仅以上九个方面,围绕治国、理政、统兵、作战、励志、勤学、礼贤、智谋、实践、哲理、文艺、体育、中医等方 面还有很多深刻的思想,都是文化强国建设重要的文化资源。只要遵循习近平 的思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充分发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文化强国 建设必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魅力。多措并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任何国家都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另一条腿则是文化软实力。物质硬实力不行,这个国家可能一打就败;而文化软实力不行,这个

13、国家可能不打自败。习近平非常重视文化软实力,他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他提出稳固“根基”的大思路,主要包括“一条道路”、“一项改革”、“四个自信”、“四种形象”、“树立四观”。“一条道路”,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文 化发展道路的理解,要追溯到中共十五大。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走这条文化发展道路的指

14、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遵循方向是“三个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内涵要符合“三个 属性”(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目标是培育“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偏离这条发展道路,就会动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一项改革”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没有这项改革,国家文化软实力就会缺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造血功能,也会缺少传播工具、平台和渠道。“四个自信”,就是“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

15、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习近平强调:“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 他之所以强调文化自信,首先,因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永恒魅力;其次,只要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就能使全世界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这正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四种形象”,就是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16、。习近平分别从历史文化、国情特色、外交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四个角度强调,我们要建设好、向世界展示好中国的国家形象:“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 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 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 形象” 。这“四种形象”的提出,是习近平独到的理论贡献,果真能塑造起这四种“大国形象”,中国文化软实力必然大大提升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树立四观”,就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习近平强调要用好新兴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 色。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