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券在握】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七 古 诗知能达标测评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266139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胜券在握】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七 古 诗知能达标测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胜券在握】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七 古 诗知能达标测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胜券在握】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七 古 诗知能达标测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胜券在握】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七 古 诗知能达标测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胜券在握】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七 古 诗知能达标测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胜券在握】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七 古 诗知能达标测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胜券在握】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七 古 诗知能达标测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能达标测评(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_,“幽居”的意思是_。答案写;幽僻的居处解析很明显,“题”是一个动词,根据其常规意义进行判断即可。由诗中环境的特点可以得出“幽居”的意思。(2)“僧敲月下门”一句用了什么手法?请简析。_答案这句诗运用了反衬手法。此联写在皎洁的月光下,万籁俱寂,但突然发出了几下敲门的声响,这清脆的声响进一步衬出了月下幽居的安静,以响衬静,与“鸟鸣山更幽”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可以从环境的特点和诗句中“僧”

2、的动作去分析手法。还要对诗句进行简要分析,首先要说明诗句的意思,然后要点出所写手法在这一诗句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赏析。玉楼春欧阳修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注】游丝:蛛丝。(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_答案开头两句描写了洛阳美丽、热闹的春景:花木繁盛,色彩艳丽,百花相继开放,争奇斗艳,清香扑鼻。作用:点明了告别的地点和季节,以乐景衬哀情,自然引出下文。解析首先要根据词句描绘一幅图画,要把前两句词进行适当扩展,应尽量语言优美。然后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3、,重点从点出时间、地点,奠定基调,创设氛围等角度入手。(2)词的最后两句选用了怎样的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_答案选用了两个传统意象:“孤馆”和“月”。作者身处旅途,只有清冷的月亮和孤馆相伴,这恰恰与洛阳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表达了作者凄凉悲伤的心情。解析意象主要是词句中出现的一些名词,可以根据意象在古诗词中的常用内涵及词句所表现出来的环境特点去分析作者的心情。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湖上梅花歌(其二)王稚登山烟山雨白氤氲,梅蕊梅花湿不分。浑似高楼吹笛罢,半随流水半为云。(1)诗人采用了什么写法来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_答案比喻。全诗描写的是一个春雨迷

4、蒙的天气,山上云雾缭绕,细雨霏霏,烟气、雨气和那漫山开放的梅花,形成氤氲的白气。梅花和梅蕊粘在一起,也分不出彼此。这样的梅景,朦胧缥缈,轻盈如烟,洁白似云,澄净似水。全诗一个比喻转折三次,用笛声比喻梅景,又用白云流水比喻笛声,曲折婉转,清新隽永。解析在判断手法的同时要对诗句进行简要描述,要用有文采的语言。(2)请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独特艺术构思。_答案“浑似高楼吹笛罢,半随流水半为云。”笛声悠扬悦耳,感人肺腑。高楼吹笛,其声恍若天际传来,更能启发人的遐思远想。古人形容音乐的美妙,“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而诗人却说“半随流水半为云”,笛声又转换成春水和白云。古人描写音乐用视觉增加音乐的形象性,这首

5、诗反其意而用之,用音乐的听觉形象,通过通感让读者不仅去想象景象,而且去感受景象。解析可以结合学过的描写音乐的诗歌,如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诗篇去分析描写音乐的特点,诗人往往化抽象为具象。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答题。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北宋画家,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1)请简要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的景物。这样的画面呈现出怎样的氛围?_答案画面可描述为: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

6、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解析可以先找出诗歌中的意象,然后把这些意象根据景物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解答第二问时需要对整幅画面进行一个概括,总体说明这幅画的意境特点。(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答案“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以上这些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解析要

7、重点从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来分析画面的景和趣。分析好处时要从手法方面去进行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调笑令唐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调笑令唐韦应物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1)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_答案同:都是边塞诗。异:戴诗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韦诗通过刻画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的形象,表达出一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解析比较相同点时可以找出两首诗在字眼上的相同点,如“边草”“胡马”等都是大西北战场上出现的景物。不同点可以从诗歌的描写重点

8、方面去进行比较。(2)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_答案起兴。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含有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愁怨之深交织在一起。烘托。通过“边草”“雪”“明月”,烘托了士兵静夜思归的心境。(或顶真、反复。“明月,明月”,增强了抒情色彩,再强调一下月色,望月思乡的中心更突出了,感叹之情溢于言表)解析戴诗写边地生活,“愁绝”为一篇之骨,也是全诗的眼睛,很容易看出诗作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之情。而“边草”“雪晴”“明月”“胡笳”皆为意象,寓情于景。写这些景象都是为了烘托彰显“守边之愁”,写来恰似无声胜有声,更能形象地表达感情。韦诗

9、将反复重叠的句式与诗的内在情绪、节奏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山雨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山雨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1)翁卷的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_答案此诗前两句描写了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的惊异之情作铺垫。解析先要对诗句进行一种简单的扩展,然后说出景物特点。分析作用时要说出这两句和下文的关系。(2)两首诗都描写了雨,在

10、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_答案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雨前、雨后之景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在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或: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何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写了诗人雨前的心旷神怡、雨中的喜雨、雨后的“奇”雨之情。解析因为不同的心境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可以从描写手法或抒情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唐张朝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

11、识,并著莲舟不畏风。(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_答案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勇敢的采莲姑娘。解析分析形象特点时要从每首诗中描写采莲女的诗句中进行概括,应重点关注每首诗的三、四句。(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_答案同: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答“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异: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解析两首诗都是先景后人、以景衬人,这

12、一相同点不难看出;白诗采用了细节描写(“欲语低头笑”),也属显而易见,较难的是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首词进行鉴赏。_答案示例一:词的上阕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传的无奈,并与下面三句的苍凉景物构成整体意境。示例二:下阕的最后两句颇有特色: 上句以情相问,下句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