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汇整理到语言学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354304 上传时间:2017-10-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语汇整理到语言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从语汇整理到语言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从语汇整理到语言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从语汇整理到语言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从语汇整理到语言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语汇整理到语言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语汇整理到语言学习(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语汇整理到语言学习转谈现代汉语小语典对于中小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意义2008 年 5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著名语汇学专家温端政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小语典(以下简称小语典)。这部语典具有明确、新颖的理论支撑,它在相当的程度上照顾到了目前学界对于词、语特质的认识以及温端政先生对此的独到理解,并将其落实于语典编纂实践的整个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一部“以初、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为服务对象”的辞书,它所面向的消费人群的主体,则是为数甚广的中小学生。而中小学生对于语汇类辞书的消费动机、消费策略及其所处生活形态、学习干预对于其消费行为的影响,都不只是简单的提供或需求文化、教育产品的孤立实践行为,它也需要在相

2、应的理论指导下,实现二者的兼顾。特别是自 2001 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如何因应新的课程理念从而使语汇类辞书与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契合,则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小语典不同于学生语文教材,它虽不专为中小学生而编,但应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若以上述作为评价温先生主编的这部小语典的思考基点,可以认为,小语典无论是对于语汇理论的探讨与实践检验,还是对于中小学生语文能力特别是语汇学习能力的提升,都具有时代所需求的样本意义。一、小语典的理论支撑收词立目是辞书编纂的基础工作,而确定收词立目的标准,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就小语典的编纂来说,它

3、应首先回答什么是“语”,其性质是什么,当如何分类、应用。语言学界很长时间以来的看法,认为语是词的“等价物”。这种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词和语的界限,影响了人们对于语的性质、特点的进一步探讨。从辞书编纂来看,由于对词、语特点的研究没有直达二者实际差异的深处,就使得相当多的成语、谚语、惯用语等语汇辞书,在具体语条类属的判定上相互龃龉。譬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徐宗才、应俊玲编著的俗语词典(修订本)即将其作为“俗语”,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许振生主编的新华成语词典则将其作为成语;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刘洁修编著的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则没有将其收录其中。温端政先生对于“语”的看法与传统观点不同,这集中地

4、体现在他的两部语汇学专著汉语语汇学和汉语语汇学教程中。他认为语所以不同于词,其构成单位为词或词组,其意义为概念与概念的组合,其结构的固定性是相对的,且具有单独成句的语法功能。在廓清语的基本性质基础上,温先生根据语的叙述性特征,将其分为:内容上为表述性的、结构上为非二二相承(“二二相承”与“四字格”不全同,后者还包括“放马后炮”那样“一三”音步的一类)的谚语,内容上为表述性或描述性的、结构上为二二相承的成语,内容上为描述性的、结构上为非二二相承的惯用语,和内容上为引述性的歇后语。其中,表述语的特点是具有知识性,既包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包含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描述语的特点是描述人或事物的形象

5、和状态以及行为动作的性状;而引述语的特点则是由引子和注释性叙述两个部分组成。这种对于语的性质与特点的认识,有利于人们在科学性的前提下,兼顾大多数人的语感、认识,同时在具体的语的类属确定上,能够有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可以采用。以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分为例,在以往对语的研究历史中,人们提出过多种区分标准。一种观点认为,“四字格”属成语,但若说类似“唱对台戏、喝西北风、戴高帽子”的四字格也为成语,恐怕不太符合一般人的语感,因此,刘叔新先生指出,“纯从音节(字)的多少来确定固定语的不同类别,是不成的在固定语中作形式的区分,不能划分出实质上互有差别的次类”。另一种观点认为,成语应出自古代作品或故事传说,或者成语

