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寒假作业历史试题四.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3456471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寒假作业历史试题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寒假作业历史试题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寒假作业历史试题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寒假作业历史试题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寒假作业历史试题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寒假作业历史试题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寒假作业历史试题四.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 史 试 题 (四)第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中的正确选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50分。)1“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离,成为两 个范畴的问题。”这集中体现于西周实行的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3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迅速崛起。“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往

2、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制, 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角度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以下言论不能充分体现该观点的是A士有怀居,不足以为士也 B士可杀不可辱 C士志于道 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而不耢(平整土地),不如做暴”。这主要是强调农业生产A必须讲究耕作方法 B应当抓紧农时C需要改革生产工具 D如何选种播种5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洛阳南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长安崇仁坊“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朝时期商品经济繁荣 商业活动有严格的地点限

3、制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政府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A B C D6北宋宁波人汪洙所作的神童诗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诗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这种现象使得社会各阶层流动性增大,不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上重学风气的形成,但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ABCD7英国著名学者罗素评价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的标志性理论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C

4、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D。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8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对罗马法作了这样的阐述:“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包括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视法律程序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A B C D9“我对那位公义刑罚罪人的神,说不上爱。我对他隐存忿怒;我恨他,因为可怜的罪人,在律法和悲惨恐惧下生活,不但被原罪毁坏,还要受福音折磨”“做善功的结果,就是会堕入地狱。”材料中的“我”应该是A但丁

5、 B马丁路德 C莎士比亚 D伏尔泰10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是A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B提倡摆脱宗教束缚,崇尚自由C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D主张分权与制衡11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所以资本主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B美国总统对议会负责 C法兰

6、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由议会产生 D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有权解散议会12“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并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由此也就不能提供出一个可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土壤环境。”该材料主要论证的是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条件B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C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D经济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繁荣13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

7、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4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5“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8、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以上材料主要说明A中国外向型农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 B中国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D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16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种做法A暴露了思想深处的封建纹章 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C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D躲避了卫道士们得愤怒反扑17.下表中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1965年学校数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1965年在校学生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高等学校434所11倍674万人33倍中等学校80993所14

9、1倍1432万人69倍小学1681000所49倍116269万人39倍A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 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 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D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18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这说明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C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 D“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19论语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时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中最能体

10、现该思想主旨的是A奉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发展多边外交关系 D支持不结盟运动20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这说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将退出历史舞台B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已经改变C农业发展需要更新经营方式 D农民会因此失去土地承包权21“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该引文应出自A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

11、发表的演说B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演说C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D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221949年1月5日至8日,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6过政府代表在莫斯科通过会议磋商后,宣布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2月,阿尔巴尼亚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19561961年,中国以观察员得身份列席经济互助委员会的例行会议。材料反映出A社会主义阵营意见不一 B苏联抵制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C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经济对抗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23从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种评价: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

12、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够彻底,激进派人士最初对罗斯福抱有很大期待,他们希望通过“新政”,罗斯福不仅能解决美国当前的危机,更能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对这两种不同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A前者观点代表社会上层利益,后者观点代表社会底层利益B前者观点不利于新政的实施,后者观点极大推动了改革进程C前者观点从经济制度角度分析,更接近问题的本质D后者观点从关注民生角度考虑,更有利于社会进步24下表是苏联1933年农业方面的有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集体农庄私人

13、土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9597%35%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7075%2530%A农村公有制比重逐渐减少 B公有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经营的积极性C集体农庄生产效率比较低 D农业集体化运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5某种文学形式被定义为:“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和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下列言论中符合这一定义的是A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B认为艺术是表现,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主张内容即是形式,形式即是内容,离开了形式无所谓内容C有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D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第II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2答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