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次统一考试试题(word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80544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次统一考试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次统一考试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次统一考试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次统一考试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次统一考试试题(word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 3 月 20 日 9:00 11:30】 攀枝花市 2019 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 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9 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从历史上看, 世界上的建筑这里指的主要是大型的、有纪念价值的建筑大致有两类:一类主要是用 石头建造的, 叫石构建筑; 一类主要是用木头建造的,叫木构建筑。 石构建筑由于材质的原因,不易腐朽或毁坏; 即使因客观原因如雷击或战争等毁坏了,也能留下残垣断壁或曰废墟。木构建筑则不同,即使没有天灾人祸,也 容易朽蚀,故千年以上的木构建筑遗存极少。 由于这样的原因,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好像真的成了“凝固的音乐”。随着 时间的推移,那些残垣断壁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不是垃圾,而且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受到普遍的尊重和珍惜。这 就形成一种文化,即“废墟文化”

3、。废墟因受到尊重并受到保护,从而成为审美对象,继而产生“废墟美学”的 概念。 欧洲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建筑毁坏后,极少有原地重建的现象,而都将它们作为一个珍贵的时代标志予以尊 重和保护,乃至一块妨碍走路的“乱石”都不许随意挪动。 与此相反,我们中国的宫殿或庙宇毁掉了,就得赶紧在原址修复或重建,否则即使留下残垣断壁,也会很快 被民间搬抢一空(这里指的是需要宫殿的时代)。无怪乎,在明代以前的几千年间,我们有那么多辉煌的宫殿建 筑都没有留下一处像样的废墟遗址!因此我们的建筑文化中缺乏废墟文化,从而也缺乏对废墟美的认知和欣赏能 力。 然而, 说我们中国不见废墟文化,并不意味着我国没有废墟或缺乏废墟资源。我

4、们是个有着悠久的“墙文化” 的国家。不仅有万里长城,我们古代的几乎每个城池都有城墙,它们可都是石构建筑,有500 到 3000 年的历史, 大部分已沦为废墟。作为建筑单体, 长城的原始工程量不但超过国外任何古代的大型单体建筑,甚至超过任何一 个国家的大型建筑的总和!再说,我国历代的皇家建筑和贵胄府邸并不全是木构建筑,像天坛祈年殿、故宫太和 殿的须弥座以及天安门前的金水桥等是多么壮观的石构建筑。 废墟的文物价值就在于其残破过程的历史真实性。正是这种真实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因为它包含着丰富 的历史文化讯息, 是活的历史化石或活的历史教科书。残缺美是废墟美的哲学前提。而废墟美是鹿墟文化的核心。 就

5、以对待长城废墟为例:如果说以“修旧如旧”的名义修复的司马台长城对于“修旧如新”的八达岭长城或慕田 峪长城来说是一个进步,那么目前正在以“修旧如旧,随旧随残”的理念修缮的京郊箭扣长城则又超越司马台长 城而向前迈了一步。 (节选自叶廷芳再谈废墟之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由于建筑材质原因,石构建筑毁坏后都能留下废墟,成为“凝固的音乐”,自然而然地而受到人们珍视。 B. 木构建筑本身易朽,遭遇雷击天灾或战争人祸后更难留存,故世界上木构建筑遗存极少。 C. “废墟文化”是在人们改变了废墟是垃圾的观念,而把废墟视为精神遗产尊重珍惜后产生的。 D. 出于

6、对“废墟文化”的认知不同,欧洲建筑毁坏后鲜少原地重建,而中国宫殿常修复重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对比了石构建筑和木构建筑留存情况的不同,引出废墟文化, 从废墟价值的角度表达了对保护我国石构 建筑废墟和木构建筑废墟的期待。 B. 文章将历史上欧洲和我国对待废墟的不同做法做对比,辅以史实证明我国缺乏废墟文化,缺乏对废墟美的认 2 识,叙议结合,极有说服力。 C. 文章分类列举城池防御建筑和皇家贵胄建筑,证明了中国建筑文化缺乏废墟文化,但我国并不缺乏废墟资源。 D. 末段以对待长城废墉为例,论证国人废墟审美意识日益觉醒的同时,间接批评了“修旧如新”