6、多带书面语色彩,惯用语多带口语色彩,但如刘叔新和温端政两位先生分别认识到的,类似“乱七八糟”的成语,既不出自古代典籍或故事传说,同时口语色彩较浓。于是,学者又将研究重点转向了词语的意义或内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为按照“表意的双层性”来区分成语、惯用语,类似“雪中送炭、鹤立鸡群”等词语,意义具有双层性,因而属于成语,但是“走后门、开夜车、拖后腿”等词语也具有表意双层性,可是人们习惯上并不将其作为成语。从以上的例举不难看出,学者对于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分,或者侧重于语言形式,或者着眼于意义内容,因为确定标准过于依赖一种要素,使得为数不少的词语在属性确定上难以得到普遍认同。温端政先生的语汇研究,则从形式与

7、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将区分标准的探讨引向深入,它在相当的程度上实现了分类标准的明确易行、语类之间的界限清晰、分类符合传统习惯和人们的语感。与此同时,作为一部主要面向中小学生需求的辞书,语典的编纂则需在如何适应学生的认知心理和顺应母语学习特点方面作充分的考虑。有学者指出,词有两种存在状态,即静态和动态。静态的词,为语言中的词,它是抽象的、孤立的,处于贮存、备用状态,作为全民语言的建筑材料而存在。静态的词为全社会所共同理解,却没有表现出来,它的有形存在是词典中的词目。而静态的词一旦被使用,进入交际过程,就成了动态的词。它存在于人的言语活动或言语作品的言语链中,即言语中的词。它不再是抽象、孤立的,而是

8、进入了有层次的句法组合和语义搭配的语言环境之中,并受语法规则和语义组合规律的制约。尽管语与词有着诸多方面的不同,但作为语言的现成的“建筑材料”却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语言单位。因此,和词一样,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若想了解语的意义、学会运用,进而提高其表达或交际的实效,就必须重视言语中的语。言语中的语因处在句法和语义关联之中,其语法、语义特征得到了具体的体现,这十分利于读者根据成句体会释义、学习运用。正如NTC 美语学习词典(NTCs American English Learners Dictionary)的主编 R.A.Spears 在词典正文之前的“说明”(How to Use

9、 this Dictionary)中明确提到的:“在阅读定义之前先看看例句,你往往会得益良多。很多时候,体现在完整句示例中的语境会帮助你准确理解你正在查找的词或意义。”实际上,相对于词而言,通过言语中的例句来彰显语的意义、用法更为容易,因为绝大多数语的义项只有一个,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释义对应一个例句,这不会给读者带来一般字典、词典那样的选择、区分、记忆多个义项的困难。与此同时,语汇具有的叙述性特点,和作为语言交际单位的、由词语按照语法规则和语义逻辑有层次地组合而成的句子的表述性特点的天然联系,也使得语汇的意义、用法需要借助例句来得以凸显。单句是语言进入交际的最小单位,但是,单句作为语的配例却不

10、一定都能体现其完足丰富的语义内容和语用特征。譬如“百发百中”,一本成语词典的例句是“他是个百发百中的神枪手”,而小语典为其提供的例句是“小张在特警射击比赛中,每次都能百发百中,从来没有放过空枪,被誉为神枪手”,两相比较,前一例句和其释义“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近乎同义反复,而后者所提供的信息则不仅完整,且丰富具体。这样的差别单就配例而言也许不是不能容忍的问题,但是就中小学生而言,例句的丰富、具体、生动却相当重要,因为就能力培养来说,了解一个语词的意义和简单用法,远不是最终目标,而将语置于更广大的背景之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模仿和迁移,以便在运用该词语时实现表达层面的丰富、具体、生动,

11、才是词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像“他是个百发百中的神枪手”那样孤零零的学生式造句,对于语义理解而言是充分的,但是对于同其相关的实际表达能力的发展来说,还不能说是足够。而语汇中的谚语、歇后语等语类,有的自身即可作单句运用,若为其提供例证,则必须外加单句以成文,因为其自身不便作为自身的例证。小语典所提供的例证,绝大多数为大于单句的多重复句或句群。这些例证,有的源于现成的典籍,有的为编者自造。对于二者的优缺点,学者多有论及,总结起来:存在出处的引证,优点是有权威性,缺点是未必适合词典的要求(特别是在语法、语义层面);编者自造的例证,人工痕迹明显,有时可接受性会受到质疑。因小语典是从中小学生的语汇学习着眼,

