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359942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读为本 体味真情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说课稿赤水市第三小学 尹向琴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首篇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我将从紧扣特点说教材,联系实际说策略,情感互动说流程,言简意赅说板书等几个板块进行说课。一、紧扣特点,说教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讲述主要讲了 1994 年洛杉矶大地震过后,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 38 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文本解读,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安排整体感知,探讨父亲的了不起;第 2 课时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探讨儿子的了不起。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制定了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理解“废墟、爆炸、瓦砾、砸”等词语。2、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的伟大力量。三、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是本课的重点。领悟

3、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是本课的难点。四、联系实际,说策略本教材的主编崔峦老师曾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受,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才能呈现出生动活泼的“生命状态”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教学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课设计力图突显以读为本的理念,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引导学生入情、悟情、动情、领悟言内之意蕴,言处之话音。并以此调拔情感之弦,激励学生去品、去悟、去

4、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让课堂充满着人性之美。这样一个敢于面对困难、永不言弃的父亲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下面我来说说学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我主要采用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来边读边悟的方法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收集资料,对比阅读,想象情景等方法,围绕重点内容,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互动体会父爱的伟大。我力求让学生学会朗读,即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

5、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进入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五、情感互动,说流程叶澜教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 ”而激活语言激活课堂点燃学生的情感的最佳途径是读中感悟,根据以下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一) 、创设情境、感受灾难1、课件出示 5.12 地震的现场图片,倒塌的房屋.崩坏的路面,哭泣的人们,无助恐惧的神情。教师配以简单而动情的说明。(情感是以认知为前提的.一开课,以图片导入, ,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建立对地震的感性认识,直观地感受到地震

6、的确是一场灾难。学生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调动学生的情绪。)2、你还知道哪些在地震中发生的感人事迹?(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美国的地震中,父与子之间的感人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这样的开课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在初读课文时,学生不仅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边读边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有目的地读,有针对性地读,这样的初读设计才是有实效的。2、学生自主学习后,汇报交流学习成果。通过学生

7、反馈逐个解决问题。我先让学生聚焦一组数字(30 万人,不到 4 分钟) ,两个场景(昔日充满欢声笑语的教学楼,如今是一片废墟) ,引导学生感悟突如其来的地震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这样的提示,既让学生了解了地震的可怕,也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谴词用句的工夫。语文教师对语言就要保持着足够的关注与敏感,既要关注“写什么” ,又要关注“怎样写” ,随时随刻注重读书方法的渗透。3、接着,我适时适度地进行了资源拓展,播放洛杉矶大地震后惨状的图片,一来可以把学生很快地带入文本的情境,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了“废墟、爆炸、瓦砾”这几个地震后留在我们脑海中的词语。然后顺理成章引入第 2 个问题:就

8、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把事情说完整,并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4、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文本,找出提领全文的关键句,直奔中心,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静心默读课文 1-12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并作上批注。以一个中心问题导读全篇,注重学生自读自悟;同时默读有利于学生静思,读而思,思而读,这种能力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尤其重要,其次是养成读书做批注的习惯也是很有必要的。(三):研读悟情,走近父亲。这一环节的学习,需要学生不断地叩问文本,

9、品味语言,与文本展开充分对话,才能产生情感熏陶。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导,我要让学生自己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引导与调控下,主动地、专注地去思考、去发现、去品读、去感悟。我遵循“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进行以下有的放矢地预设:1、父亲语言的品读这部分的内容以父亲与其他父亲、消防队长、警察的对话为主。我先让学生找找都有哪些人劝了他?是怎样劝的?然后引出父亲的三句回话:“谁愿意帮助我?”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看似简单重复的回答,其实有着不同的含义。 “父亲说这三句话时,心情是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读出这三句话的不同语气,体会父亲由恳求到焦急直至有点崩溃的心情变化。接着进行排比式

10、的导读,串联起三句回话,让学生进入到了这位父亲的情感状态中,急父亲所急。然后,我继续追问: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引出文本的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这时设身处地地模拟对话,交流,学生很快体会到为什么在其他父亲的痛苦呐喊声中,在这么多专业人员的劝说下,在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更大灾难的情况下,这位父亲还要冲到废墟中去救自己的儿子,这是因为父亲信守诺言,这是因为父爱如山。2、父亲内心的品读当学生谈到“他挖了 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这个句子时,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仔细读读句子,有哪个词语特别

11、打动你?引导学生先将目光定格在“挖”字上,透过这个字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在品味咀嚼中悟出:一个挖字就有丰富的内涵,一个挖字突出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接着定格“时间词语” ,猜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 36 小时,而是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进一步体会父亲挖掘的艰难和他要救儿子的执着信念。有了这样深刻的体会,再引导学生把自已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个问题不仅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问,而且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问,是体现工具性和情感性统一的提问,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写得好在哪儿,体现了语文课浓浓的语文味,也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生在自主品读,体会,交流后触摸了父亲的内心情感,然后再

12、创设情境引读句子,一咏三叹,父亲的形象就在学生的心目中慢慢丰满起来。3、父亲形象的品读如果说前两个画面的教学是浓抹重彩,那么这个画面的教学就是轻描淡写了。36 小时以后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读父亲形象的句子,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再读句子,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中三读句子。情到深处自然浓,此时,再多的设计已是多余的,简单地通过电影剪辑般的引读、渲染,一位伟大的、了不起的父亲形象在学生的心上扎下了根。(四) 、情感升华在学生读懂了父亲的内心,树立了伟大父亲形象之后,适时播放汶川大地震中父母的感人画面,并配上催人泪下的文字叙述,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再进行

13、一个小练笔,挖掘已经进行了 36 个小时了,而儿子的生死未扑,这个深爱着儿子的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再次走入这位伟大的父亲,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整节课的教学达到高潮。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地震中的父与子父 子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只在于引领学生潜心品读文本,领悟语言的文体表现力,扎实地练好语文的基本功,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抓住一个情字,通过学习多种形式的品读,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父子深情,牢牢把握一个爱字,用文中的父子之爱,燃起学生的心中之爱,让爱在课堂中传递,让爱在生活中绽放溢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