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要问(教案)]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3855802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不懂就要问(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不懂就要问(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不懂就要问(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不懂就要问(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不懂就要问(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不懂就要问(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不懂就要问(教案)3不懂就要问(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挨、背、圈”,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必备品格 。 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 学会会认字和会写字,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2、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直接导题,了解人物。 质疑课题: 1.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 2.质疑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预设: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3.课件出示孙中山头像,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说说:你知道这是谁吗?(孙中山) 人物简介: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谈话过渡: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

3、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更多地放手学生自学,教师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书,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阅读能力。】 (1) (2) (4) (3) (6) (7) 3.独立学习,质疑。 (1)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鼓励学生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梳理主要问题: “照例”是什么意思? “先生”是谁? “戒尺”是什么? 什么是“私塾”? 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

4、着胆子? 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自学课文,找到自己学习中的的困难,互相交流,共同探究解决。锻炼了学生自学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4.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背诵 照例 圈出 一段 练习 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重点指导生字“诵”为平舌音,“楚”为翘舌音;前鼻音“圈、段、练”,后鼻音“诵”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动作的词语:背诵 圈出 练习 (2)学习多音字:挨(i i)

5、 背(bi bi) 圈(qun jun) 练读句子,找发现: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挨(i i) i 1 依次,顺次:挨门逐户;2 靠近:挨近、肩挨着肩。 i 1 遭受:挨打、挨骂;2 拖延:挨时间、挨延。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背(bi bi) Bi1 身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2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3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背光;4 向相反的方向:背道而驰;5 避开,离开:背地、背井离乡;6 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7 违反:违背。 b

6、i人用背驮东西,引申为负担:背负、背包。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圈(qun jun jun) (814) (15) qun 1环形,环形的东西:圆圈、花圈、圈套、画圈;2 周,周遭:跑了一圈儿;3 画环形:圈阅、圈点、圈定。 jun 养家畜的棚栏:圈舍、圈养、圈牢、猪圈。 jun关闭起来,用栅栏等围起来:把鸡圈起来。 练读一读。 妹妹挨(i)打了,她很委屈,跑过来挨(i)着我坐下。 放学路上,弟弟背着背(bi)包,一边走着,一边背(bi)诵古诗。 王小明用红笔在书上圈(qun)出了一个不懂得词语:羊圈(jun)。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7、 【私塾】 极短的时间。 【照例】 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 教育机构。 【霎时】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形容对事物一点儿也不明白。 【戒尺】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糊里糊涂】 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摇头晃脑】 旧时教师对学生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鸦雀无声】 依照惯例或常情。 (4)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5.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出示问题: (1)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课文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问题的故事。) 方法指导(一):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的

8、两幅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内容。 看插图分别对应了故事中的哪些内容。 借助插图,分步把故事的内容说清楚。 方法指导(二): 认真对课文。 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说说故事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对孙中山“不懂就问”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孙中山“不懂就问”反映了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方法指导(一):(从孙中山的角度思考) 私塾先生是非常严厉的,为什么孙中山还要壮着胆子问先生? 当先生拿着戒尺厉声问孙中山的时候,孙中山害怕吗? 从孙中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的回答中能感受到什么? 方法指导(二

9、):(从同学们、私塾先生的角度思考) 同学们被孙中山的提问吓呆了,他们会怎样想? 先生为什么会打破习惯把书中的道理讲给同学们听? (16) (17) (1819) (20) (21) 2.根据提示,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三、研读课文,交流展示 1.教师补充资料: (1)私塾: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 (2)先生: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2.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读课文,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

10、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2)当孙中山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读句子,说说从中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形象地写出了学生读书的状态。从“从来不讲”我了解到当时先生是怎样教书的。)(板书:私塾读书 从来不讲)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你也来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我像

11、小蜜蜂从花丛中采蜜一样从读书中获取知识。) (2)孙中山小时后的学习怎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读句子,说说从中能感受到什么?(“照例”写出了“流利地背出前一天学的功课”对于孙中山来说不是偶然的。) (3)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读上面的句子,说说你了解到什么?(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壮着胆子”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可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呢!)(板书:糊里糊涂背 没用 壮着胆子 讲讲) (4

12、)对于孙中山的提问,同学们有什么表现?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说说读句子后了解到什么?(“摇头晃脑”写出了同学们读书时的状态。“吓呆了”写出了当时同学们表情的变化,从“鸦雀无声”可以感受到当时问题的严重性。) 拓展交流:孙中山向老师提问,把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想一想,同学们此时会想写什么?(同学们会想:孙中山胆子真大,先生肯定会揍他的。)(板书:同学们 吓呆) (5)对于孙中山的提问,先生有什么表现?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2) (23) (24) (25) (26) (27) (29

13、)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读一读,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先生的表现说明先生并没有生气,而是对孙中山主动提问表示了赞扬与肯定,并耐心地讲解。)(板书:先生 讲得认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文后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1)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5.你对孙中山不懂就问的看法是( A ) A. 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值得我学习。 B. 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也要敢于去问。 C. 孙中山不尊重老师。 6.教师小结:孙中山当时就

14、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设计意图:有感情朗读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三年级学生应该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四、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班交流) 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问题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和勤学好问的精神,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去问。(板书:不懂就问 勤学好问)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明知可能挨打,还是向老师提问的故事,反映了

15、他学习主动、喜欢刨根问底的好品质。我们要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学习孙先生“不懂就问”这一良好的习惯。 六、主题延伸: 1.问题:读了本文,我们懂得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敢于去问。此时,课文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写在下面,然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1)学生自由书写。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2.积累格言,明读书道

16、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1)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30) (31) (32-33) (3637) (2)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3)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4)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6)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7)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童年的问号不懂就问 (一)阅读童年的问号思考: 1.文章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如果有兴趣,查阅资料,了解: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