12、而自造例句在内容生熟、难易、多寡的选取和某些语义、语法知识的采择上,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因此,该书作者自编的例句具有相当程度的示范性和生成性。譬如谚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徐宗才、应俊玲编著的俗语词典(修订本)引自高阳乾隆韵事的例证为:“就因为它是汉人,我要避嫌疑。皇帝叹口气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小语典提供的自造例证为:“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确如此,你看看,这家愁这事,那家愁那事,没有一家是事事都如意的。”对比可以看出,前例引证并不能显示“各家都有各家的难处”这一意义,读者所能看到的仅是皇帝自己的难处,而自编例证则通过“这家愁这事,那家愁那事”显示出了其意义侧重,对照这个例句,读者可

13、以知道在什么场合、情况之下表达“各家都有各家的难处”,而前一例证则可能引起误导。温端政先生对“语的运用”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尽管他认为“如何正确运用,提高表达能力,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但仍旧借助小语典作了尝试性的努力,“本书所收语目在释义之后都举出用例,其中一部分是编者编写的,另有一部分引自作家作品,可供读者参考”,“可供读者参考”比较概括、隐讳,它意味着读者可以结合句意理解语义、联系例证体会语法组合规律和表达效果,进而通过模仿、迁移实现读者语言生成能力的提高。二、学生的消费需求与语典的功能介入作为一部“以初、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为服务对象”的辞书,小语典所面向的消费人群的主体,是为

14、数甚广的中小学生。中小学生对于语汇类词典的使用,同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行为相伴而行,在阅读取向、知识选择等诸多方面都受到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制约。因此,语典的编纂必须考虑其消费特点以便实现恰当的功能介入。一般而言,作为母语学习的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因身处自然语言环境之中,有着非常广泛、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但是,这种自然语言资源常常不能自觉地转化为更高层次的语言能力。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通常被作为较易理解的语类,但由于其日常使用人群多局限于大人,且其交流场合往往并无学生参与(这一点可以从为数众多的相关语典所引的书证看出来,话语主体几无儿童),因此,通过母语自然习得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的途径在中

15、小学阶段,意义甚微。从单纯的理解层面来看,大人即便可以对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的整体意义进行随机说解,但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字词意义、文化背景、语源说解、修辞特点等学生须学习了解的专业知识,并不是每位家长都熟悉的。譬如“剃头担子一头热”,如果不能指出“旧时流动理发者所挑担子一头挑着理发工具、一头挑着烧水的小炉子”这一文化背景,人们是不会真正理解这个歇后语所暗含的“当事双方一方热情、一方冷淡”的意义的,因为这样的理发者在当今并不常见。此外,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目标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与书面语言相关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而成语这种书面化程度相当高的语类,家长等一般人士也未必能准确地说解,它正需要学

16、生通过阅读现成的文章作品去接触、学习,若无专业人员及相关工具书的引导,学生成语学习的效果则更难得到保证。可以注意到,今天的图书市场上所出版的语典数量极其庞大。其中,既有着眼于某种语类的“成语词典”“歇后语词典”“惯用语词典”“谚语词典”,也有侧重不同语类汇聚的“语典”“常用语词典”“熟语词典”。比较而言,它们并不都是很适合中小学生使用。前者虽然语类单一,能够在查检时尽量避开他类的干扰,但是因收录范围过宽,存在许多学生日常学习中接触不到的内容,譬如类似“跋前踬后”“班荆道故”之类的成语,与收录多种语类的语典相比,其冗余信息其实并未减少;同时,中小学生的语汇学习要求,一般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收录更多的学生在阅读中不会遇到的词语,没有太多实际意义;而且他们的语汇学习也不限于某类,单一语类语典自然无法满足学习其他语类的需要,若再行购买其他语类语典加以弥补,那自然需要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