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十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418907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十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十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十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十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十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十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十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二十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6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2南昌模拟)下列著作中最可能出现蒸汽机示意图的是( )A.农政全书B.海国图志C.天朝田亩制度D.各国律例2.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B.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3.(2012哈尔滨模拟)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

2、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中国的洋务派选择的是哪种方式( )A.第一种 B.第二种 C.第三种D.三种都不是4.1883年美国总统格兰特接受纽约时报采访,谈及自己在国外所遇到的四个最了不起的人分别是:法国首相甘贝特、德国首相俾斯麦、英国首相格兰斯顿和中国的李鸿章。格兰特推崇李鸿章最有可能是( )A.他代表中国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B.第一个明确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C.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发起者之一D.最早支持中国赴美留学教育活动者5.(2012南昌模拟)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

3、”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6.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7.(2012皖南模拟)梁启超

4、在新史学中指出,“中国之史,则本纪、列传、一篇一篇,如海岸之石,乱堆错落”,只记载“某日有甲事,某日有乙事”。而不能使后人“鉴以往之大例,示将来之风潮”“鉴之裁之,以为经世之用”。这说明( )A.梁启超注重运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梁启超强调修史论史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C.梁启超全面否定旧史观,提倡新史观D.梁启超的史学观点为民主革命打下了基础8.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的本质意义在于( )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

5、中解放出来C.建设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制度D.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9.陈独秀在1915年说:“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这表明他( )A.看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弊端B.反对学习西方文化C.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D.彻底反对君主专制10.(2012无锡模拟)刘大白在诗红色的新年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著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注:刘大白,最早反映工农生活的诗人,该诗创作于民国

6、七年)其创作的背景是( )A.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中国共产党创立,宣传社会主义11.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的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该文针对的是 ( ) A.中体西用思潮B.维新变革思潮 C.全盘西化思潮D.民主主义思潮12.(2012汕头模拟)一份杂志强调要“去遗传的科举思想,进於现世的科学思想;去主观的武断思想,进於客观的怀疑思想”。这份杂志最可能是哪一时期的产物( )A.立宪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1

7、3.“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14.当代西方社会掀起的“马克思主义热”现象引人深思。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不能作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的是( )A.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B.“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国人树立榜样C.学习“西学”,改造中国的理想失败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其阶级基础15.(2012惠州模拟)孙中山在评价马克思时说:

8、“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如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逐成有系统之学理;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此本。”以上材料说明了( )A.孙中山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反响C.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发生实质性转变D.孙中山在为国共合作进行思想准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2012珠海模拟)在中西文化交流上,我国历史上从汉朝至清朝几个朝代都有不同表现。阅读下列几段话,回答问题。汉唐虽然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

9、驱使,决不介怀。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技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1)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2)宋元时期,科技文化“中学西传”有哪些具体表现?分别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3)试分析出现“西学东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10、。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汉书艺文志材料二 1688年2月7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黄金阶段。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伏尔泰反对基督教,主张“没有迷信、没有荒诞传说、没有亵渎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整理有关资料材料三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11、”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材料四 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请回答:(1)找出以上材料中不属于原始材料的一项(写出标号),并依据材料一概括出儒学的要义。(4分)(2)如果要探究材料二中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原因,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6分)(4)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6分)答案解

12、析1.【解析】选B。魏源编撰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因此在海国图志中最有可能看到蒸汽机示意图。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各派向西方学习进程的理解。A项并未主张政治现代化,应排除。B、C、D三项中主张政治现代化最早的应是B项。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中国的近代化由此开始,但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只学习西方技术而拒绝全方位变革,故选C。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李鸿章是洋务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发起

13、者与实践者,在中国近代化历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故选C。【误区警示】评价历史人物要全面客观。李鸿章是近代中国屈辱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但他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防、教育等领域均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迈出近代化第一步的关键人物。5.【解析】选B。康有为编撰孔子改制考,借助孔子、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目的是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康有为主张通过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和暴力手段。材料信息也正是体现出康有为对革命方式的反对。7.【解析】选B

14、。梁启超指出研究历史应使后人“鉴之裁之,以为经世之用”,是强调修史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强调修史要“古为今用”和“以史为鉴”。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中国近代化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等三个层面,随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人们的探索从器物逐渐深入到制度和思想层面,先后兴起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故选C。9.【解题指南】一要注意时间是“1915年”,同时注意陈独秀学说中的信息“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排除B。材料内容反映了陈独秀看到了西

15、方资产阶级政治仍存在不平等和阶级压迫的缺陷,没有涉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共和,排除C、D。1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解题时一要注意诗的体裁形式,二要注意诗创作的时间是民国七年即1918年。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4月建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以后,D项是在1921年。11.【解析】选C。解读材料信息,由材料中的“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的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认为输入西方之学后,国家各项生活变乱了,实际上是否定全盘西化的思潮。12.【解析】选C。材料中体现的是反对传统的科举制度,提倡科学;反对专制,提倡民主。故该杂志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产物。1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烈女传”是封建礼教对妇女长期压制的产物和标志。材料中的女生开始抵制学校开设“烈女传”,体现了封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