7、的八达岭长城 和慕田峪长城的修缮理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我国虽有丰富的废墟资源,却未形成废墟文化。但现在,国人对废墟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逐步提高。 B. 废墟是活的历史化石或活的历史教科书,废墟的文物价值在于其虽残破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C. 废墟具有残缺美,面对长城遗址,保留它残破的历史真实性遗址的原生状态也许更有价值。 D. 认识废墟美要从认识残缺美开始,废墟受到尊重保护,成为审美对象,形成“废墟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阿胶女的手 马淑敏 参观教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

8、,天堂、地狱间唤醒心中的憧憬和敬畏。惊叹画师对圣母玛利亚一双手细 致入微的描绘,那双圆润、丰满、纤细的手或托着耶稣或双手祈祷释放出强大的爱和饱满的祥和。 无独有偶,在中国飞天壁画的传奇中,画师着重的同样是一双手。这些娇嫩、肥美的凝脂舞蹈着便将人类的 语言凝固在岁月间。 然而仔细观赏飞天的手指,仿佛源于同一个女人,长度适中、细腻绵软,想必画师在绘画时不自觉地将世间 尤物所有的美都倾注在这一根根玉指间,企图用它的温柔唤起人对美的幻想。若不是壁画太高,墙壁太远,空气 太冷,我很想过去抚摸一下她的根根仙指,细细体味她千年不变的亘古温度。 在中国,观世音更像一位佑护民众平凡、伟大、传奇女人,她不改的青春

9、、美丽、端庄、慈祥在一代代人心 中被崇敬。 她端坐在博物馆、寻常人家或庙宇堂上,也不管是在堂皇大殿还是犄角旮旯,她的微笑从未少过一分。即使 身体被打成碎片,随着垃圾一道掩埋在深深的地下,她也笑着住在敬仰她的人心里。观世音玉指轻弹,弹出的不 仅仅是善良、幸福,也弹出人间最珍贵的息息繁衍。 山东,我姥姥的年代,人人心中都住着这样一位万能的观世音。姥姥家的房子外面是砖,里面是四处掉土的 墙壁, 这不妨碍她卧室的箱子上住着一位观音,她光洁明亮的手又白又细,和姥姥的一样漂亮。可是, 她很悠闲, 每天只管握着姥姥让我们给她寻来的新鲜柳枝。 姥姥的手却日日忙碌。深夜醒来姥姥还在油灯下做舅舅、大小姨们的棉衣,

10、当然,我更盼望姥姥细长的手指 挑出面团做一锅好吃的泥鳅饼子。姥姥临睡前总和观音娘娘聊天,有时说天气影响收成了,请她帮忙风调雨顺; 有时说家里没钱了,请她让鸡多下几只蛋;就算出个门,姥姥都要去问问她。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回答姥姥的,但 一定给过答案,因为姥姥煮出的第一碗饺子永远由她来品尝。 童年中什么都不做的观世音和什么都做的姥姥是我心中最大的疑惑,这个疑惑没有答案。姥姥离开我们后, 观世音被母亲收藏,她用层层红布裹好放进柜子前,我第一次摸了摸她的手指,冰凉,远不如姥姥的暖心。 在姥姥认定的观世音的世界里,手的表情是富饶,是惩罚,也是慈善。千手观音的手就是最早的也是最丰富 的手语,风电雷动的惊诧,温

11、柔似水的浪漫。 从那时开始,认识一个人,我不由自主地去看他的手。手是一种性格,一种表情,能泄露出一个人生活最显 著的痕迹。 中国女人的手一直都忙碌着,千年不变。从狩猎、剥皮、烧烤到纺织、计算机,无论在高庭深院儿还是写字 楼都无一例外。 生活中修饰过的手指便成了类似项链的装饰品,这样的饰物自然是不能洗碗、揉面的,我欣赏这样的手,如 一幅画儿美得惊心,但这样的美只能远远的观赏;我尊崇另一种美,那种美始终与手的功能相关,与生活的朴实 紧密,即使时代变幻、科技飞跃,她们却从未更改,2000 年来一如既往,那就是我的故乡东阿也是阿胶之乡的 擦胶女的手。 阿胶女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擦胶女是简单中的简单,简单

12、到单调,简单到千年重复一个动作,不变。 我断定,世间熬出的第一锅阿胶一定无人去擦,因为阿胶从饱腹到滋补足足论证了千年。在东阿家家垂柳、 户户熬胶的生产工艺被世人窥到并被模仿后千年已过。擦胶女从阿胶被人带出东阿地域开始便开始了日复一日的 擦胶劳作。细软的布,纤巧的手指,在女人虔诚的祷告中一块块阿胶被慰心的体温暖得晶莹剔透。擦抹是消毒功 能与美观结合还是为了娇娘杨玉环的盛赞不得已的行为已不得而知,能够知道的是, 从阿胶被贮存开始,就有了 阿胶女擦胶的活计。 吃阿胶的太多, 知道阿胶如何熬制的太少,阿胶女更是一个被省略掉的细节。东阿的阿胶女吹着黄河凌冽的 寒风,一手擦着胶,一手织着布,桑木材释放的热

13、量让阿胶女的心平静安宁,繁衍生息一代一代,直到今天。 握住阿胶女的手,各个细腻洁白,和姥姥的观音娘娘不同的是,她们的手有来自悠远历史的温度。 阿胶女没有化妆品,职业不允许她们有丝毫妆容,我想她们中一些爱美的一定心有委屈,但做了阿胶女阿胶 补偿给她们的却是最天然、自然、纯净的补养;阿胶内服滋补,阿胶女却在抚摸一块块阿胶中通过皮肤渗透得以 3 细润的滋养,不经意的渲染让她们的手各个肤若凝脂。 失去了雕琢的机会,得到的是通过劳动自然吸收的阿胶精华。一双手一个人生,东阿阿胶女的手托起的不仅 仅是女性世界的健康美丽,还有自己厚重、丰美的人生和尊严。 阿胶女的手同圣母玛利亚的相比更具博爱,与观世音的相比更

14、富责任。敬畏生命中最质朴、简单、原始的生 存方式,信仰一双手创造出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也许远比祷告和烧香更朴素坚定也更强大。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姥姥勤劳而又慈祥,她对“我们”以及“舅舅、大小姨们”的爱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好品质, 这与本文主旨一致。 B“手是一种性格一种表情,能泄露出个人生活最显著的痕迹”这句话是说,作者认为可以从一个人的手 看出其经历。 C文章后半部分对阿胶女的劳动场景进行了较为翔实的描写,我们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阿胶女辛 勤劳动的赞美。 D本文语言平实质朴却耐人寻味,尤其是对圣母玛利亚、飞天、观音的手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作

15、者的情 感态度,引人深思。 5.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6 分) 6. 标题为“阿胶女的手”,作者却用大量篇幅写了其他的手,请分析其中的原因。(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孤独者陈映真 孔德淇 2016年 11 月 22 日,小雪节气,北京的蓝色寒潮预警尚未解除,陈映真在京病逝的消息已经在台湾的近亲 好友间传开。 台湾作家中,陈映真是备受争议、颇具战斗性的一位,早期的现代主义批判、乡土文学论战等论争,他无役 不与,在陆在台都属少数派。台湾学者赵刚评价,陈映真的文学是一种“为己之文学”,深刻地把自己与他人关 联起来。曾担任台北人间杂

16、志发行人的吕正惠评价道,“长期以来台湾少有人真正了解陈映真,因为他远超 其时代。” 陈映真 1937 年出生于台湾新竹一个牧师家庭。家庭出身与基督教的濡染,影响了他对文学、政治的观感及 时人性的洞察。自青年时代起他便涉足文坛,将视线聚焦于下层社会,对穷苦人寄予怜悯,希望能为他们觅寻生 活的出路。 作为较早接触西方文学、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知识分子,他的早期作品表现出了浓重的小知识分子 的感伤情绪。在我的弟弟康雄故乡和文书中,“死亡”成了最突出的主题,小说中持续的苦闷和孤 独感。将他引向感伤与绝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陈映真在旧书店和鲁迅、茅盾、巴金等人的小说相遇,意外闯进了大陆二十世纪 三十年代的文学禁区。受鲁迅启发, 契诃夫式的忧郁从陈映真身上逐渐消退,他发现流逐于现世之外是不可能变 革现实的,开始从象征走向写实,一边批判台湾社会,一边重新思考改变现实的路径。 那时,党外运动是禁忌,阅读左翼刊物更是。1968 年,陈映真在接受“国际写作计划”之邀即将赴美时, 因台湾当局指控“组织聚读马列共产主义、鲁迅等左翼书册及为共产党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